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和构建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将为实现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发挥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核心作用,合理制定人才竞争和发展战略,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科学的人才观与人才评价、区域人才竞争力指标化研究的意义、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人才竞争力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目前已有的城市人才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的合理性和数据的可得性,结合内蒙古的现实,确定了人才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且运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到2010年五年的指标数据进行了综合测度和排名.研究结论是:内蒙古人才竞争力整体稳步提升,在全国属于弱区,在西部处于中偏上水平.从人才竞争力水平的四项因素分析,人才本体明显提升,但质量较低,人才投入有明显增加,但差距较大,人才产出不升反降,产出能力处于偏下水平,人才环境有所改善,但整体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WTO之后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所面对的既是挑战 ,又是机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有助于全面推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快速提高企业竞争力 ,使企业在国际人才争夺中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选择——外企与国内企业的人才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外企与国内企业在对非常有限的人才资源的竞争上采取了不同的战略。本文通过理论 ,特别是实证分析 ,比较了外企“人才本土化竞争战略”与国企“人才国际化竞争战略”的具体措施。本文特别强调了企业人才安全的重要性 ,提出了国内企业与外企人才竞争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时代,国与国之间经济竞争的成败直接取决于其知识的掌握、创造和利用水平,新经济人才已经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引擎。我国是经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教育经费不足,人才匮乏,且流失严重。面对人才大战的严酷形势和我国对人才的紧迫需求,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对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应对加入WTO的挑战,以及适应新经济时代和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核心人力资本引发的制度革命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经济竞争实际上是企业竞争 ,现代企业的竞争力 ,主要依靠企业中的核心人力资本。因此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力资本特别是核心人力资本管理方面的制度安排经验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初略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在企业人力资本管理上的一些制度调整及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线谱 《人口与经济》2012,(Z1):14-15
据调查,如今中国企业人才流失率持续上升,特别是中小城市的中小民营企业出现人才断层现象尤其严重,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而且还要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尤其一些核心人员的离职成本会更高,企业除了要承受员工离职人员变化所带来的一些损失外,还要付出  相似文献   

8.
以人才资本作为桥梁,遵循“人才集聚—人才资本—经济增长”( C?C?E)的人才经济价值转化链,将人才集聚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度。以1982-2013年北京、上海、广州的数据为基础,计算人才集聚度,并计算各地区人才资本存量,采用扩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各地区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的平均人才集聚度分别为17.64%、12.28%、10.59%,其人才资本贡献率依次为36.46%,61.28%,38.49%。可见,人才集聚与人才贡献率并未呈现严格的正向变动。最后对此给出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西部地区人才开发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企业、科研单位等组织的人才管理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管理与开发体系,从而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浪费和人才外流,直接影响了西部现实经济的顺利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发展所遭遇的人才困境,有效地推进西部地区的人才开发,本文提出了以组织为主体的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的新思路,即以组织的基于人才个体需求与能力的人才开发与管理系统来带动西部地区整体的人才开发,形成以非国有单位为切入点,以国有组织为重点,个人、组织与政府三方面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西部人才开发与管理系统,这将是西部地区现实条件下进行人才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各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各地政府试图通过制定各种形式的人才政策吸引并留住人才。不过,关于人才政策实际效能的研究较为匮乏。文章利用“58同城”的个人简历数据,以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人才流动为案例,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人才流动的网络结构和空间格局,着重探讨人才政策对人才跨区域流动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下人才政策的边际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城际人才流动十分频繁,经济基础较好、工资收入高、产业结构和市场环境较好的城市是人才流动的辐射聚合高地;(2)长三角城市群的人才流动围绕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合肥形成“Z”字形的空间格局,人才流向由大城市间流动演变为大城市间流动和邻近城市间流动并重的局面;(3)人才政策能够很好地吸引人才流入本地,但只有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较高时,人才政策才会发挥作用。当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较低时,人才政策对人才流入影响不显著。文章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为相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如何加快企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破解“企”字,有一个精当的说法:“有人则企,无人则止”。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成功的企业,必然是能不断聚集和持续造就高素质人才的企业。加快人才的培养,就企业而言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增强,就员工而言是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面对当  相似文献   

12.
入世视角中的上海人才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加入WTO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发展龙头的上海市要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必须有大量的国际化人才资源作支撑。本文从人才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的含义入手 ,研究了上海推进人才国际化的有利因素 ,探讨了改革开放后上海人才观念的进化 ,分析了上海人才国际化观念的现状 ,论述了上海国际化人才的四种构成 ,分析了上海人才国际化进程中的困境。最后笔者指出 ,上海要顺利推进人才国际化 ,还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集中于人才的竞争。中关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能否取得人才之战的胜利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分析中关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高中关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一、中关村从业人员的特点第一,年轻化。据调查,中关村从业人员年龄基本集中在25~38岁,平均年龄29岁,40岁以下人才占到园区人才总数的80·7%。第二,高学历。在所有的从业人员中,博士及博士以上的人员占1·3%,硕士生占6·4%,大学本科生占38·8%,大专生占18·5%。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几乎占到一半,为46·6%…  相似文献   

14.
鹿立 《人口学刊》2005,(5):13-17
世界许多国家人才发展和人口发展的经验数据分析表明,人才发展有着诸多的人口学规定性、人口学基本要素以及人才发展的基本人口模式等。从人口学视角对2005-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战略的实现,进行人口学支持论证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多值Logit模型,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经济特征三个维度,探究青年流动人才选择流入Ⅱ型大城市、Ⅰ型大城市、特大超大城市影响因素差异。回归结果显示,女性、非农户籍青年流动人才大城市偏好明显,小家庭模式增加特大超大城市选择概率;流动年限越长、流动距离越远,流入城市规模越大,基于经济原因流动,特大超大城市选择概率下降;雇员倾向规模更大城市,雇主倾向规模更小城市,职业、单位正规性越好,社会声望越高,越倾向特大超大城市,就业收入、居住支出随城市规模扩大,影响由负转正。为提高城市人才引进效率,规范城市人才引进秩序,建议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扩大社会资源覆盖范围;减少公共服务使用限制,保障随迁人员福利;充分发挥城市比较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多维体系;突出城市行业特色,完善城市行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几个战略因素中,人力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成为最复杂、最机动的因素,人不能尽其才、岗不能合其职以及人才的流失成为很多企业头痛的问题。因此,如何使企业人力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优化人才结构,最大限度的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人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何瑛  马涛 《西北人口》2001,(3):51-54
本文对近10年来甘肃省人才状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分析.通过对人才总量及相对存量、人才的地区分布、人才的行业、职业构成以及科技、教育(主要是师资)状况的分析,就我省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8.
突破辽西北战略需要人才集聚支持。本文建立了由主体载体、服务载体、保障载体组成的人才集聚载体体系,总结人才吸引力影响因素,借助系统动力学建立人才集聚载体与人才吸引力的互动关系模型,并结合辽西北地区进行模拟分析,从建设人才集聚载体的角度提出增加辽西北地区人才吸引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简析制造业灰领人才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 ,中国经济正以信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中心的路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支撑的现代制造业 ,需要大批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集知识性、技能性于一体被称作“灰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当前我国的制造业灰领人才供给总量不足、技术结构与素质严重失衡、年龄结构出现断层 ,这种现状已经引发了“灰领人才危机” ,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由于中国传统观念以及经济层面、制度层面等方面的影响 ,长期以来社会缺乏对灰领人才的培养意识和有效的培养机制 ,致使我国大力发展新型制造业时灰领人才供不应求 ,供需矛盾突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并开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分析和研究灰领人才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人才环境能反映城市人才建设水平,影响城市人才的吸引和保留人才。而城市人才环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地理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庞大复杂系统。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构建人才环境指标体系,包含经济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及政策环境4个维度下17个指标,通过专家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人才环境评价模型。结果显示:经济环境指数鄂尔多斯市第一,生活环境指数鄂尔多斯市第一,文化环境指数呼市第一,政策环境指数包头市第一,人才环境综合指数包头市第一,并进一步提出三个城市环境比较弱势方面的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