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英数词的模糊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肖鹏 《社科纵横》2009,(9):176-178
数词在实际的语言运用当中主要表现其精确性的功能,但由于受到民族、文化、风俗等的影响,使得它们在语用中也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通过对比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及其所支撑的文化影响因素,研究了数词在两种语言中表现出的语义和语用模糊性以及汉英常用的模糊数字的异同,探讨了模糊性在两种语言中的共性与差异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西隐喻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毅伟 《学术交流》2004,(12):159-161
隐喻作为人类认知的重要工具,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隐喻不仅反映汉英的文化特征,而且分别构成了其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比研究中西隐喻表达上的异同,发现隐喻的文化取象极为丰富,隐喻研究与文化密不可分。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即异形同义的隐喻。但汉英也使用了许多共同的来源域,这是因为汉英具有某些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宋培杰  何孟良  盂月阳 《社科纵横》2012,(1):173-174,178
语言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系统。熟语作为介于词组和句子之间的语言单位,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它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更能反映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空缺现象是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跨文化交际中大量存在。本文把空缺理论引入俄汉熟语对比研究中,旨在深刻剖析不同语言体系不同文化中存在的民族差异成分,从而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媒介,消除空缺,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鲁阿凤 《社科纵横》2007,22(6):173-175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英汉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存在差异。本文分析比较了中西文化在词汇、日常习俗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和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障碍及其克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桂华 《学术交流》2006,(3):167-169
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使用的语言不同、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思维的方式和表达习惯也不尽相同,因而常常导致移情的失败,以至于不能达到有效交际。鉴于此,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克服从自身文化的角度与解读他人言语与行为的倾向,深刻认识文化元素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观念上自觉地建立两种文化的协调机制;立足实践,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跨文化交际中的思维模式、语言交谈等方面的差异;通过鉴赏文学艺术,重点掌握与我国文化风俗的不同之处,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自觉地进行文化移情。  相似文献   

6.
语言对比研究,应从语言类型学出发,从应用领域当中遇到的问题出发,选择有价值的语言项目进行语言对比;从提高语言的宏观研究意识、拓展其研究范围、深化微观对比等方面,加强语言的宏观对比研究;从语料库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实证研究等方面,完善语言对比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毛颖哲  崔建斌 《唐都学刊》2012,28(2):97-100
幽默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世界许多民族文化中都有反映,但对于这种文化现象大家的认识却不尽相同。例如,对于幽默中美两国的认识就不相同,中国人多重于诙谐,讽刺;而美国人强调自我表现,开人心智。以风靡全球十年的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为语料,通过分析剧中人物对白,充分展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两种不同幽默语在历史起源,语言手段和价值取向三方面的差异,阐述《老友记》中蕴含的独特美式幽默,使读者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中幽默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陈桦 《社科纵横》2007,(9):116-117
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派与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个语言学派。本文就转换生成语言学派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在对语言性质的看法、语言学家的任务以及研究的方法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大学派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9.
二人转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广泛重视,学术界对二人转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历史的角度、本体的角度、审美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进行多维探讨.这其中文化研究是最具价值的研究领域,关于东北民俗生活对二人转表演特色形成的重要影响的研究,关于东北民俗神话对二人转的角色设置影响的研究,关于东北民俗语言对二人转的唱词、说口的语言特色形成的影响的研究等,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拓展与突破.这不仅在推动二人转地域文化研究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价值,而且在正确认识、评价、保护和开发东北地区的区域性文化资源,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白鹿原》在其文本中展开了两种矛盾对立的文化语境,这两种文化语境在特定的历史转型时期相互交融与碰撞,形成了该作品独特的反讽式艺术效果。具体体现为文本结构的反讽特征、人物性格的反讽特征以及语言形式的反讽特征。这种反讽式手法的运用使作品产生了百感难言的情感张力和丰富的审美文化内蕴,其历史的真实性在今天的现实境遇中仍然具有启思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轭式修辞的结构、符号特征和文化意蕴等进行研究发现,作为符号体系,电影和语言在修辞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语言中的生动形象、滑稽幽默等效果,同样可以通过类似的修辞手法在电影语言中获得。因此,语言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电影研究甚至电影制作所借鉴。分析、对比姜文作品《让子弹飞》中所采用的轭式修辞,可为制作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影片提供一份相当有价值的参考,对振兴国产电影事业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彼此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差异很大,要克服语言的障碍,必须先了解文化的不同。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缺乏导致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遭遇诸多障碍。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分析所出现困难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建议。本文再次证明,光重视英语语言学习,不重视文化内涵的认知,只能取的只见其形,不见其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德顺 《求是学刊》2002,29(2):9-15
本文就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多元文化的命运问题 ,作出了一点思考。认为文化 ,特别是多元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业已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如何对待全球化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格局方面 ,普遍主义、特殊主义两种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文章分析了这两种基本态度各自的思想理论前提、特征和主要表现 ,提出了一系列需要思考和回答的理论问题 ,并以“9.1 1”事件为例明确地指出 ,过于极端化的文化价值普遍主义立场 ,是可能引发国际恶性冲突的重要根源。因此主张探索一种新的文化价值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14.
反对统一性     
威尔逊认为应该以大脑生物学为基准统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其理由在于大脑生物学将为我们提供关于人类一切意识和行为的最终解释。但是,普特南通过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关系和人的大脑—心灵关系之间的类比指出,硬件语言和软件语言作为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都有其各自的应用语境,文章由此出发论证了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现实可以进行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有其各自的存在价值。因此,追求知识的统一是不必要的,而文化的多样性应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5.
文化认同作为比较诗学的研究命题,界定在世界文化的背景里,目的在于寻找中西文学共同规律.对民族文化的真相与价值的认知,是比较诗学的研究关键.按照叶维廉先生的研究理路,语言不仅是民族各自美学表现的问题,更涉及其背后的自然观、宇宙观,亦即哲学态度,把它置放在文化这一方域里,认同比较的过程还牵扯到对不同文化历史的认知筛选过程.因此,对中西诗学的比较,其本质与要义是对两种诗学理论与审美的融会及延伸.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体现文化 ,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影响语言 ,二者相互融合 ,相互渗透 ,密不可分。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还要学习其民族的文化知识 ,了解该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进行了详述 ,有助于学习者掌握英汉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 ,并进一步提高运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巴伊土(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国际运输通道作为"设施联通"的先行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骨架,其实质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与发扬,研究该通道的文化价值有利于从文化的视角挖掘交通通道的软实力。东汉—贵霜—安息—罗马与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在古新丝路上交相辉映,故而通过古新丝路的对比,从通道的器物文化价值、制度文化价值、载体文化价值三方面剖析通道的文化价值,既可以借古明今,又可以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对比—主语与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对比—主语与主题高登亮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由于两种语言的语系不同、使用语言的民族不同,因而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也不同;英语和汉语在表达同一概念时,会用不同的词汇和不同的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法治现代化之路的曲折性有目共睹,对于同时代其他转型国家具有极强的参照价值。俄罗斯法治现代化之路可以有两个考察路径,一般路径主要沿社会制度变革路线进行考察,特殊路径则通过文化哲学研究范式,以文化模式转换为线索进行考察。一般路径贯彻的是以社会制度来决定研究的基调和范围,特殊路径贯彻的是以文化模式转换来决定研究的视野,社会制度变迁在显性层面上表现出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文化模式转换则是这种阶段性表现的内在驱动力,二者一表一里共同表征俄罗斯法治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两种路径交融能够形成一种总体性视角,在研究对象、研究方式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立场,最终促成对俄罗斯法治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转向。  相似文献   

20.
高月丽 《唐都学刊》2005,21(3):148-151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文学作品和人们日常用语中出现了许多超常的语言表现形式,这与社会、文化、心理等对人们的影响分不开。这些愈演愈烈的语言变异现象,无论在表达内容情感,还是表现语气节律色彩等方面,都具有一般语言形式所没有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