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梅山道教文化生成与演化因缘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梅山特殊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古梅山原有的巫教、从江西传入的南方道教,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和儒教,在此相互冲撞、分化和共融,最终统合成了一种以原始巫文化为基础,积极地融和了南方道教文化(尤其是江西茅山道教文化)、佛教、儒教的部分思想理念在内的特殊的地方性道教文化事象,即梅山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2.
20余年来,学者们从梅山地理区域、梅山名称由来、梅山主体民族构成、梅山历史、梅山文化内涵、梅山宗教与巫傩、梅山音乐、梅山体育与梅山民俗等方面对梅山文化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整体性和宏观性概述多,具体实证性研究少;具有理论深度和文化品位的精辟论述较少;田野报告太少,文献分析较多;研究方法单一,跨学科研究不够。  相似文献   

3.
梅山地区巫师所进行的许多法事活动,大多保留有丰富的古代战争和军事行动的痕迹。这种巫术手段的运用,保存了古代战争的许多真实画面和史实,客观上反映了古代梅山人的战争史,对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战争,尤其是梅山地区古代战争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4.
受楚巫文化影响,湘中古梅山地区巫觋崇信盛行并延续至今。蛇恶诸天像是流传至今的湘中木雕神像类型之一。经考察图像和文献,梅山蛇恶诸天形象是楚地巫文化传统中操蛇神巫与佛教操蛇诸天西天广目天王合流的结果,其信仰实质是延续了梅山根深蒂固的鬼神思想———借助手中灵蛇,诸天便拥有了通天地鬼神、降魔祛病的神力。  相似文献   

5.
梅山文化是长期以来在梅山地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山地文化。北宋以前,该地区尚处于一种自然松散的社会形态下,但由于社会政治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梅山文化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北宋在梅山建制以后,梅山文化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随着民族交往与融合的加强,开始被汉族文化所接受和尊重。梅山文化在诸如民风、歌谣、方言、饮食、节日活动、宗教信仰等方面形成并保留了其地方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从梅山方言切入来研究梅山文化,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研究梅山方言本身,因为梅山方言本身就是梅山文化的一部分;二是研究梅山方言所反映的梅山历史与地域文化内涵,探讨梅山方言与梅山文化的关系,例如可从梅山方言中的底层语言成分出发考察梅山族群的历史源流与民族属性。梅山方言与梅山文化研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福建闾山教与湖南梅山教,都属于我国南巫系统的支派,只是由于不同地域条件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在两地呈现其文化形态的差异性,其中不仅有共同的信仰人物、教法,并且也有相互的交流,其中内蕴值得探讨.根据两地田野调查资料,对福建闾山教中的张五郎现象和湘、川之梅山教与张五郎信仰及衍变现象进行比较,并就闾山教与梅山教关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受楚巫文化影响,湘中古梅山地区巫鬼信仰盛行并延续至今。梅山文化圈清代以来的梅山图、大道桥、神像画、牌位画、巫衣画等多种祭祀画中均发现“四界功曹”图像,与道教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四值功曹”有别,梅山文化圈“四界功曹”的职责是依梅山师公之令,前往天界、地界、水界、阳界延请四界神灵亲临坛场。从图像、功用、人物身份等方面考察,梅山“四界功曹”乃是楚地战国《人物御龙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信仰与祭祀传统的余绪。  相似文献   

9.
梅山文化通过系列习俗事件呈现出形象化的图像,梅山剪纸就是梅山文化的形象化展示。安化县的梅山相衣剪纸是其代表,具有民俗性、综合性、祭祀性等基本特征。梅山剪纸的传承在当代出现向亮晶等当代剪纸的有效参与与创新,呈现了令人欣喜的发展,使梅山剪纸出现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梅山文化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梅山文化的几个组成部分:地理环境,历史演变,宗教信仰,文化载体等作了一个概要的介绍分析,对了解古老的梅山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湘西巴代扎系统的民间信仰尊崇张赵二郎为启教祖师,信奉三元法主、家先等神祗以及一些地方神,在仪式中主要使用牛角、竹卦、师刀、牌带等法器,最重要的法事是还傩愿。这些都是梅山教的重要特征,因此湘西巴代扎系统的信仰实为梅山教,或曰湘西的苗传道教,其传入湘西的时间大约为元末明初。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考察、采访 ,阐述了梅山武功的文化渊源 :即渔猎生活文化的升华 ;军事击技文化的嫁接 ;宗教祭祀文化的融汇 ;移民习俗文化的交融 ;巫医、草药文化的扶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梅山民间木雕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我们运用系统理论探讨梅山民间木雕的缘起、特点与宗教信仰,获取其原生意义与内涵,进而阐释其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狂欢节是欧洲宗教节日的一部分,在《圣经》中有所记载。从古希腊和中世纪的宗教活动,可看出狂欢节起源的宗教意义;巴赫金本人的世界观具有宗教性,由狂欢节衍生的狂欢理论起源于宗教仪式,如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祭仪式。在狂欢理论萌芽、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中世纪宗教环境的束缚,洋溢着浓厚的宗教色彩。狂欢理论的思想渊源、叙事方法、表现内容、精神诉求,都可以找到宗教仪式的影子,所以狂欢节自始至终都不仅仅是一种纯娱乐的活动,而是城邦政治生活和宗教生活的一部分,狂欢理论也是西方古希腊、中世纪宗教哲学的衍生物,只不过是在当代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日益淡化了隐含其间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5.
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后不久对宗教政策进行了微调,从而对佛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容忍。灭佛期间,佛教弘法活动并没有完全终止,佛教徒以不同方式延续自己的信仰。这些弘法活动为佛教复兴储备了大量人才。周武帝死后,佛法复兴一事迅速提上议事日程。但周宣帝对武帝灭佛政策多有回护,佛法之复兴进展也就非常缓慢。直到宣帝死后,杨坚把持朝政,佛法复兴才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周武灭佛之后,佛教复兴所经历的灭佛期、缓冲期、复兴期三个阶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佛经故事往往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将民间故事等加以改编,并融入宗教经典,以吸引信徒,弘扬佛法。因此,在佛教经典中不乏积极、健康的文化因素。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中,弘扬佛教经典中的“和善”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舟山市各界群众宗教意识及参加宗教活动的发展状况,分析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成因,从而对贯彻国家的宗教政策、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宗教理论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宗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文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宗教理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宗族因素在我国村民自治中的影响日益增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村级管理组织的宗族化,二是党组织的宗族化。其原因既有思想方面的,也有村民自治治理模式的不完善。遏制宗族因素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大对农村社区成员的教育力度,提高其文化素质;二是完善既定的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