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寂说”真的终结了吗?《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发表了沈骊天先生的《微弱的有序与强大的无序》(以下简称“沈文”)。该文的主旨(之一)就是试图从信息的角度反驳“热寂说”。初读沈文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当笔者仔细研读了其内容后,发现其并未能证...  相似文献   

2.
对客观真理观之理由的反思──与肖中舟先生商榷李校利肖中舟先生在1993年第2期《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发表的论文《马克思主义客观真理观之理由探析》)(以下简称《探析》),从形成基础、符合关系、检验标准三个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证了真理的客观性问题,为客观...  相似文献   

3.
拙文《论物之作为价值主体》在《湘潭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发表之后,《学术论坛》先后发表了两篇意见不同的商榷文章,一篇是高兆明同志《物不能作为价值主体》(1989年第5期)的文章(以下简称(《高文》),一篇是黄海澄同志《论价值主体的本质规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2期发表了王文元先生的文章《汉字拼音化指谬——兼及东西方文字之优劣》(以下简称王文)。王文的基本观点是全盘否定近现代我国语文改革的方向和成就。对此我们不能不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5.
再论哲学并不仅仅是认识论——答刘怀惠先生朱宝信哲学究竟是什么?笔者在《哲学并不仅仅是认识论》(载《晋阳学刊》1994年第3期,以下简称“拙文”)一文中回答说,对此问题,“不可一次定论,而应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作出具体的界说”,并针对流行多年的“哲学...  相似文献   

6.
《辞海》在介绍恩格斯生平传略时写道:恩格斯在“1888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为《终结》,引者注)”(《辞海》哲学分册第5页)。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相吻合。我们知道,不仅《终结》的写作时间,而且就是该书的首次发表时间都在1886年。该书是恩格斯1886年初撰著成书的成书后不久即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办的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1886年第4期和第5期连载发表。恩格斯本人在1888年2月21日,为该书1888年单行本写的序言中对这一情况作了具体的说  相似文献   

7.
曾永寿同志在《广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发表《也谈“月亮问题”——兼与李振伦等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曾文”),与拙文《量子力学和哲学基本问题》(载《哲学研究》1992年第11期)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商讨意见。读过曾文之后,感到在关于“哲学实证化是否可能”这一问题上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讨论。拙文在“哲学实证化是可能的吗?”这一标题下所讨论的问题是很明确的,中心思想是  相似文献   

8.
“综合创新”实已内涵有“辩证发展”的精神方克立《文史哲》1996年第1期蔡尚思先生的《今后新文化应当是“辩证发展”》(又载《新华文摘》1996年第4期)一文,其中对拙文《批判继承、综合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第3期,又载《新华文摘》19...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2007年第5期)发表了王文元先生的一篇文章——“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王文”),文章的摘要中说:“本文从语言起源、音响与音位、语言与思维三个方面批判了索绪尔的语音中心主义谬说.正本清源,还汉语特别是汉字以本来面貌。”看到“批判索绪尔谬说”几个字,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与齐——对《庄子》文化归属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拙文《老庄故里及文化归属考辨》一文发表后,承蒙刘绍瑾先生关注,他在1997年第11期的《学术研究》上对拙文提出了一些商榷的意见,引起我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一、再谈《庄子》的文化归属问题拙文《老庄故里及文化归属考辨》一文的写作,是缘于对不少文章将老...  相似文献   

11.
再辨“人格”之义──答徐少锦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辨“人格”之义──答徐少锦先生邓晓芒读到徐少锦先生跟拙文《人格辨义》(《江海学刊》1989年3期)商榷的文章《“人格”有道德涵义》(《江海学刊》1990年第6期)一文,很钦佩作者的求实精神和穷根究底的态度。但仍感有几个根本性的问题,似乎是徐先生未曾...  相似文献   

12.
李伯重 《中国学术》2001,3(3):210-232
拙文<堕胎、避孕与绝育:宋元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的节育方法及其运用与传播>(以下简称<堕胎>)在《中国学术》2000年第1辑刊出后,陈意新先生在《中国学术》2000年第3辑上发表文章<节育减缓了江南历史人口的增长?>(以下简称陈文),对拙文提出了质疑。我很高兴拙文引起了学界的兴趣,并希望通过讨论能够进一步推动对拙文所谈问题的研究。虽然陈文质疑的大多数问题在我过去发表的有关论著中已作过专门的讨论,但考虑到并非每一位《中国学术》的读者都有时间和条件读到这些拙著,故兹不避重复,把陈氏质疑所涉及的内容,择其要作答。  相似文献   

13.
也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中国特色及其意义──与靳士信同志商榷周瑞海《宁夏社会科谢在1995年第二期刊登了新士信同志的《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中国特色及其时代意义》一文(以下简称斯文),这篇文章又发表于1995年第2期《中共党史研究》(京)(内容上稍有增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申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申论拙作《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评析》一文(以下简称“拙作”)在《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发表后,赞同者固多,持异议者亦不罕见。据笔者所知,持异议者的批评意见大同小异,其中肖永平教授提出的四点商榷意见(以下简称“肖文”)具有一...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本刊83年第二期上,笔者就刘光裕同志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生活》等文(见《文史哲》82年第6期),提出了一点不同看法,旨在通过争鸣,把问题引向深入。紧接着,在本刊第三期、第四期上,相继发表了刘光裕等同志的《“幻影”与现实》等文,都是批评拙文的。对于这些批评,笔者提出以下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林毅夫、蔡、李周三位博士几乎在其学术著作《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发表的同时(林毅夫等,1997A;由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97年2月联合出版,以下简称《改革》),又发表其学术论文《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林毅夫等,1997B;由《经济研究》杂志社于1997年3月的第3期发表,以下简称《方向》)。《改革》与《方向》同出一炉,共同就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作了详细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下一步方针提出了创造充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其形式反映…  相似文献   

17.
《江淮论坛》1980年第2期所载《对方以智哲学思想的再探讨》(以下简称《再探讨》)一文,笔者读后,启迪颇深,受益非浅。惟对方以智世界观的认识,笔者则不敢苟同。分歧之处,愿假拙文刊出,以就教于方家、学者和马数鸣先生。因为马文所探讨的方以智的哲学思想来自《东西均》,因此,木文也就围绕这一著作,加以辩论。  相似文献   

18.
忆旧还是难     
拙文《忆旧之难》送《随笔》杂志后,编辑曾寄送黄裳先生,据说黄先生表示不想发表意见,因而该刊将拙文在今年第一期上单独发表了.日前收到编辑发来的邮件,附有黄先生回应拙文的大作《忆旧不难》,说明将在第二期发表.拜读之后,我一时分不清黄先生对我是赞扬还是讥讽.要说赞扬,我实在受之有愧;要说讥讽,又觉得不像黄先生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的气度.后辈晚生有什么地方说错了,直截了当批评就是了.  相似文献   

19.
金羽、刘炯忠二同志(以下简称金羽二同志)在1979年第四期《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的《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规律究竟是几个?》一文,对我同年4月19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这篇拙文,提出了全面的不同意见。这对于我继续研究这个问题是很有益处的。为了相互促进,本文拟对我所赞同或坚持的观点再作进一步地阐发,并对金羽二同志的意见作些答复。  相似文献   

20.
朱立元先生在《当代文学、美学研究中对"本体论"的误释》一文(载《文学评论》1996年第6期,以下简称"朱文")中指出,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思想标志着本体论的现代转折和复兴,"其核心与基础是对人的存在即此在的探索,并由此在进而追问存在的意义。"而张弘先生的批评文章《作为美学基础的本体论的若干问题》(见《学术月刊》1998年第1期,以下简称张文)则认为,"'基础存在论'只是海德格尔整个存在论的准备性工作",以前者来指称后者就是以"建立于人本主义形而上学上的生存论哲学或萨特式的存在主义来代替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