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培育和谐创业社会文化,催生和谐创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培育和谐创业的社会文化的核心任务和中心环节是构建和谐创业文化的价值体系。为此,必须围绕设定价值目标,创新价值实现方式,拓展价值来源来构建和谐创业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试论和谐网络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抢滩"网络文化以占先机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网络社会中多元文化冲突的挑战,应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正确处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实现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整合,培育网络时代的民族文化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促进和谐网络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从而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网民的思想意识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和基础,为和谐理念提供了及时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4.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历史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时代的自觉表现,自有其客观的现实依据。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确立,更应有文化历史性的辩证统一实践,因为价值本是文化的核心内核,价值的导向性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与模式;而文化的状态是价值及其体系得以树立的外在环境,文化生态的规约性造就着价值体系的形成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确立,理应自觉和实现于先进文化以及和谐文化的时代发展及其文化和谐。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和谐文化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树立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有其客观的现实依据,价值是文化的核心,价值的导向性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而文化状态是价值及其体系得以树立的外在环境,文化生态的规约性造就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应以文化和谐为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和谐文化建设问题。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在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而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则以和谐精神为其本质体现。和谐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柱与智力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的和谐精神。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视野下法律的现代性与地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形式主义的法学家们认同的现代性的法律是一个普适的价值体系,并不内涵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是法律发展的必然方向。法人类学家们则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出发,认为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既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那就不具有普适的品质和推广的价值。这是法律现代性的悖论。根据法律价值体系的来源,可以将法律体系划分为三种类型:内生型、植入型和混合型。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混合型的,外来法律、本土法律文化和社会现实构成了我国法律现代性与地方性互动的关系框架。  相似文献   

8.
和谐文化重在建设,除此别无捷径。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一要着力构建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和谐哲学,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二要着力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综合工程;三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工程;四要着力推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载体工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到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对树立社会的精神信仰和良好的社会风尚,维持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及稳定,推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育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文化观念,是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相连的文化观念。社会主义的大学教育观主要包括和谐教育观、科学发展教育观和人才培养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和谐教育观、科学发展教育观和人才培养观。  相似文献   

11.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首先从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社会观。其次从个人自身和谐、社会内部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三大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最后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关键内容,官民和谐观和价值和谐观。  相似文献   

12.
在《寄语中国艺术人》一文中,林同济立足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以叔本华、尼采等西方现代学说为镜鉴反观中国文艺,提出“恐怖、狂欢、虔恪”的美学主张,既严厉批评了中国传统文化阴柔、禁欲等诸多积弊,又对儒道学说中“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予以高度肯定,在保持民族固有血脉的基础上试图以中西互融、取今复古的方式建构更具现代性和民族性的文化体系和美学观念,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文明发展的危机使人们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丰富的道德学说、完备的封建道德思想体系、最发达的道德教育体系和极丰富的经验,对于中华民族社会秩序的长期稳定起到了突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如何和谐运行只是做了原则性的描绘,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有益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体系,和谐文化根植于社会生活的实践,建设和谐文化应结合当前我国的社会生活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哲学观逐渐从斗争哲学观转向和谐哲学观。这种转变对中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与司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斗争哲学观下,中国刑事诉讼是作为一种专政的工具而存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缺失。在和谐哲学观下,对中国《刑事诉讼法》进行再修改时,应当以和谐理念为指导,理顺几大重要关系;对刑事诉讼法的价值、目标和功能等进行重新定位,还刑事诉讼的本来面目;改革相关的刑事诉讼原则、制度与具体程序;加强制度创新,全面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增设诉讼和解制度,通过和解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通过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将刑事诉讼定位为社会矛盾的化解器,消除刑事诉讼的行政化倾向,突出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6.
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按照科学发展观所贯穿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不断开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路和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和合"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其内涵主要包括和谐相生的自然观、中庸平和的道德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等内容,彰显了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特质,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与发展。其中,新型政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基础是由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通过和衷共济、团结合作、共同奋斗所奠定;其制度结构具有核心一元性与结构多元性相结合,以及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稳定有序、整合共治的特征;其理论体系则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理论、中国革命实践与本土化理论创新有机融合而成,从而使整个制度呈现出鲜明的"和合"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长效机制,弘扬和谐自觉的文化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构建起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科学体系,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争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人的身心和谐以及应对国际文化竞争的挑战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我国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建立健全构建和谐文化的运行机制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以及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等方面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和谐文化源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辩证的宇宙观是和谐文化的哲学基础。社会单体意在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文化与之相对应。构建和谐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先进文化是和谐文化的核心与主导,它应该是具有和谐属性的文化,它与和谐社会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在哲学视域下,和谐文化构建的关键点是通过创新先进文化,更新人们思维深处的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