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任何成熟而稳定的政治形态都有一个相应的成熟而稳定的政治知识形态作为基础,传统政治知识形态构成了对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具有深刻影响的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基础与前提。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独特性应当从作为其基础的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中得到解释和说明。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政治知识形态——即一种以“理性政治知识”为其成熟形态的政治知识——是造成中国古代政治的若干“现代化”特质及其限度的关键因素。“理性政治知识”在支持郡县制、官僚制以及“礼法兼济”的治术的产生和突破的同时,亦设置了这些“现代化”因素发展的极限。  相似文献   

2.
托克维尔对于作为一门学科的政治学的对象、范围、功能具有明确的界定;他的政治科学的核心命题是民情说,它成为理解与改良政治生活的一种关键变量;他弥合了政治科学中的几对常常造成冲突的概念,它们是,科学与应用,理论与实践,政治研究与政治教育,事实与价值,政治与道德,政治科学与政治艺术,文人与政客;托克维尔的政治科学的鲜明价值取向是捍卫人类的自由,其政治科学体现了古典传统与现代意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政治哲学与罗尔斯的政治哲学具有极为紧密的理论传承关系。康德把政治共同体奠基于先验伦理学之上从而陷入了形式主义,无法使其现实化,政治共同体变成了空中楼阁。罗尔斯承继了康德的问题,其理论意图是要把康德的先验哲学经验化进而把政治共同体建立在现实性的基础之上。但是,由于作为公平的正义自身的理论缺陷不仅消解了理性,也消解了道德,其作为组织良好社会的政治共同体却终将成为一种沙滩上的建筑。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政治和谐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未来和谐社会所怀抱的希望依赖于一种信仰,即这个社会至少存在着一种像样的政治秩序,这种信念指引着我们寻找政治的善.本文用政治哲学的眼光,解读了和谐社会价值层面的三个政治词语:公共的正义、政治的平等和理性的法治,并以此为和谐社会理性归依的意识观念厘析和谐社会这一政治事实的合理性,作为政治价值的现实回应,政治和谐化需要从政治社会化、政治民主化、政治法治化三种途径加以构建,同时,政治和谐化也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政治和谐化的过程中,作为和谐政治社会基础的政治人的培育和塑造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5.
试论政治和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社会是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秩序的期望,人类社会系统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政治系统是其最重要的子系统,所以社会的整体和谐化有赖于政治的和谐化;就价值理性层面而言,公共的正义观念、政治的平等观念和理性的法治观念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政治语言,而且是和谐政治的精神内核,作为政治价值的现实回应,政治和谐化需要从政治社会化、政治民主化、政治法治化三种途径加以构建,同时,政治和谐化也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政治和谐化的过程中,作为和谐政治社会基础的政治人的培育和塑造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们的立场、实践地位和理论研究视角的不同,人们对政治有不同的理解,或偏向于经验,或偏向于意识形态,而在迈克尔·奥克肖特那里,政治被认为是一种活动,是生活实践,但他所理解的政治实践的含义仍有所偏颇。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生活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内含政治价值与政治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吉登斯的生活政治理论,从个人生活的感性内容出发去构造政治理念,为现代性条件下政治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本文通过对吉登斯的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的分析考察,揭示了其理论的内在内容、基本特征和思考逻辑。并从理性的政治到理性和情感统一的政治,从抽象的政治到生活方式的政治,从应当的政治到反射性政治,从他人的政治到对话民主等方面揭示了吉登斯政治哲学的基本线索,展示其生活政治理论在现代社会中建立合作包容的新型社会关系、团结各方政治力量等方面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树平 《东岳论丛》2012,33(6):68-75
从文明进展的角度来说,“神”的发现是先民观念世界中的重大突破;从政治知识发展的角度来说,“神”观念的出场具有重要的政治知识意义.族群生活形态与“神灵世界”相互交织、相与为用,族群生活及其进展推进了“神”观念之发展及其成熟化.“神灵世界”的成熟化,从其知识后果来说,即意味着“神系政治知识”之逐步确立.“神系政治知识”展开为四个方面,即“想象的共同体”之建立、“神”与“人”之间的非对立形态、“神”与“人”之间确定而不均衡之联系、“神系”与“权力”观念的相互发明.“神系政治知识”的独特内涵与气质形态,深刻影响了中国早期政治知识的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象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象的政治哲学意在融合名教与自然的矛盾,其内在逻辑是:以援道入儒的理论形式化解政治世界的信仰危机,希望在哲学与政治之间保持一种健康的张力性关系,进而以一种理性清醒的方式妥善处理现实政治生活的缺陷,最终达到美好的生活愿望。通过郭象的努力,才真正使得道家的无为政治有了在现实社会中具体化、实践化的可能,同时道家思想也在魏晋时期产生了某种自我发展和调整。  相似文献   

10.
游牧政治作为一种对现代政治的反思与解构,是将传统西方政治哲学的纵向思维向横向生成转变的理论企图,在将人的欲望唯物主义化中寻求其哲学基础。在对欲望的生成性考察中,试图说明对人性放逐的游牧式政治,既是对现代政治哲学的平面化与块茎式解读,也是对现代政治铁笼的逃逸与反叛。与其说游牧政治是对俄狄浦斯和精神分析学的批判,不如说是对精神分裂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建构。游牧政治将欲望解辖域化后分散在个体中得以展示其动力的同时,又在精神分裂者中得以凝聚与释放,在冲破理性总体化的约束中实现欲望的非理性游牧化。  相似文献   

11.
论政治观念     
研究政治观念不是要简单地定义政治,也不是描述对政治的定义方式,而是要深入分析政治观念的原始发生,研究这种原始发生的事实逻辑与价值逻辑。政治本质上不是概念而是理念,是有关政治的立场、观念和行动。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是政治,然而对政治观念的分析却不能仅限于哲学的范式,尚有日常语义分析一种。当我们追问谁的政治观念、谁应当有何种形态的政治观念时,就至少有三种政治观念:思想家的、政治精英的和公民的。研究三者之间的相异与通约关系是最困难的,但却是最有价值的工作。起于相异而达至通约才是好的政治。  相似文献   

12.
将社会保障置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政治系统分析框架中,以政治系统理论解析社会保障的起因、发展及演变过程。运用政治学的理论论证社会保障的建立不仅是由于“社会正义”和“经济效率”的需要,还是满足社会需求的“政治产品”。  相似文献   

13.
原始儒家以历史的普遍性经验、社会的现实性条件、学术思想的传统、个人的精神品质等为伦理政治理论创设的历史现实基础,立足于伦理与政治的相互涵摄,用人性设定伦理政治,建构起伦理需要政治化、政治应当伦理化的以伦理统摄政治的伦理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的基本形态:责任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明反映着人类政治生活的文明化,表现为文明的政治形态。责任政治的精神蕴涵与政治文明的内在价值之间存在着契合关系,责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形态:政治文明的实质是民主政治,而责任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规定和本质特征,与民主政治有着共同的基调;信用政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也是责任政治的逻辑前提;人本政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理念,也是责任政治的内在情怀;理性政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涵,也是责任政治的固有精神。  相似文献   

15.
家族参与乡村政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嬗变的过程,从传统社会的“宗族偏好”到现代社会的“理性表达”,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的传统资源将长期与现代的乡村治理发生着互动关系,从而推动乡村的政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权力政治是以专政和强制为特征的国家统治,权利政治是以民主和法制为特征的国家统治,权利政治代表了政治发展方向。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是不断探索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历程,也是逐步实现从权力政治到权利政治转变的历程。梳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可以发现:武装斗争建立的政权最初形式只能是权力政治;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建立在普遍的权利意识基础上;坚持党的领导,要把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7.
<理想国>开篇之后,迅速把前政治问题(幸福晚年)及一般性弱者政治问题(回报正义)提升到专门的强者政治问题(宪法正义),把焦点集中在谁应当握有领导权的问题上.柏拉图的方法论是类比,即"灵魂的政治化"和"政治的灵魂化"的比较.据此,他提出了一种"内化正义"现.其本意是用这种"新正义"帮助日常正义的重新确立,但在民主社会中的人看来,"等级集权正义"正是最大的不义.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与政治之间具有一种特殊的张力关系,如何看待这种张力关系将影响人们对哲学之价值和哲学家之作用等问题的理解。本文阐释了哲学与政治的同质性和异质性,两者之冲突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剖析哲学家的公共角色。  相似文献   

19.
建设政治文明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目标的提出,必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产生深远影响。由于我国历史上民主政治资源不足,致使国人在对民主政治的理解上存在偏差。为此,应从公意政治、法治政治以及责任政治三位一体统一的视角对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征进行反思,以期达到对国民民主政治观念的澄清,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20.
李唐 《北方论丛》2007,(5):8-10
王安石议政诗的政见多以议论出之,"以议论为诗"是王安石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但他的议政诗是作"诗",而不是写政论,没有因政见的阐发而改变诗"带情韵以行"的审美特质。他在议政诗的创作中经常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强化"议"的情感力度,使其许多作品成为独具艺术风貌,诗歌艺术价值颇高的优秀诗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