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约瑟难题"与内圣开出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想文化基础是什么?中国传统科学为什么没有发生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分析现代新儒学的内圣开出科学是否有历史根据。儒学仁智合一的传统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关系,表明传统儒学的“内圣”具有开出和阻抑中国古代科技的双重性。明清之际的实学蕴涵着与近代科技相通的因素,但实学偏重的是外王而非内圣;明清实学流变为以内圣为体、实证为用的乾嘉朴学(经学),中国科技由实学引导的近代转向遭到夭折。  相似文献   

2.
“明清实学”向“乾嘉朴学”的转折 ,与清朝第一、二代知识分子微妙而复杂的社会心态有关 ,更与实学思潮发展的内在学术理路有关。朴学家以纯学术的态度和方法考订整理出儒学经典的本来意义和真实面目 ,抖落了自汉唐至宋明附加在儒学经典上的种种纲常伦理说教。正是这种“金粉尘垢”的抖落 ,使得乾嘉朴学与反封建的近代维新思潮有了某种明显的相通  相似文献   

3.
宋学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杨翰卿(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中国宋学,作为有宋以来相当长历史时期的学术文化思潮,经过明清实学、清代汉学的诘辨和激荡,并未衰落,而是在我国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近现代时期,仍以相当的地位和作用发生着影响,具有俯仰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哲学中具有丰富的实事求是思想,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实事求是思想,汉唐时期的实事求是思想,宋代的实事求是思想,明清时期的实事求是思想,等等。明清时期的实事求是思想或实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实事求是思想发展的重要表现,是中国古代实事求是思想发展的高峰。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实事求是思想具有一贯性、丰富性和朴实性,它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研究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实事求是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杰 《文史哲》2001,(4):44-50
明清之际,旧的传统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价值理念产生了激烈的冲击,在批判宋明理学和西学传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的经世实学思潮。反对经学空谈心性,主张实学,实行实用,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科学、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反对理学束书不观,提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学术新风尚。明清之际思想界在“复古”外衣下的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做了思想文化的前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朝鲜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新兴市民意识的觉醒,再加上影响日大的“西学东渐”和明清实学的影响,是朝鲜实学“近代指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文化渊源,正因为朝鲜实学具有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和社会前进方向的启蒙意识,所以成为朝鲜古代文化通向近代开化思想的中介和桥梁,成为促进朝鲜走向近代化的思想动力。而面对当代社会的转型与挑战,韩国实学除了继续完成“近代指向”的历史使命外,还必须担当“近代克服”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并在完成这一使命的过程中,开创出实学研究的新局面,建构反映时代精神的现代“新实学”。  相似文献   

7.
孟德楷  于瑞桓 《东岳论丛》2012,33(12):189-191
基于学术理念与文化精神的一致,明清时期的实学思潮与这一时期的史学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互动态势.本文以该时期野史稗乘的极度繁盛为主线,围绕着史家主体意识的强化、“求真”与“致用”的张力维度、史家视野的扩张等方面,简要讨论了明清实学对野史繁盛的推动与规约.  相似文献   

8.
赵吉惠 《人文杂志》2000,(1):155-157
1999月15至19日,由陕西省眉县政府、中国实学会、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陕西省哲学会、陕西省社科院共同组织,在张载故里眉县召开了“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到会学者90余位,其中有6位日本学者,6位韩国学者,会议收到论文60余篇。这是中、日、韩三国学者合作研究实学思潮的活动之一,这是学术界首次把张载关学与明清实学结合起来进行的开拓性研究,因而是张载关学研究、也是明清实学研究的新拓展。会议讨论热烈,提出许多新观点,探讨了许多新问题。现分别为张载关学与明清实学两大方面,整理、综述如下:一、张载关学…  相似文献   

9.
明清实学是中国儒学的最高发展形态 ,它蕴含着与传统的价值观不同的新的价值取向 ,这种新的价值观 ,主要体现在“本末轻重之辩” ,新旧“四民”之辩和“公私义利之辩”三个方面。明清实学家所完成的价值观念的转变 ,不但为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开辟了道路 ,同时也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挑战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明清实学是儒学发展的特殊理论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学是儒学发展到宋元明清时期形成的特殊理论形态和特定历史阶段。实学的本义为通经、修德、时务、致用之学,其内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宋明时期反对佛学与道学,以佛道为“虚学”;明清之际反对理学、心学的空谈心性,以理学、心学末流为“虛学”,实学作为儒学特殊理论形态成为社会主要思潮。实学有自己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有自己的价值观、伦理观、社会观等理论体系和概念体系。明清实学与宋明理学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目前我国学术界研究实学,具有泛化与定位不准确倾向,需要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清初至康熙年间,由于清兵入主中原所引起的激烈民族矛盾、以及随着资本主艾萌芽的发展而产生的市民阶层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和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融合,推动了实学的高涨;康熙朝后期和雍正、乾隆、嘉庆时,由于江南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严重摧残,统治者大力复兴和提倡程朱理学并对知识分子实行高压和怀柔两手政策,以及从雍正朝起对外闭关锁国,使实学渐被朴学(考据学)所代替;从嘉庆朝后期开始,清王朝由“盛世”向“乱世”滑落,阶级矛盾以及中华民族与西方殖民主义的民族矛盾均趋尖锐,兼之学术流变的内在因素,使朴学又复转向经世实学。从纵向考察,清代实学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从横向考察,它是一个多层次的社会概念;从演变过程看,每当“治世”,它往往埋藏在“纯学术”的外壳内,转向低潮,每当“乱世”,它却沿着“修实政,施实惠”的方向发展,进入高潮时期。  相似文献   

12.
扬州学派的实学思想是清代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扬派学者治学大力倡导实事求是;注重经世实用;高举实践大旗,批判宋明理学;强调实测而知,宣传科学精神。他们为明清实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明中叶至清中叶,随着封建社会危机的暴发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个与程朱陆王相对立的进步的实学思潮,这已逐步为学术界所承认。这一实学思潮,如同其它客观事物一样,随着明清社会的变迁,大体上也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鼎盛和衰颓的过程。一从明正德至明万历年间,是明清实学思潮的产生时期. 从明正德年间起,由于社会各种矛盾的空前激化,明王朝开始由盛世转向衰世,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当时社会政治危机的主要表现是:(一)风起云涌的农民战争。由于土地的高度集中和赋税、徭  相似文献   

14.
清代广东文化的结晶体──东塾学派李绪柏清代学术以考据学即汉学、朴学为中坚。朴学按流派,可分为吴派、皖派、扬州派、常州派、湘派、浙粤派等。乾嘉时期,考据学达于鼎盛,梁启超说:“总而言之,乾嘉间考证学,可以说是清代三百年文化的结晶体①。”清代广东朴学兴起...  相似文献   

15.
时代精神的呼唤──读《中国实学思想史》李志军明清时期,无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惯性有多么巨大,但历史已经开始转折,那种高奏“天人合一”的汉唐气势和两宋圣人的虚悬“天理”,从此转向人间大地,时代精英们不再把毕生的智慧耗费在“明心见性”的个人修养上,也不再热心...  相似文献   

16.
张金花 《河北学刊》2002,22(2):109-111
明清实学 ,是指产生于明中叶至清中叶三百年间的一种以“崇实黜虚”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流思潮。它是这一时期哲学、史学、科学、文学、艺术、考据学等学科繁荣发展的推动力量。明清小说联系社会、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风格 ,使中国小说的审美风格、创作风格有了一个带有根本意义的转变 ,这是明清实学思想与明清小说创作相结合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万历中叶以后的晚明,是明清之际天崩地陷时代的序幕时期,其时无论在政治、社会、经济以及国防各方面皆危机四伏。作为主导思想的阳明学说却依然高谈玄理,不务实际,以明心见性之空谈,代替修己治人之实学,这自然无法肩担起振衰起弊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8.
江南儒学是以长三角为活动中心而奠基于两宋,活跃于明清的中国传统儒家学术文化的区域形态之一,其共性特征是不喜形上思辨而务求实学。"实用""实证""实行"是描述江南儒学的三个关键词,它们标志了江南儒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和三种基本类型——重视实用的经世实学、重视实证的考据实学和重视实行的心性实学。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江南儒学的杰出代表,其学术兼具这些特征,是江南儒学的典型形态。以顾氏儒学为典型的传统江南儒学,在学术品格和文化品格上具有崇尚真知、实知、用知的特点,特别是在文化意义上具有崇尚知识之实用、实证和实践并力求其三者统一的务实性特点,这对形塑明清之际以来江南人求真务实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并实际产生了重大历史影响。江南人求真务实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是明清之际以来,江南工商经济繁荣发展和近代以来江南的科学事业、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领先于中国其他地区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的徽州,不仅以商贾之乡享誉九州,也因科举之盛、文献之多而闻名全国。据《徽州文献综录》的调查结果显示,自宋以来的徽州典籍文献,目前存世者达4000余种,而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其中,清代“皖派”朴学家的众多著述、杰出成就及其影响,流风余韵,至今尚存。  相似文献   

20.
葛荣晋 《学术界》2006,(5):34-45
本文从实学是北宋开始的“实体达用”观点出发,认为中国实学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立体概念,在内涵上不应将其“窄化”为经世实学或启蒙之学;在时限上认为中国实学起于北宋,终于晚清,超过或缩短这一时限,将会导致“泛化”或“窄化”;在学派归属上,认为明清实学是中国儒学发展的最后理论形态,是中国古代文化走向近代“新学”的中介和桥梁。在对中国实学历史定位上,本文对目前学术界的一些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