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传统的“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的方式,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处于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而堆积如山的作文本又成为语文老师特有的沉重负担。辛辛苦苦改完作文发下去,结果呢?学生只看看等级、分数,并不仔细研究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改。教师的批改成了无效劳力,徒劳而无功。对学生而言,也易养成做事不认真,敷衍塞责的习惯和不肯动脑思考,不愿动手修改的依赖心理,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大面积提高,致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叶圣陶先生指出“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把作文交给作文的人改,把修改作文的钥匙交给学生,才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面我就针对学生改文谈谈在实际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戈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那么,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解放”与“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作文,老师改文”。教师是作文评改的主体,一度盛行的“精批细改”,使教师陷入作文批改的“苦海”,而学生对“满纸红”从心生厌倦然后漠视。事实证明,这种“苦行僧”式的传统作文教学事倍功半,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当前,作文教学的改革应在“改”字上做文章,对作文的批改,应从教师的批改逐步过渡到指导学生自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那么,应怎样让学生学会自改作文呢?  相似文献   

5.
教师采用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传统方法,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仍不能提高多少。《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就是作文课程教学目标。本文就其中的“修改作文”和“互相评改作文”作了简要的分析。每次作文活动都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探索的作文课改之路。  相似文献   

6.
汉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其重要性基础性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素质教育也好,课改也好,最直接、最见效、最具体、最具有讨论性的应是语文。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可是,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听见学生对作文叫苦连天,烦上作文课。许多老师也对作文满怀“幽怨”,视批改作文为难事,提到改作文就头痛。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学生教师都喜欢作文课?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教学实践中,从各方做了大量的探索。现将我在作文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学生作文,不惟不自知其缺点,亦不尽自知其优点,而教学之最终目的.则在学生能自知英文之优缺点.自知则能辨认所作之文何处必须修改,何处确然说对。如是则不待依赖他人,而能心中有数,自为修改。教师积年累月.为学生批改作文,固在使学生终于能自改也。——《叶圣陶书简》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教学的通常做法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这表现在……批改时只顾到学生作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他们看见错的就改,认为多余的就删,认为不足的就补上,甚至整段地重写,可是,很少考虑学生为什么错,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9.
作文批改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无人不晓。近来.新课改对作文批改义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政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那么,怎样让学生自己摸到一套作文和改文的规律,掌握作文和改文的金钥匙呢?鉴于这一指导思想,近年来,笔者在中学生作文自改、互改能力的培养方面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也知晓其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师们常说:学生怕作文,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难。尤其要改变学生对作文的排斥和拒绝的心理,让他们愿写作文,爱写作文更是难上加难。学生如此,教师呢?我们在指出学生软肋时,往往忘了一个不争的现实——教师怕改作文。许多教师一提作文批改就烦,有时带着浮躁的心情看着学生的习作四五遍,不知其意。而且给学生留下的评语往往是模式化、概念化(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中心明确等),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修改的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不断地锤炼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秀出精美文章。  相似文献   

12.
作文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技能训练和素质训练活动。教师的指导包括作前引导、作后批改、总结讲评三个环节,无疑,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必须落实好其中每一环。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作文批改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觉得付出很多劳动。花费许多时间,负担沉重,而对学生水平的提高帮助不大。在学生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他们已不满足教师的泛泛修改和空洞评语了。总而言之。作文批改工作效率低下,亟待改进。笔者认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批改缺少先进科学理论和人文思想的指导、关照。只而有搞好指导思想的继承、特别是创新才能稳步取得批改实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通过教师讲授写作知识,剖析范文,引导鉴赏,然后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等手段实现的。学生常常不得不冥思苦想,生编硬造,受尽煎熬;教师则要“负责”地一一批改,耗时费力。结果如何呢?大部分学生不过是草草溜一眼老师的评语就随手丢在一边儿。能根据老师的意见去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同学极少极少。于是,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仍以这种标尺要求教师。遗憾的是,这把衡量作文教学的“标尺”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老师,又危害学生。请再听听叶圣陶先生的谆谆告诫吧:“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秉承叶老的教导,笔者从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找到的答案是:让学生批改,把作文的批改权交还学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作文修改是作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根据作文命题,对学生作文内容、结构、文字(包括标点、错别字、遣词造句)等各个方面进行修改、纠正和补充、完善,通过作文修改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作文修改的方式很多,没有现成的、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作文的具体情况来灵活选择和把握。单从作文修改的主体来看,一般可以分为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之间互换修改、学生集体修改和教师批改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一贯如此,似乎天经地义。于是乎,学生写作往往消极应付,教师则批得苦不堪言。有时教师即便精批细改,由于批阅时问过长(短则一星期,长则半个月),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后,最多瞥一下后面的批语和分数,就丢到一边去了,效果何在?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形势下,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可是,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听见学生对作文叫苦连天,视作文课为老虎。人们也常常听见老师对作文也满怀“幽怨”,视批改作文为难事。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如何让教师也喜欢上作文课?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从各方面做了大力的探索。套用前国足主教练米卢“快乐足球”的理念,我向学生提出“快乐作文”的口号.提出要进行“作文教学改革”。现将笔者近两年收到明显效果的几处改革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修改文章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的。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改之又改,方成无瑕之玉”。但传统的“学生作文教师改”的做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束缚学生的独立思考,影响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叶圣陶先生说:“我们应当有个共同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相似文献   

20.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颁布后我认真研究了课标内容。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经过二年多的课改实践,我感受到久旱逢甘霖!以前作文批改大多是越俎代庖,老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学生呢?一般只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对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