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分子阶层的产生和形成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形态。在各个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此,不能从知识分子的一般规定性出发去论证社会主义条件下知识分子阶层的性质,对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知识分子要作具体的历史分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基本上是脱离直接生产劳动并依附于剥削阶级的在原始社会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范畴。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历史作平以及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劳动者与知识分子的关系等诸多有关方面,都是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本文就劳动者与知识分子相结合这个命题略行管滴之见。一、与知识分子相结合的政策和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从来是重视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1939年12月,毛泽东同志就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文中指出:“全党同志必须认识,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曾多次想要改变我国知识分子的社…  相似文献   

3.
以脑力劳动为基本特征的知识分子从其产生之始就表现出了历史的进步性 ,但同时也受到时代的局限 ;社会主义条件下 ,我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成了先进生产力杰出的代表之一 ;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 ,从事知识和科学技术生产、传播和应用工作的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和特殊。另外 ,知识分子还以其特有的理论探索性劳动揭示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 ,推动体制改革 ,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子,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身发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和运动规律。知识分子已经走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今天我们有可能来回顾它的历史,探索它的规律了。本文拟对知识分子的历史的运动规律和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作一初探,抛砖引玉,以期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尽管有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分,但是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由于长期受“重理轻文”倾向的影响,所以有些人在强调知识分子作用的时候,往往忘记了从事社会科学的知识分子,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当纠正这种偏见。 在阶级社会里,从属于先进阶级的从事社会科学的知识分子往往成为革命的促进派以至领袖。这是因为他们的阶级利益和历史发展相一致,敢于追求真理,所以比较容易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能够顺应历史前进的趋势,站在革命潮流的前头,为推翻反动的、落后的社会制度,建立革命的、先进的社会制  相似文献   

6.
陈平 《人文杂志》2001,(1):52-57
跨世纪的中国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分子理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考察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的法律角色的历史沿革,会发现以下问题(1)长期以来知识分子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阶层;(2)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3)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没有形成第一生产力代表的地位.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分子应当是(1)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2)一个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组成部分;(3)知识经济中处于第一生产力代表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邵宇  高小兰 《兰州学刊》2008,(2):115-117,114
知识分子在清末政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是在其相对与政治权力地位不断边缘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随着科举制的废除、皇权国家趋于解体和从“士”到“知识分子”的社会转化,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政治社会结构中的中心位置不断边缘化,从而使清末边缘化知识分子兴起,进而参与“革命”表达这一集团重新寻求政治社会“中心”位置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研究如同中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一样,长期被人冷眼相视.历史学者们对近世百年活跃于中国社会舞台的各个阶级、阶层,从处在“先进地位”的无产阶级,到担当革命主力的农民大众,从顽固反动的封建地主,到双重人格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历史地位及社会作用,都有了系统的政治说明和历史诠释.唯独对知识分子这样一个曾在本世纪中国历史上放射过巨大思想光辉,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首先觉悟并奋勇倡导的新兴社会群体,人们却很少从学理的角度,对它进行严肃的历史探讨.八十年代初,配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对知识分子的历史形象作了许多呼吁性的说明,但它毕竟富有浓厚的政治宣传色彩.正因为如此,有关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和历史得失,基本上没有给予深入的透视.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问题是列宁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他在领导苏俄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从世界观、生存方式、政治取向出发,科学揭示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和政治归属,高度评价了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并对知识分子的使用与改造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后来社会主义国家科学制定知识分子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分子尤其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历史地位是很矛盾的。可以说是毁誉参半。本文主要就公共知识分子这一领域进行讨论,从知识分子的历史和本身来研究这一出现在人类历史舞台上的公共群体的矛盾性和双重性。  相似文献   

11.
赵睿 《学术界》2012,(1):143-151,286,287
在知识分子理论的发展中,生态理论的兴起为知识分子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视角.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系统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和作用不是割裂的,这三者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知识分子发展赖以依存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知识分子生态环境,首先需要和谐的政治生态环境.合理的知识分子政策和正确理解知识分子的价值则是创造和谐政治生态环境的关键.其次,需要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是转型社会的必然,所以分析转型社会给知识分子带来的社会问题和困境,能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第三,需要有文化生态环境的依托.大学作为知识分子成长和生活的“社区”,其制度安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熊辉 《殷都学刊》2009,(2):106-109
针对当前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缩削的情况,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原因: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知识分子价值的评估体系、时代语境、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文化思潮等因素共同促成了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现状.对此进行讨论,是希望知识分子能明确自己的社会立场和社会责任,推动民族文化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众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立场与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知识分子"大众导师"的地位相比,现代知识分子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话语挑战。大众文化产品的"无孔不入",大众生活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得知识及知识分子与大众生活的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大众社会中,现代知识分子受到大众文化的冲击而从中心走向了边缘,面对文化资本失落、大众崇拜转移、知识分子的分化,客观公正地评价大众文化及其产生的影响,主动承担起文化批判的任务,是知识分子必须坚持的立场和使命。大众文化以它极强的吞噬能力正在迅速推进这一时代。不失天职的知识分子应该始终站在一个普遍的、综合性的角度针砭时弊,充当起"漫漫长夜的守更人"(曼海姆语),主动承担文化批判的任务,以其独特的视角去审视大众文化的走向,去揭示隐伏在大众文化背后的危机,以冷静的思考去形成自己的观点,以纯理性的论证去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仲海涛  李卓芪 《理论界》2009,(3):135-136
知识分子问题是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一个重要问题.建国后,党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有过种种反复.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基本理论和政策的角度出发,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从而实现了在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拨乱反正.本文从邓小平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分析、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制定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希望能更好地体现其拨乱反正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兴胜 《东岳论丛》2008,4(2):159-164
知识分子在国民政府国营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在学理层面,他们阐述了在现代中国发展国营企业的历史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在制度层面,总结了历史教训,研究了国外的经营管理模式,讨论和设计了其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问题.同时,他们还是实践层面上的基本支撑力量,其主导下的国营事业,经营方向与宗旨得到初步实现,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营效率有程度不同的提高,与传统的官营事业有着很大的不同.简言之,知识分子在国营事业领域是"核心"的而不是"边缘"的.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是人类知识的主要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因此,社会对于知识的重视程度和需要状况,决定了不同时期知识分子所担当的角色及其命运;而社会对于知识分子角色的定位,反过来也决定着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所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知识分子的定义是一个现代问题。以追求普遍原则与宗教承当精神为内涵的人文性 ,乃是古今知识分子内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是知识分子的最高层次。西方现代知识界明确提出人文知识分子必须时刻站在社会挑剔者的地位 ,从而保持其超越性与先锋性 ,且须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终极逻辑价值。中国知识界于 2 0世纪 90年代接受并传播了这一认识———价值守望者与社会挑剔者乃是人文知识分子的“最佳地形”与“最佳角度”。参与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分配 ,人文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已然不小。人文知识分子因含有丰实的社会内涵 ,故而成为经久不衰的历史话题。  相似文献   

18.
李乐 《理论界》2020,(2):8-14
马克思与葛兰西关于知识分子的观点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且二者都对知识分子的独特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他们的知识分子观依然有着根本的差异,这些差异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二者关注知识分子的动因,对知识分子历史地位的思考路径,以及对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关系的理解。厘清二者关于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明确二者知识分子观的差异及其哲学根源,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前提下充分发掘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的建设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知识分子群体的职能问题,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理解,推进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及其当代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传媒的推手作用下,"意见领袖""公共知识分子"的言论在社会话语空间不断被放大,形形色色的"大师"频频亮相于报章、电视和网络,大众媒介呈现的知识分子形象异常活跃.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问题历来是统一战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知识分子政策在党的总政策中一直占据着十分显要的地位。党对知识分子采取何种政策,必须根据每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知识分子本身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从具体情况出发来制定党的具体政策,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