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语动词有无语气的语法范畴,有无祈使语气、虚拟语气的语法范畴,是国内外英语界争论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客观语料为基础,运用语言学,哲学及逻辑学若干原理,论证英语动词不存在祈使语气语法范畴,亦无所谓祈使语气形式体系可言。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汉语的词序看所谓“倒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重视词序是现代汉语语法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各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语法规则,以此和其他语言互相区别。比如「词类」的多少,各种语言不尽相同:汉语有句末语气词而俄语没有;俄语的「量词」属於名词,汉语的「量词」则已从名词分化出来,即具有和名词互相区别的语法特徵而成为独立的一类。不同的语言的同一词类,其规则也往往不同:俄语动词有身、数,性、时、式、态诸语法范畴,汉语没有;俄语动词的「体」和汉语动词的「体」也根本不同。所以说,各种语言的词应该根据各种语言所特有的一定的规则结合为句子。根据斯大林同志的指示,我们知道,语言的语法构造变化得很慢,但它是不断地在发展变化着的。因此,说到语法构造的变化时不应忘记它的「稳固性」,但说到语法构造的稳固性时也不应忘记它的「逐渐发生变化」。公元前两千年间的殷代的卜辞所表现出来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可以作为斯  相似文献   

3.
俄语动词的时、体与英语动词的时态是两个十分复杂的语言范畴.在学习第二外语——俄语或英语——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往往自然地由英语动词的时态联想到俄语动词的时、体或由俄语动词的时、体联想到英语动词的时态.本能地用英语动词的完成时来代替和套用俄语动词的完成体.或试图简单地在两种语言动词的时、体和时态上划一“等号”.如用英语动词的一般时、进行时去套用俄语动词的未完成体,或用俄语动词的完成体去套用英语动词的完成时等等.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两种语言在语法作用上的某些不等值差异以及两种语言中动词的某些范畴的实质.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讲解.  相似文献   

4.
俄语动词完成体过去时的基本语法意义表达行为动作在说话时刻以前发生并完成的行为,且有一定的结果。然而在一定的上下文中(контекст ),动词完成体过去时还表达其他意义。完成体过去时意义在俄汉语中有基本一致的体现,然而其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手段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俄语动词性简单谓语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本文主要是分析与主语协调一致的简单谓语动词时、体、态等方面的表示方法和使用要求,旨在分析俄汉在此句型上的语法差别。  相似文献   

6.
撒拉语祈使式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如第一人称单数和第一人称复数排除式以及第三人称单、复数形式没有差别。第一人称复数有排除式(我们)与包括式(咱们)之分。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动词祈使式的来源直接相关:撒拉语保留着远古突厥语的一些形态,如撒拉语动词祈使式没有表人称的词缀。撒拉语身处多种语言接触环境,受非亲属语言的影响,吸收了蒙古语、汉语的一些成分。撒拉语还保存了同属乌古斯语组语言的土库曼语、土耳其语的某些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西夏语动词的形态,包括体、态、式、趋向、人称和数等范畴,它们多是通过缀接在动词前面或后面的附加成分来表现的。此外,有的学者认为西夏语动词还具有时间范畴。本文不拟系统地叙述西夏语动词的形态,只想就时间范畴的有无谈谈自己的管见。 前苏联的西夏学学者苏敏博士在其巨著《西夏语语法》中提出,西夏语动词有现在时将来时,远过去时和过去时,其表现方式是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有些语素,如“了”、“着”、“过”、“们”等,不具备词汇意义而只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在说明它们的语法性质的时候,可以同印欧语中既有的一些语法范畴作比较。当然,这种比较不能流于仅仅用印欧语既有的语法范畴来说解汉语中这些语素的语法性质,因为汉语这些语素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同印欧语既有的语法范畴所表示的意义是并不一定相同。譬如“了”、“着”、“过”缀加在动词后面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用印欧语动词的“时”、“体”、“式”、“态”等范畴都套不上。曾经把“了”、“着”、“过”  相似文献   

9.
“时”是动词所特有的语法范畴之一. “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语法范畴”则是高度概括化了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结合的类型. 现代维吾尔语动词的语法范畴比较发达。我们认为,它应当包括“数”、“格”、“人称”、“语态”、“时”、“体”、“式”、“级”、“肯定与否定”、“能动与非能动”、“称态”等内容。本文仅就现代维吾尔语的“时象问题(牵连到“体”),谈谈我们从事现代维吾尔语语法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同志们在对“时”的处理上不大相同的看法。“时”一般理解为“说话人以他说话的时间为准,指出他所叙述的行为或事态到底发生在哪一段时间内而用动词的一套特殊的形式把这种时间表达出来的动词的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10.
俄语双部句的主语,在语法上是不从属于任何其他成分的,而谓语则在语法上从属于主语。主谓语之间的这种从属关系是以语法范畴上的“一致”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是这种一致关系体现在动词谓语和静词谓语上面,其性质却是完全不同的。动词谓语,除不定式、命令式和假定式中的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外,底确同主语在人称、性、数上是一致的。而静词谓语事实上同主语并不是什么一致关系,只不过是形式上的一种吻  相似文献   

11.
能愿动词是表示行为的可能、意愿、需要等意义的词语。土家语的能愿动词都有相对应的否定式,否定式大多具有完成体的语法范畴。土家语的能愿动词只能带谓词宾语,不能构成“~不~”和“不~不”的格式,也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其功能和用法与藏缅语族彝语支的语言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壮语和泰语同属汉藏语系侗台语族语言。壮语■jou5和泰语ju■5虽是同源,都能用做动词或介词,与汉语"在"意义相当,但是二者的语法化趋势却截然不同,即泰语ju■5具有"进行体"、"持续体"的语法化特征,壮语■jou5则没有。而泰语ju■5的语法化特征又能从中古汉语"在"的助词用法中得以反映。泰语ju■5的语法化特征应是包括壮语■jou5在内的早期侗台语的语法特征之一。只因壮语■jou5深受汉语影响,被迫与汉语"在"的语法趋同,远离汉语影响的泰语ju■5则仍保留着古侗台语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词的语法功能属性与词的使用频度之间的关系是汉语词义属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258个现代汉语感官动词的使用频度进行封闭测查,考察各个动词在语料库中的频次,以及各词感官义项、非感官义项、感官用法、非感官用法的使用频次,再将这些词的频度信息与它们的语法属性信息进行相容度分析,对词频与基本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描写和阐释。结果表明,感官动词的语义属性与动词语法功能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表现。感官动词词义的特殊性表现在相对普通动词而言较弱的动作性,以及词义一般包含较强的对行为方式状态的描述,这是由感官活动在人类行为中的特殊性决定的。此外,词语的类聚特征越丰富,词语聚合的总量就越小,词语间就具有更高的相似度,这些相似度必然会在语法功能等方面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14.
情态是人类语言中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文章介绍俄汉语情态研究现状,对比两种语言在情态表达手段上的异同,以便为语言学习、交际以及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枟左传枠共出现可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89个 ,使用次数共 227例。名词的意义类型有军事、制度、器具、服饰、人伦、植物、方位等 11个大类。活用与本用在意义上的关联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并在语用上满足了先秦文本表达的特殊需要。由此可见 ,在古汉语尤其是先秦汉语中 ,活用是一个常见而有特殊价值的言语现象 ,也是训诂学以及古汉语教学应该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语法对人们表述方式的影响十分强大。语言不同,语法的范畴也有差异。西方语言中,动词大都有明确的时态和数的概念;汉语等东方语言则不然。语法结构不同,常在翻译过程中使信息内容产生变化。语法问题的研究作为词汇和篇章问题之间的过渡在翻译中有其必要性。东西方语法中性、数、人称、时态,语体以及语态等问题的差异,对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ティル”是日语中表示动词“体”的重要语法形式,也是日语学习的一大难点。在不同的语境中,根据前接动词的不同性质,“ティル”可以表示“动作的持续”、“结果的状态”、“单纯的状态”、“历史回顾”、“习惯”等不同的意义。但则人们通常翻译成“(正)在~”“~着”“~了”等。这里从“ティル”的体语义出发,对具体汉译中的“ティル”与汉语动态助词“在~”“~着”“~了”的对应关系进行考察,目的在于加强并澄清人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探讨现代汉语体的意义、分类及体现形式。研究发现:从意义角度,汉语共有五类体,即将行体、开始体、进行体、完成体、实现体;从体现形式上看,它们表现为语法体、准语法体和词汇体。语法体指以语法化形式体现的体,比如“着”、“了”、“过”,虚词“来着”和动词重叠的形式;准语法体指以虚化的或正在虚化的词汇形式体现的体,比如“起来”、“下去”等;词汇体指以词汇形式体现的体,比如谓体形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语法问卷和长篇故事收集到的语料,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麦崩乡的藏缅语贵琼语为例,对贵琼语的存在动词进行了探讨.贵琼语有三个存在动词,其使用取决于存在物的生命度.本文讨论贵琼语存在动词的类别及生命度(Animacy effects)对其的影响、贵琼语存在动词的语法范畴、贵琼语存在动词的否定形式及其对应的“否定存在演化圈”.  相似文献   

20.
俄语动词单数第二人称命令式用于转义用法 ,谓语在人称、数、形式上与主语不一致 ,表现了丰富的情态意义 ,在口语及文艺作品中用的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