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化”是目前中国学界热门的话题 ,而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创作与研究的边缘化倾向亦成为批评界的焦点之一。为此我们以“全球化与文学”为题选编了一组文章 ,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一下全球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作者主张要针对经济全球化建立一种人类的共同精神维度 ,而文学正堪负此使命。亦有作者认为全球化时代可能是物质、理性排斥、压抑精神的时代 ,亦需有文学来拯救人类萎缩的精神。还有作者以儿童文学世界所存有的人类普遍共性来整合民族间的差异从而将全球性意识统一起来。亦有作者从语词交流的角度探讨了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原来因语词的不可通约性而各自保持其民族性的文学亦会随之形成文化对话 ,进而达成不同文化间的沟通。相反的观点认为近代以来的西方“先进文明”可能构成“精神全球化”的基础 ,故而文学随之应然退场 ,而语言在其语用功能的发挥下将恢复人类存在本真的诗性 ,从而使人类心灵获得真正的解放。本组文章尚未能就全部问题充分展开 ,但都表达了研究者对全球化语境下文学境遇与功能的独特思考 ,它们将对国内“全球化与文学”这一论题的探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志耕 《中州学刊》2003,1(6):72-75
“全球化”是目前中国学界热门的话题 ,而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创作与研究的边缘化倾向亦成为批评界的焦点之一。为此我们以“全球化与文学”为题选编了一组文章 ,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一下全球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作者主张要针对经济全球化建立一种人类的共同精神维度 ,而文学正堪负此使命。亦有作者认为全球化时代可能是物质、理性排斥、压抑精神的时代 ,亦需有文学来拯救人类萎缩的精神。还有作者以儿童文学世界所存有的人类普遍共性来整合民族间的差异从而将全球性意识统一起来。亦有作者从语词交流的角度探讨了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原来因语词的不可通约性而各自保持其民族性的文学亦会随之形成文化对话 ,进而达成不同文化间的沟通。相反的观点认为近代以来的西方“先进文明”可能构成“精神全球化”的基础 ,故而文学随之应然退场 ,而语言在其语用功能的发挥下将恢复人类存在本真的诗性 ,从而使人类心灵获得真正的解放。本组文章尚未能就全部问题充分展开 ,但都表达了研究者对全球化语境下文学境遇与功能的独特思考 ,它们将对国内“全球化与文学”这一论题的探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在日本出现了一股“保守的民族主义”的潮流。它源于全球化给日本人生活造成的不安以及与之相关的反美情绪。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探求一种新的开放的“多元化的民族主义”,以避免日本人因全球化造成的不安而向保守民族主义的退缩。 (一)反对全球化的保守的民族主义 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之后的日美关系,表现为日本政府被动地按照美国的意愿开放国内市场,跟随在美国之后实行金融自由化。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于1997年以BIS(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金融机构自由资本限制为基础,导入早期纠正错施。…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进程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是一个可以从多种角度辨识、探讨和认识的概念。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全球化”可以区分为广义与狭义两层:广义的“全球化”泛指人类从彼此分隔的多中心时代逐步走向全球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历史进程;而狭义的“全球化”则指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这揭示的是一个以全球主义意识形态为基础,体现的是所有国家利益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世界各国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度彼此融合在一起,使得具有共性的文化样式逐渐普及并推广成为全球通行标准的状态或趋势)。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把东半球和西半球联在一起,使人类第一…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逆风时期,传播力有助于推进全球化。从符号叙述学的视角看,国家是“物—符号”或“符号—使用体”的“二联体”,是全球化的主体。“中国故事”是“国家再现”的重要内容。“中国故事”由叙述调控的“国家再现”讲述,能够产生相当大的叙事力量,对个体或团体产生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进程中凝聚不同主体解释项的“共同解释项”,“一带一路”是在“共同解释项”指导下推动全球化从“之间”走向“之中”的重要实践。要而言之,由叙述调控的“国家再现”生成的传播力有助于推进全球化。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 ,地球文明的形态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文明的“地域空间”正在为“世界空间”所取代 ,人类传统的地方框架的时空经验正变为全球的整齐划一的经验框架。这就是近年来日渐引起人们关注的“全球化”的现象。迄今为止 ,对全球化这种现象 ,人们观照及思考的中心主要还是在经济领域 ,探究的是全球化格局下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策略问题。诚然 ,早期全球化确实是一种经济现象 ,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表现出的一种全球一体化的特征。但是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升级 ,它的影响早已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 ,而是扩散到人类的政治、文化生活诸领域 ,形…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福柯的话语权力生成理论 ,较全面评析阿里夫·德里克对“全球化”进程的解读。在此基础上 ,作者指出 :(1 )发展主义是全球化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2 )“全球化”是建立在欧美中心基础上的一种乌托邦主义 ;(3 )“全球化”是以牺牲弱小民民族利益为代价的 ,存在求证存在是一种主动迎接挑战的积极姿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阐述全球化在技术、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等五个层面的表现和影响。这五个层面相互交叉、渗透,构成全球化的整体。全球化的核心问题是“ 标准化” “和 美国化” 。全球化推行全球资本主义和消费意识形态。全球化引起许多矛盾和悖论。全球化本身是一种政治策略,接受和抵制全球化也是政治策略。解决全球化的问题需要一种集体意识和乌托邦的想象。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邹永图 《学术研究》2000,26(3):44-48
“全球化”是社会发展自然历史过程的一种现象。“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资本主义提倡的全球化实质是世界的资本主义化,而社会主义提倡的全球化最终是人类的解放和实现世界的共产主义。我们正在面临“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当提高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黄树红 《南方论刊》2005,(11):62-64
近年来,“全球化”的名字满天飞。各种传播媒体经常使用这个名字,许多文本和会议都喜欢冠以“全球化”的字眼。在文学领域中,似乎也不示弱。诸如“全球化趋势中的中国当代文学”、“全球化趋势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挑战”,等等。何谓“全球化”,在西欧和北美,这一词语所标识出的,是指其所形成的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再具体一点就是美国化。而在世纪年代的中国文化语境中,却常常被译为:或走向世界、或同步于世界、或与国际接轨、或人类地球村等。“全球化”,首先出现在经济领域中。自从美国电脑公司提出产品全球输出之后,全球化趋势最早从世…  相似文献   

11.
“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l指出实施减贫计划需要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支持,虽然目前看来不是所有人都赞成这一观点。如今,这些发展计划首先指向的是可持续增长(sustainablegrowth),而可持续增长是自由主义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这种“亲贫增长”(pro—poorgrowth)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全球化,而这种全球化遭到很多人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这种全球化既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与不能容忍贫困状况恶化的人道主义相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的狂飙式发展 ,“反全球化”浪潮也一浪高过一浪 ,这为全球化的未来发展增添了变数。“反全球化”运动是对全球化负面效应的集中回应。虽然“反全球化”运动不能阻止全球化的进程 ,但会对它的发展起到制衡作用。从“反全球化”运动的角度审视 ,2 1世纪的全球化将更富有人性、理性、公正性、多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杨中强  蔡娟 《社会科学》2002,(10):26-30
本文认为 ,随着全球化的狂飙式发展 ,“反全球化”浪潮也一浪高过一浪 ,这为全球化的未来发展增添了变数。“反全球化”运动是对全球化负面效应的集中回应。虽然“反全球化”运动不能阻止全球化的进程 ,但会对它的发展起到制衡作用。从“反全球化”运动的角度审视 ,2 1世纪的全球化将更富有人性、理性、公正性、多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再论其定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全球化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认为,关于全球化的知识实质上是这个概念该如何定义的一个功能问题。在追溯“全球的”这个术语的起源及在最近的发展演变历史之后,本文提出几个全球化该如何定义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作者抛弃了这个词的四个一般性概念,赞同第五个全球化的概念,即把全球化定义为是跨地球的联系——特别是最近,尤其指超疆域之间广泛的连接。有六个限定条件可以纳入这个概念,这样便可将其与全球主义者的言过其实区别开来。此外,作者特别反对下面六个彼此无关联的序列:全球主义、使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具体化、全球/本土二分法、文化趋同性、普遍论和政治中立论。本文对全球化研究者比较完整全面地认识这个现象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本文尝试从文化多元论与“现代性”文化批判的交叉视景中 ,省察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之间的紧张关系。在这一视景中 ,包括经济全球化在内的全球化理论与实践均被看做一种“现代性”事件 ,其间所集中表现的“一”与“多”、现代化与文化乡愁的矛盾 ,构成了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之紧张关系的基本内涵 ,它们不仅是经济全球化运动所必须面对和处理的文化限度 ,而且也是作为“现代性”事件的全球化本身所必须接受理性反省和文化批判的基本原因。通过这一反省或批判 ,我们可以对全球化中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形成某种必要的预备性理解。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今人类社会最显明、最重要的发展趋向。邓小平理论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着眼于当代中国的发展 ,创造性地对全球化作出了自己的回应。全球化视野是邓小平理论的鲜明特色。一、全球化的目标定位  1976年 ,一代伟人毛泽东溘然辞世 ,中国又一次站到了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是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在“无产阶段专政下继续革命” ,还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是坚持“两个凡是” ,还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新阶段 ?中国面临着生死抉择。在这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     
在上世纪90年代上半叶,觉察到全球化趋势的最早和最有影响的人物,大概是国际问题专家、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之先生。他在“全球化与中国文化”(1994)中断言,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的过程方兴未艾。他对全球化持肯定态度,认为这是历史必由之路:“回过头去看,许多先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价值维度与理想诉求,其实质是别一种文化反思、文化批判,即对当下“世界主义”视野中的人类生活文化,印“文化间性”进行的普遍理性反思和整体智性批判.人性是文化全球化的理论依据;对公共性的不懈追求构成了文化全球化的内在动力;明晰价值的限度及其实践化解路径,有可能消除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论迷茫与现实困惑.文化全球化的关键是全球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生成,而不仅仅是全球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教唆.  相似文献   

19.
《重庆社科文汇》2001,(12):43-43
庞中英认为,与全球化潮流相伴随,反全球化运动也出现“全球化趋势”。反全球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就地区而言,东亚不如欧美,东欧不如西欧。在东亚、东欧的年轻一代认为全球化是好事。美欧是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中心。②就产业而言,反全球化力量多来自原第一与第二世界的“旧经济”而不是“新经济”部门及环境污染严重部门。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并不是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占世界总产量的比率最高的年份是1913年。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1)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信息和通讯技术手段,而此前的经济国际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交通运输工具;(2)交易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呈现出相对缩小与扩大的对立运动;(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由外部一体化向内部一体化转化;(4)全球金融深化;(5)全球竞争规则和市场纪律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