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产品在流通体制上还存在不少弊端,笔者仅就如何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谈几点认识。一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经常在“买难卖难”的怪圈中运行。这导致了诸如“苎麻热”、“桑蚕热”、“柑桔热”等的兴起和跌落,其教训是深刻的。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在农产品流通中,由于流通渠道控制权的不均衡导致农户、龙头企业、中间商和消费者等主体之间存在大量的利益冲突.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渠道权力不均衡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还可以实现流通渠道中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为此以安徽省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控制权为例,结合茶叶流通的实际情况,分析农产品流通中权利分配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已初步形成农户、合作社、经纪人、运销商贩、各类流通企业等多元化主体参与,以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为主导,以农超对接等新型产销对接模式为补充的城乡互通、国内外互联的格局。现有多层次、多样化的流通渠道和环节虽然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也反映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相对薄弱,政府公共服务支持不足及体制政策不完善的问题。为此,要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扶持,优化提升传统流通方式主渠道功能,着力促进新型流通方式创新发展,构建符合基本国情和未来发展要求的高效、畅通、安全的现代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粮食市场发生过两次“买难”和三次“卖难”,每一次“买难”和“卖难”都带来粮食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不仅使农民种粮收入预期不稳定,而且也使得国家粮食流通政策出现反复。粮食“买难”与“卖难”问题的交替反复发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粮食流通体制,但从理论到实际情况看,无论是“买难”还是“卖难”,都是供求失  相似文献   

5.
<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产品经济模式受到了改革浪潮的冲击,取而代之的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在流通领域,为了打破国营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解决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改变买难卖难的状况,提出了“无商不活”的口号,并有意识地引进多种所有制形式,倡导全民、集体、个人一起办流通。这对改善商业服务态度,送货上门,实行三包,促进官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发生了巨大变革,现已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但是,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偏低、物流成本较高、流通信息化薄弱、流通基础设施不足、对外贸易面临严峻挑战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深化改革的重点在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与组织体系、物流体系和信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农产品流通政策调整的思路应注重四大转变:一是从"重生产、轻流通"向"兼顾生产与流通"转变,二是从"保障供给"向"兼顾供给与收入"转变,三是从"保障数量"向"兼顾数量与质量"转变,四是从"内外贸分割"向"内外贸一体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没有畅通的流通渠道,就会出现农产品滞销、再生产环节中断等问题,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本文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通过对聊城市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发现聊城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规模小、流通市场体系不健全、质量监管不力、信息渠道不畅通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提出加强农产品流通管理,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前我国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 ,对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 ,认为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在于人地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产品缺乏提价空间、农民负担沉重、农产品卖难等。根据上述原因 ,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宏观环境层面,基于农产品流通演进的外生视角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并利用1981-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产品流通渠道长度的演进规律以及影响其演进的外生环境因素。研究发现:农产品流通渠道长度的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表现为渠道长度先变长再变短的“倒U型”演变趋势;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消费者延拓性、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农产品流通政策的市场化导向对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长度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居民的老龄化程度对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长度却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鉴于各环境变量对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的差异性,未来农产品流通渠道长度的演进还将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10.
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有利于促进区域农产品的顺利流通,将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的助力。本研究在阐述如何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这一问题时,主要以"一带一路"区域为例。通过对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背景、必要性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出促进"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的相关措施,为农产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协同发展指明方向。同时证明了"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是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关系、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加工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切入点,可以大大延长农业产业链、效益链和就业链,有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农产品比较丰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条件下,通过加快发展加工业,可实现农产品多级增值,不仅使农民获得农产品的直接销售收入,还可以让农民获得加工与流通环节的利益,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的前向关联产业,对农业发展发挥着引导和反哺的重要作用,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有很大意义。以层次分析法为分析工具,建立了区域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中部五省的相关数据代入该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量化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湖南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在中部五省中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在生产技术领域发展迅速,但在茶叶流通不断推进升级的过程中,流通体制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茶叶流通效率的瓶颈。通过对渠道权力理论的概述,分析了我国茶叶流通渠道特点以及权力结构和渠道权力结构中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培育多元化流通主体、改革政府政策支持手段,有效解决茶叶流通渠道中权力结构失衡的问题,从而解决"小茶农"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茶叶流通效率提升和茶农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1950-2010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对我国农产品产销价格的联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产销价格保持相似的波动态势,二者之间的双向传递是顺畅的;与此同时,农产品零售价格对农产品产销2个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农产品产销价格的联动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或"单向"的特点。提出必须努力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以及发展"农零对接"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转变农民收入增长模式是我国未来农业经济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当前,低收入农户遭受的挤压效应导致了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分化加剧,农村高收入和低收入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不均衡成为我国“新三农”问题的主要构成之一。“干中学”作为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重要概念,是技术内生化增长模型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户经营收入出现了显著内部差异,“干中学”效应对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作用日益凸显。研究“干中学”效应对农户收入内部差距形成的作用机理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为此,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将“干中学”效应嵌入到人力资本因素当中,通过实证研究对我国渔民与非渔民群体的收入差异进行分解,得出了“干中学”效应对渔民农户收入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等结论,提出了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的培训指导以增强“干中学”效应在农户收入增长中的促进作用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户收入增长出现结构性失衡、农户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省为例,根据1995—201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与农民收入之间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对农民收入具有重要影响,相关系数达0.8,影响系数为4.147 259,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在深入分析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形成机制、拓宽粮食收购渠道、健全农业生产资料限价、农业补贴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鲜超市的发展目标是对原有农贸市场的升级换代.回顾我国鲜活农产品经营业态的演进过程及趋势,并对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前后鲜活农产品流通组织方式变化予以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生鲜超市是我国从事农产品销售的真正主体,但它的出现将对我国当前的农产品流通、农产品生产规模、农民的素质和就业等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顺利推进"农改超"及利用"农改超"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对策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农户解决不好、政府或集体也解决不了的"土地配置悖论",中央政府提出加强土地流转一般规律的研究。为了研究土地流转的一般规律,基于农户收入禀赋的一般特征,可把农民家庭归纳为"五类农户"。研究认为,农地流转的雁阵形态、驼峰分布、梯队演进、极化趋势与渐进流转特征体现了农户对家庭资源配置的占优匹配,因而是符合我国农业发展国情的,最受农民欢迎的流转模式。因此,在未来20年或更长时间,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将长期处于主流地位。任何违背国情的流转政策,不仅会造成"三农"问题的恶化,而且会诱发深层次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及CIS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发展日趋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加强农民间的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深入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生、发展规律,旨在发现农村合作组织运行的内在规律,提出了"三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CIS模式),通过合作组织、科技、产业的"三位"与市场结合成"一体",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由农业产生的初级产品到最终产品的过程中,大部分利润被工业部门所取得,工业部门发展壮大后进而捆绑农业部门,是抑制农村经济的重要原因。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也不利于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增收。解决农民收入问题需要使农民从农产品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协调工农业关系,充分利用市场,运用国家宏观调控,尝试利用国有企业优势,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中国特色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