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栋梅 《经营管理者》2011,(3X):356-35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事关改革发展全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普遍真理,是指导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本文重在分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呈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色彩。  相似文献   

2.
相天东 《决策探索》2008,(10):37-3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又好又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农民,主体是农民,内在动力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并长期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3.
陈世怀 《科学咨询》2007,(23):12-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的农村发展战略.其目的是要解决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消除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面的差距.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需重点发展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深化农村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打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郭建立  张启舟 《决策探索》2008,(10):102-102
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构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思路、总部署、总目标、总要求,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协调统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方针、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在此宏伟蓝图的实践过程中,在豫西栾川县海拔1390米的大山里,以劳模杨岳为带头人的一群新农村建设忠实实践者,打造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和典范,这就是冷水镇冷水沟村.  相似文献   

5.
深化村务民主管理,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基层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并逐步使这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贺州市八步区推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制度是新农村建设中民主管理的新举措,是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社区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应该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把握好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和谐”内涵,改革不适宜社区发展的阻碍因素,完善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一套独立、完整的社区建设体制,努力建设一个环境优美、人文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社区。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观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工作得出的科学理论判断;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许多哲学观点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人是最为根本的,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加强农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农村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北京市房山区瓜市村的实际情况,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方法、途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总结了瓜市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成功举措和建设模式。从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四个方面介绍了瓜市的建设概况,并从结构调整、领导班子、民主管理、工作方法、环境管理和新农村建设六个方面总结了建设经验,以供其它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借鉴,在最后就新农村建设问题提出了"重视班子建设"、"加大政策倾斜"、"拓宽资金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发展社会事业"、"重视环境建设"、"发展农村计算机网络"等八条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创造良好人口环境的改革成果服务新农村建设,推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改革成果促进管理民主,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农家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发挥技术和服务优势提高广大农村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健全利益导向机制的改革成果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生活宽裕五个方面论述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包含"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的要素,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宏大工程,我们必须要重点抓住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1.
蒋福友 《经营管理者》2013,(25):153-15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标志着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路,标志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历史时期内我国"三农"工作的总题目、总思路、总抓手。  相似文献   

12.
王荣德 《决策探索》2008,(14):52-53
2006年初,中央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十意见》,标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中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从政治的高度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该文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意义和要求,和农业推广有关的概念,把农业推广理论应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且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理论和实践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李健 《科学咨询》2007,(13):41-42
"三农"问题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从治本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旨在引起有关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王丽峡 《经营管理者》2011,(3X):235-235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乡市场的协调发展。但目前,在城乡经济发展进入"城市主导型"阶段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先导作用"日益加强的当代,城乡市场差距有逐步扩大趋势,这种趋势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因此,发展农村市场,逐步缩小城乡市场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存在问题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城乡市场协调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投资小、见效快,农民直接受益的一项为民工程,体育工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开顺 《决策探索》2007,(20):26-2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由若干阶段组成,应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循序渐进,扎实工作.现阶段应在"六有六无"上狠下工夫.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2005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强调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从中不难看出,农村信息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发展农业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新村建设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涉到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进步、社会和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研究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发掘潜在的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