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中国也不例外.为了应对这场金融危机,许多国家不得不从宏观经济政策上进行选择性调整,以便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是以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带来的冲击和我国经济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为背景,适时选择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要目标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同时,慎重选择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的投资政策、多元贸易结构的外贸政策、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价格政策、内需为主的消费政策、政府鼓励创业的就业政策等,以便更好地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君 《理论界》2009,(12):48-49
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周期波动的反映,是全球产业结构、贸易结构、金融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只有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才能真正实现全球视野的装备制造业升级。本文主要探讨了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机遇,并提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震撼了整个世界.人们开始关注当代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研究当代金融危机的特点与趋势,思索应付当代金融危机的对策.本文拟从90年代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分析入手,研究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为我国防范国际金融危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我们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在当前金融危机这种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制定怎样的应对措施来规避风险呢.本文对于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的探讨有助于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求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体制模式和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会在基本面上决定一国的金融市场风险构成,不同的市场风险构成会引导政府对金融危机有不同的应对措施.针对有可能再次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如何在理论上概要地梳理出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构成,如何依据这些构成来解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发生的冲击及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这些问题的研究,要求我们在理论上考察中国现存的各种制度安排与现实的关联,要求我们结合体制模式或制度安排来寻找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和途径.国际金融危机在许多领域对中国产生冲击的事实,在规定着政府必须依据现实做出战略决策和手段选择的同时,也对经济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本文的分析可视为对这些任务和要求的一种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6.
黄从南 《南方论刊》2010,(6):16-17,10
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严重困难。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给化州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新机遇,提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推动化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我国,给河北省的宏观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选取了GDP、PI、失业率和出口总额增长率四项经济指标作为代表,通过对比方式具体分析了河北省宏观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波及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种影响程度的成因,最后提出了河北省宏观经济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2009年11月21-22日,由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和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2009中国公共管理高端论坛:"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政府与市场"主题研讨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浙江省党政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40多人出席会议,17位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的学者和政府官员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和学术报告,围绕着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包括政府目标和职能的重新定位,推进政府体制改革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经济结构转型、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公共管理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对金融危机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反思和检讨,并就这些议题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学理分析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试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这场金融危机不仅使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严重衰退,而且使包括中国和东盟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受到了严重冲击。面对这场罕见的金融危机,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需要,也有利于促进区域共同繁荣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0.
保增长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快速扩展和蔓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谋求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新跨越,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宏观形势中积极捕捉和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经济发展方针的指导下,建立与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全球经济衰退过程中全面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历史遗留问题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1.
高剑平 《学术论坛》2005,(1):186-188
广西社会科学院罗运贵副研究员的专著《宏观价值调控论———解决各国货币资金不足问题的途径》(以下简称《调控论》)出版后 ,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由广西经济学会、广西市场经济研究会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三家联合举办的“罗运贵宏观价值调控理论研讨会”于 2 0 0 4年 1 1月 2 5日在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召开。研讨会由广西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德民教授主持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秦红增博士致词 ,广西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寿思华研究员作总结。出席研讨会的区内外专家学者共46人。在研讨会上 ,多…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困境,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快转型升级是兼具现实紧迫性和长远战略性的必由之路.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引进高新技术、引进急需资源、人才和产业的良机.我们要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着力转型升级,调整结构,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从而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印度,其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突遭国际金融危机这股寒流的袭击。本文通过分析印度各行各业遭受危机影响的情况以及印度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结合印度社会的当下状况,剖析在金融危机面前印度经济的承受力和走出危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周琼  周华 《山东社会科学》2012,(12):146-149
对于金融危机,政府究竟该不该干预救助?采取的调控对策、路径、程度如何?以及政府应该事前采取哪些措施以避免危机的发生?通过对历次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发现,高杠杆率、分配不公、过分强调分配公平都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爆发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各国面对金融危机,在应对手段的选择上大都采取即期救市、短期货币刺激、中期增加供给以及长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进行。在金融监管方式上,最突出的改变就是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不仅仅存在于金融领域,其影响也传导到了国际贸易领域。各主要的贸易大国在金融危机后普遍出现了扭曲正常国际贸易秩序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WTO法作为国际贸易法若要应对由金融危机引发的贸易扭曲,则要从透明度原则入手,揭示各成员方政府的贸易管理行政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目的和影响。依靠WTO争端解决机制等国际社会外部监督和国内立法机关听证、民众选举、媒体舆论等国内社会监管手段,共同促进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秩序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16.
环境正义的三重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正义是环境伦理学应对自身理论缺陷和现实实践困境而提出的新理论,主要是思考和探索解决环境不公和环境危机的可能性途径.环境正义是关于环境主体的环境行为的伦理系统,主要包括环境正义理念、环境正义规范、环境正义德性三个方面.与之相对应,环境正义具有价值、规范、主体三重属性.环境正义价值确定目标、方向,环境正义规范提供手段、途径,环境正义德性提供主体品格基础.明确环境正义的三重属性,将有助于环境正义建设,为解决环境不公和环境危机提供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以来,不断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对国际金融规则和体制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包括对主权债券豁免、一致行动条款、主权债务危机预警机制、主权债务危机合作救助机制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冲击,国际金融规则已经作出了相关回应:形成放弃豁免规则、采用集体行动条款、构建主权债务重组规则。然而,国际金融体制尚未为化解主权债务危机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将来应当在建立主权债务危机预警机制、完善主权债务危机合作救助机制等方面有所作为,以适应国际金融领域的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当下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指出解决"大小非"问题是拯救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出路,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9.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有复杂深刻的内在原因.各国政府减缓与解决金融危机的法律措施推进了监管制度和银行破产制度的变革.上述变革对国际金融法治提出了新挑战.要推进国际金融法治的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法律合作.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在微观审慎监管框架基础上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已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共识。国内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一致认为中央银行应当在宏观审慎监管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但具体扮演什么角色,存在很大争议。笔者通过对金融业宏观审慎监管改革的国际实践进行研究,发现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角色定位有三种:唯一决策者、主导者或参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