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需要”概念的重新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需要”范畴极为重要,它是一个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范畴,更是一个哲学范畴。在忽视主体性的旧教科书体系中,“需要”范畴被漠视,现在必须着力予以探讨。本文对各学科的“需要”范畴界定作了评论,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认为:需要首先是人的生存状态。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生命只有通过劳动获得物质生存条件和精神生存条件得到肯定。人的生命的基础就奠定在这种取得和消耗物质资料的过程之中。这一过程就是人的需要之所在。其次,需要也是人的一种矛盾状态。需要是人的机体内生的方面与死的方面的矛盾状态;是人作为对象性存在物与其对象的矛盾状态;是人获得满足同时又激发不满足的矛盾状态。第三,需要又是一种物质变换状态。需要是人向对象世界的索取,同时又是自己作为对象的付出。人的精神需要的满足是一种典型的支付。  相似文献   

2.
欧洲有一句著名的谚语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用这句谚语来说明价值是再恰当不过了。价值的每一次出现都是新的;因为价值每次参与我们新的生活,都是根据我们新生活的需要和新的历史生活条件所提供的可能,而加以改造、更新和重塑的。价值决不是一枚一旦铸成就可以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和任何情况下通用的永久性的硬币,而是一块需要随着时代的更替、变化了的需要和新的历史条件而加以不断锻造和改铸的金属。一、价值是需要重塑的我们知道任何一种价值,只有它同一定时代的人们的一定需要相联系,即作为一定需要的对象,它才成其为价值…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与评价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评价悖论现象的发生评价悖论是不同价值体系之冲突的集中表现;也是人们借助于评价这一人类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进行社会整合、自我整合的一种合理而有效的努力。评价悖论作为转型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其原始发生的最终根源乃在于,社会和个体的多重需要面对有限价值物在同一时空范围内的不可得兼性,以及其价值物面对人之无限的需要其价值属性的有限性。生活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人,其需要是多重的;但其多重的需要在同一时空范围内是不可能同时得到满足的。于是,他不得不根据自身的需要结构以及外界环境的客观需求,把某一需要…  相似文献   

4.
一、对中国企划业的重新审视企划是企业整体性与未来性的策略规划,它包括从构思、分析、归纳、判断一直到策略拟订、方案实施、事后反省与评估的全过程。企划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或解决某一问题所发生的奇特想法或良好构想,而且此构想既可是某种可预期的成果,又可以付诸实施。总体说来,优秀企划需要有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崭新的创意。企划需要创意,也就是构想力,没有新颖独到的构想,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就难以解决棘手的问题;其次需要实行力,也就是将创意整理为可实行方案的能力,企划的内容必须新颖,特别是令人拍案叫绝,使人…  相似文献   

5.
△科学研究需要激情,需要幻想,但又需要理智,需要耐得寂寞,需要坐冷板凳精神。△面对浩瀚的资料,犹如面对一架难以逾越的巨山,只有将理性的思维入几乎是无缝的岩壁,才能开凿出一条弯弯的山道,才能看到山那边更加神奇而靓丽的风光。△勇于创新,开辟新学科,这是...  相似文献   

6.
审美需要与人的发展史可扬,班秀萍一、定义问题美,作为审美需要的对象,确证着审美需要的性质和涵义。因此,对审美需要的界定,要从什么是美入手。对美是什么的讨论,在美学史上是争论不休的。在我国美学界,也因此而分成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客观社会派(实...  相似文献   

7.
King 《中文信息》2003,(6):9-11
原则应该是灵活的,能够适应各种需要。项目经理应当懂得如何善用这些原则,这绝非易事,是一项需要智慧、经验、决断的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平衡意识。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从环境、资源的角度看,就是要实行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的持续发展方针。鉴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人口、环境、资源的严峻形势及其原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略。  相似文献   

9.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消费观念的变革唐永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各种需要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存需要,如饮食、穿着、居住、交通、医疗等,这种需要是维持人们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和延续后代的基本需要;二是享受需要,如看电视、听音乐、逛公园等...  相似文献   

10.
师爱育人     
爱是人成长发展的基本需要。每个人都需要爱、渴望爱,尤其是青少年更加需要爱。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在学校教育中,爱是一种动力,爱可以激励学生不懈努力探索知识,爱可以支持学生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爱还可以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而不断调整和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一、所要思考的问题 最近在一些报纸杂志上有学者提出:中国是否需要一次文艺复兴?我认为毫无疑问.我们需要。但需要一次什么样的文艺复兴,而且通过文艺复兴我们能为世界贡献什么?这才是最核心的。  相似文献   

12.
人的需要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的需要与社会发展兰泽明人的需要是主体在自身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同客体的矛盾引起自身匾乏而产生的对某种或某些客体有所要求的状态。人的需要是一种自觉的、具有社会性的需要;人的需要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人的需要是通过有目的的生产劳动来满足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各公司、企业出于生产、管理、经营的需要,要求应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专业对口,在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体质上均能符合需要。而各高等院校也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小学至今仍未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与发展,与昔日计划经济体系相联系的应试教育模式已明显暴露出它的种种不足,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要实现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改革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思想稳定的教师队伍。它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5.
文豪 《天府新论》2020,(6):92-100
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美好生活需要和消费主义共有的社会基础,这意味着二者在新时代的中国同时在场。然而,人们在消费主义的实践中由于受到商品符号意义的支配,沉迷于炫耀性消费和过度消费,造成精神与物质需要的双重沦丧、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进而与美好生活需要相背离。为此,我们需要在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背景下立足于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明确消费主义的边界,以高品质生活观代替节俭性消费观,并在承认商品符号化这一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伦理的关照和人的主体性回归,对商品的符号意义加以建构,实现对消费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张娟  朱运来 《理论界》2007,3(10):162-163
反腐倡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相配套的制度法律,也需要相应的文化生态环境支持,否则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建构与优化反腐倡廉的文化生态环境。这就需要细心检索各种文化资源,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汲取精华、为我所用。同时,还要积极培育现代公民文化,为反腐倡廉提供长效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跨世纪女领导干部的素质指标体系席德莉跨世纪女领导干部的培养造就,是时代的需要,是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女性自身解放的需要。跨世纪女领导干部的培养造就,关系到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忠诚于党和国家、人民事业,政治强,业...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需要一部中央银行法王天才,李平,张玉华一、真正确立中央银行的地位《中国人民银行法》,在法律上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地位。确立中央银行的地位,确保其依法履行职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深人,银...  相似文献   

19.
关于需要的心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自发出第一声啼哭起,就会表达自己的需要(need),并通过行动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满足需要,人一生奔波劳碌直到到生命的最后一息.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基本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也是人性的重要方面.因而需要是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但究竟什么是需要?人有哪些基本需要?需要如何产生、其满足过程如何?这些问题是许多心理学家所关心的.本文试图综述心理学中有关需要的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一、勤退的动力学的条要理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s.r,,。。肝认为,当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唤起人的需要,即引起个…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人的需要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动因,正确认识人的需要是直接关系到正确认识人的利益、价值、权利、自由、交往、信仰、理想、目的以及如何提高人的素质,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一个基本理论前提。因而,关于人的需要问题的研究在人学基本理论建设中有重要地位。现将我们研究人的需要所思考的几个问题摆出来,希望引起大家的兴趣和讨论,求得真知灼见。一、人的需要及其基本特征首先需要明确“需要”这个概念的涵义。对此似乎各学科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参考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的定义,我们认为在哲学上是否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