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2009,(4):54-54
北京一位读者咨询:我是一家日资公司的员工从2002年4月起入职该公司,公司每年年底都与我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限为1年,约定我从事采购工作。2008年的劳动合同是在2008年1月4日签订的。2008年12月21日,公司通知我,劳动合同到期后将不再与我续签劳动合同,并向我支付两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可是我还想在公司继续工作。请问:公司向我支付的劳动补偿金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8,(21):29-29
江苏一位读者咨询:我是一名女职工。我于去年与现在工作的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单位在劳动合同文本中明确写到,必须在单位工作满4年后才能怀孕生育,否则单位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今年4月我怀孕了,我不敢让单位领导知道,害怕因怀孕失去工作;可是我年龄也大了,非常想要这个孩子。请问:像我这种情况,单位是否可以与我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3.
《社区》2011,(4):53-53
北京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于2007午8月到北京某公司上班,双方于2008年1月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在工作期间,公司没有给我办理社会保险手续,并要求我签订一份放弃缴纳社会保险的声明。声明的大概内容是:由于本人的社会保险关系在户籍地已经建立,故本人自愿与单位协商一致,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设置的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规则,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劳动 者在劳动争议中对劳动关系的举证能力。但该规则的适用不仅违背民法意思自治原则,而且 违背民法和劳动法的诚实信用原则,鼓励了劳动者的不诚信,容易引发道德风险,从长远来看, 也不利于劳动者就业。应在司法中对该规则予以矫正,重新确立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 资请求权规则,以维护劳资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林靖 《百姓生活》2014,(1):29-29
我在一家公司工作数月,公司一直没有与我签订劳动合同。现在公司要求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只提供空白劳动合同,要求员工只是签名,其他内容都空着。我不同意,公司就发出《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请问,我该如何维权?  相似文献   

6.
李南 《小康生活》2005,(4):66-66
我是一个农村木工,自1990年起我在某市一家建筑公司打工,因为踏实认真且业务熟练,公司至今都没有将我辞退,我和公司一年一次的签订临时工合同。现在我已在公司连续工作十多年了,我希望能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而公司经理却说我是农民工,不能签订。请问:我真的不可以与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吗?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8,(19):35-35
北京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在莱公司做市场工作已经5年,工资是8500元,该公司于2008年1月根据新的《劳动合同法》同我签订了4年的劳动合同。可是,2008年4月初,公司要求与我解除劳动合同,理由是我不适合公司的发展需要。我认为公司提出的理由完全没有依据,这可以以我这些年在公司的工作业绩为证。  相似文献   

8.
《社区》2012,(31):50-50
四川省成都市读者童某来信咨询:2011年4月,我入职于成都某公司工作,入职后公司—直未与我签订劳动合同。最近,公司才提出给我补、续签去年和今年的劳动合同,签约期限从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为期两年,工资照旧。我查询了《劳动合同法》,其中规定,公司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相似文献   

9.
书面劳动合同不仅明确了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也为劳动争议的解决提供重要证据支撑,从而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劳动合同法实施六载有余,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率却依旧不高,以及不合法合同大量存在,严重侵犯了农民工合法权益。为督促用人单位同农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更好地保障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必须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立法,加大劳动监察和惩处力度,加强劳动合同法律教育培训,真正落实农民工书面劳动合同的强制签订。  相似文献   

10.
《百姓生活》2013,(10):26-26
读者问:我的劳动合同已经到期了,但是公司没有和我续签合同,也没有让我办离职,我也就一直在继续工作,至今已经1个多月了。请问,按照法律规定,我的合同是否已经视为自动延续了?公司是不是不能再以合同到期为由解雇我?律师解答:你的合同是否自动延续,要看之前的劳动合同中是否有约定。如果原先的合同中没有约定不能自动续延,按照你的情况,应视为已延续劳动关系。因为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1.
孙艺  季明 《成才与就业》2014,(13):27-28
案例: 刚毕业的小史同学经过几轮笔试和面试,最终被一家外企录用。入职时,公司与小史签订了一份书面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劳动期限两年,试用期半年,月工资4000元。试用期满后,月工资调整为公司市场销售岗位的起薪,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确立的基础,也是劳动法律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劳动法应确认口头劳动合同形式的有效性;应正确处理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关系,把合同解除作为合同终止的情形之一;改革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的条件,对因劳动者方面的原因导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建立一种以期待利益损失补偿为主,劳动贡献积累、伤病补贴和惩罚性补偿为辅的辞退补偿制度;规定用人单位不愿续订定期劳动合同时,应向劳动者支付不稳定就业补偿金。  相似文献   

13.
邢江峰 《社区》2008,(6):30-30
上海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今年24岁,在某公司工作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与单位签订了5年期的劳动合同,明年准备与男朋友结婚。2007年12月,我因怀孕向单位请假做人流手术,术后医生建议我休息一周。但是在我请假期间,收到公司以邮寄方式送达给我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他们以我未婚怀孕、影响公司形象为由,要求与我解除劳动合同。请问:单位的这种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单位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北京一位读者咨询:我是一家日资公司的员工,从2002年4月起入职该公司,公司每年年底都与我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限为1年,约定我从事采购工作。2008年的劳动合同是在2008年1月4日签订的。2008年12月21日,公司通知我,劳动合同到期后将不再与我续签劳动合同,并向我支付两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可是我还想在公司继续工作。请问:公司向我  相似文献   

15.
邢江峰 《社区》2008,(7):30-30
广东一位读者赵某来信咨询:我在某公司工作已经8年多了,按照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只要员工在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就可以要求与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但是目前很多单位为了逃避《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都要求在单位工作近10年的部分员工辞职后再签订新的劳动合同,这样就可以使该员工在单位连续工作的年限不到10年。请问,这些单位的做法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劳动者保护的特殊性是劳动合同订立形式书面要求的基本考量.裁判者是否可以依据劳动协议文本裁判案件是判定当事人是否履行了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法定义务的方法论.不同性质的必要条款对于裁判的重要性不完全一样.对于欠缺劳动者的个人身份信息、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劳动合同期限、工资报酬等重大条款的协议文本因无法达致裁判的可操作性,应当认定当事人未履行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法定义务,并因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欠缺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条款为可补救性条款;欠缺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宣示性条款的书面文本应该视为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但是,经当事人双方签字的欠缺必备条款合同文本除法律特别规定外,对于合同当事人仍然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应视为无效条款,仍应作为法院裁判案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合同终止与解除,在我国法学界存在包容说和并列说两种理解,且对现行立法产生重大影响。就我国《劳动合同法》立法而言,选择终止与解除并列说作为劳动合同关系终结的理论基础,能合理规范劳动合同关系、公平调整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更能充分体现《劳动合同法》公法兼私法的社会法特征。  相似文献   

18.
经济补偿金·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法旨在调整劳动关系,重在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然而,现有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以及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并得以延续劳动合同时,才具有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绝对权利的规定,却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不利于稳定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业协议是用人单位与求职人员之间签订的关于未来劳动聘用关系及劳动合同主要内容的书面文件。由于许多大学生都需要在正式毕业前寻找工作,而用人单位也担心应聘人员脚踩多只船,所以,在当前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广泛适用。由于就业协议本身不是劳动合同,关于就业协议的相关法律规定也不多见,实践中就业协议的法律效力受到挑战。本文主要比较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异同,从而为认清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顺利解决关于就业协议纠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实施引起的广泛争议,从实质上可以总结为,对国家和市场在劳动关系上作用的不同判断.文章力图整合现有研究视角,以劳动合同签订为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回应对二者关系的争论.文章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建立的统计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制度压力越大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越高.这表明,在中国现有制度安排下,劳动合同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工资谈判工具,只具有劳资关系合法化的象征.劳动关系的实质性变迁取决于政府政策引导下的劳资双方力量的博弈,作为国家力量产物的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走向规范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