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语境.语境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含义十分丰富的概念,语境对语义有着巨大的制约及影响作用.本文针对翻译中的理解问题,引用第二十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原文How the News Got Less Mean中的翻译实例,从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以及文化语境三个层面探讨了语境与翻译中的词义选择及创造性的问题,指出语境对翻译具有重要意义,语境是语义的决定性因素,是译者正确理解源语、获得功能对等翻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译者的逆袭     
作为一门职业,翻译已经是年迈古稀的"老工匠",作为一门科学,翻译却是一个踌躇满志的"新青年"。众所周知,也是直到20世纪后半叶,我们一直谓之为"匠人"的这样一些人,才得以聚集力作,总结智慧,将翻译打理成一门独立自主的学科。自此,各门各派的翻译理论相继滋生。许许多多的译界理论都不可避免地要论及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关系,这在笔者看来,其实反映了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也就是翻译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译者欣然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也就此形成,这种对应的关系映射了译者的个人理念,也能为我们对翻译的理论研究启迪智慧。  相似文献   

3.
语言交际中,语境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语境是以交际者为中心的、动态的概念,受到语境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语境。本文对语境理论进行了分析,从语境理论视阈对翻译中的策略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目的论为理论指导,试图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与旅游文本翻译实践相结合,以探讨旅游翻译的有效途径.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思路该理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旅游翻译实例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进行观照,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文本理论,强调文本与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关系。作为一种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文本理论,互文性的提出符合现代文本理论的发展方向,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互文性最早用于文学领域的研究,是一种文学理论。但它的提出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因为根据互文性的概念,翻译本身也是一种互文性活动。本文拟将互文性理论引入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研究,通过互文性与翻译之间关系的探讨,分析互文性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应用,进而从互文性角度探究如何更好地完成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实现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传神达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的外语学术期刊发表了大量有关翻译标准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开阔了对于翻译标准的研究,但翻译研究中仍存在某些不足和标准的偏差。本文以《拟设翻译书院译》和《为读者的翻译》为例,对"善译"的定义及其标准进行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颇有造诣。他在著名的《论翻译》中提出了翻译的忠实、通顺和美的标准,特别是在美学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突破,明确提出"翻译是一种艺术"。林语堂将美学思想运用到翻译理论与实践当中,在中国翻译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林语堂的《论翻译》为基础,立足于他的美译观,客观地介绍林语堂翻译美学思想,并具体分析他中译英作品里的典型例句,最终得出林语堂翻译理论中"五美"相融合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自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德国翻译学者提出从交际角度出发的功能翻译理论这一分析方法之后,该理论被广泛接受并运用到指导各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实践之中。功能翻译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文本和翻译的不同功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完成翻译,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本文就其中的文本类型理论和目的论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9.
翻译如今已经进入了"创造性的转折"时期,翻译工作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源文本转化为目标文本的单一过程,而是需要在保持准确性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关于英语分支的学科和教育学,正在进行针对写作和文学翻译的研究,即使翻译和创造性写作的教授职位已经开放,但是,翻译界还没有理论来阐明,用什么样的创造性写作方法和知识基础来丰富文学翻译的课堂。众所周知,翻译和创造曾是重叠的,创作性写作和作文最初是统一教授的,并未做区分。在东英吉利大学的文学、戏剧和创造性写作学院(英国)和洛瓦大学的洛瓦作家研讨会(美国)等写作项目中,创作性写作和翻译都是作为同一概念出现的。虽然如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对于翻译和创造性写作的定义,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但是我们必须揭示其中更多的教学联系点,因为我们不能在教授文学翻译的同时,却否定翻译能力是能够教授的。创造性写作和文学翻译是否可以通过教授而习得,已经成为翻译界的亘古不变的话题了,本文将进一步分析英语文学翻译及研讨会的方法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吕淑娟 《职业》2011,(6):91-91
一、关联翻译理论概述1991年,E.A Gutt在关联理论基础上发表了《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Gutt认为,人们的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一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是一种认知活动;人类的认知往往力求以最小的心理投入,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期待产生一个最佳关联性,即听话者在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也就是说,每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顺应理论视角下,研究吉林市主要旅游文化的汉英翻译。从顺应理论视角来看,汉英翻译是利用语言使用的汉语语境和英语语言结构不断动态对等的顺应过程,旨在将汉语的语境在英语的语言结构中将其最大程度还原与展现。吉林市主要旅游文化的汉英翻译,在顺应理论的视角下,可更好地帮助吉林市主要旅游文化推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随着女性主义的不断盛行,其对翻译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女性主义改变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对翻译理论有很大的改变。本文通过对译者的主体性进行阐述,然后分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译者主体性的凸显,从女性主义译者对文本的选择上以及从女性主义译者的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展开分析,最后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文本意义的话语空间进行分析研究,分别从现代阐释学以及接受美学两方面进行研究,从而通过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译者和译作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译文文本"是进行翻译质量评估的第一参照物,译文文本的优劣,译文文本是否符合客户的期望,翻译用途是否达到预期值,翻译目的是否达成,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到翻译质量的最终评估。国内外的学者研究翻译质量评估专题是不常见的,所参考的模式和学者研究也为数不多。所谓的语言服务是一种交易活动,也是一种从微观角度上的研究,从此微观角度上来说,翻译质量的好坏与众多的因素不可分割。首先原文的质量是重中之重,时间上是否超出预期时间,成本上是否超出预算范围,译员的水平是否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科技的脚步,以及最终是否满足了客户的需求,都是评估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翻译质量评估的研究为今后的翻译质量研究提供产业化和职业化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本实证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量进行调查问卷,并对VOA特别英语新闻与标准英语新闻同主题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指出1500个单词的词汇量即可达到翻译表达基本能力。为提高学生翻译过程中的表达能力,提出在翻译教学中可以加强释意学翻译理论及功能翻译理论对学翻译翻译实践的指导,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翻译并非只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是意义和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5.
翻译目的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现今德国最具有影响力、代表性的翻译理论。其核心理念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对翻译过程存在决定性作用。翻译目的与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办法以及对原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的选择和译文的转变等息息相关。在翻译进程当中,以目的为导向,以语内语际相一致和充分性作为评价方式。在对目的论的起源与拓展以及其理论进行梳理的过程中,突显出其在翻译研究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当今国际各种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翻译的重要性则越发突出。但始终未形成一个公认的确切的翻译标准。本文就翻译的标准进行了具体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对汉译英作出了定性定量的标准,为培养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指明了方向。通过总结"新时代加强发展大学生汉英翻译能力的探索"的实践,提出了翻译实践的三大过程:文本分析、翻译策略分析和译文评析,并对每一过程进行阐释和说明,指出了这三个过程在提高学生汉英翻译能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元系统论的出现将翻译纳入到一个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进行研究,使翻译研究从传统的对文本进行孤立的、静态的对比中解放出来,为翻译研究开拓了更广阔的视野,这对翻译来说是个一很大的进步。本文将会介绍什么是多元系统论,并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来分析美国诗人斯奈德与其翻译的寒山诗。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翻译活动是思维活动的过程,翻译活动的决定因素是思维活动。本论文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及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启发,总结出在翻译奥巴马国情咨文时可采用以下几种隐喻翻译策略:"保留源隐喻形象";"改变源隐喻形象,换成更符合的目标隐喻形象";"保留源隐喻形象,加上注释";"把源隐喻形象转换成语义"。  相似文献   

20.
概念隐喻是政治文本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本文就其英译进行研究。通过对隐喻的语境及语义的分析,结合中西方文化及表达的差异,"因喻制宜"地提出"舍喻""增喻"和"译喻"三种翻译方法,以期对后来政治文本隐喻的翻译研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