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红玫、秋白兰、方立观在《学术月刊》先后发表了哲学根本问题不应当是一个、而应当是两个的文章,引起了哲学界的讨论。从以上三同志的文章论点来看,基本上都同意恩格斯提出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但却认为还不足以划清哲学派别的界限。因此,另外提出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哲学上的第二个根本问题,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恩格斯所提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划分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既是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界限的标准,也是划清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界限的标准,没  相似文献   

2.
中国长期以来,形而上学被当作与辩证法对立的、反动的、资产阶级的宇宙观。但实际上,形而上学作为立足于形而下的人对形而上的世界追求的理论体系,它就是哲学。从历史角度看,形而上学既是哲学根本性质,又是人的本性的体现。从狭义看,形而上学是世纪以来伴随着西方实验科学的兴起与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中国就苦于15没有这样的形而上学时代与精密定量分析的思维方式。今天,要在综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形而上学之路。  相似文献   

3.
《学术月刊》第一期刊登“哲学的根本问题应当是两个”一文中,作者王红玫和秋白兰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不只是一个,应当是两个。”“除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根本问题外,还有一个哲学根本问题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我觉得要弄清哲学根本问题是一个还是两个,或是两个以上,是否应从两方面来理解:一、从哲学根本问题本身入手,把握这一问题的产生、发展、和现实作用的基本情况。二、弄清哲学根本问题与其他问题的关系,特别是与方法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前流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讲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时,大多这样说: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在认识论部分,常常出现三个标题,要求划清三条界限:一、“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三、能动的反映论和机械的反映论的原则区别。近年来,“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这一命题,辗转相传,似乎已成中国哲学界的定论,而且还被当作报考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标准答案。其实,这种说法是大可怀疑、很成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释是一种知识论路径的解释,这种解释遮蔽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思维变革的真正意蕴,只有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路径才能深切领悟其当代性意义;传统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知识论哲学思维的内部对立,马克思走出了知识论的思维路径,也就走出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僵死对立;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新”,就在于它拆除了一切近代哲学出发的前提,这也正是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同质性之根本所在。 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不仅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而且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内部,还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争。这个问题,在近代哲学史中,成为各派哲学斗争的中心课题,而在德国古典哲学家中争论得尤其激烈。黑格尔在谈到当时德国哲学界的状况时就曾说:“现时哲学态度的主要兴趣,均在于说明思想与客观对立的性质和效准,而且关于真理的问题,以及关于认识真理是否可能的问题,亦均以思想与客观的对立为中心。”他还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反复强调探讨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问题的重要性,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黑格尔的全部哲学就是围绕着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和统一这个问题展开的。因此,全面而正确地理解黑格尔这一思想,对于现在我们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的讨论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最近学习中,对于哲学的根本问题,我们也产生了一种想法,即哲学的根本问题只能是一个吗?根据学习的体会,我们认为,不应当“只能是一个”,而应当是两个。首先,从哲学本身来说,只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不够的,还应当提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特别对辩证唯物主义来说,尤其必要。因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党性原则,就必须,一方面同唯心主义作斗争,一方面同形而上学作斗争。哲学是世界观,即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人们研究哲学为了要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所谓正确地认识世界,总括起来不外有两个问题:一是世界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一是世界到底是怎样的问题。前者是关于世界的统一原理的问题,后者是关于世界的发展原理的问题。关于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早在1886年恩格斯就已经明确地提出过:  相似文献   

8.
研究唯物论史,传统上把辩证唯物主义产生以前的西方唯物主义,区分为古代的素朴唯物论和近代的机械唯物论两种历史形态。这种划分的根据是人类认识史上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对立的发展观。但是,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最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构成哲学发展史的首要内容。一般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与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这一对矛盾相比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变换一个角度,即从哲学两条路线斗争方面来考察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能够得出与传统看法不同的结论。 一、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一瞥 在西方,哲学是从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个命题开始的。这一命题同时也就开创了从感性直观所把握的事物和现象中  相似文献   

9.
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但是,各派哲学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却大相径庭。这里不仅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野;而且从认识结构看,还存在着二维结构与三维结构的差别。所谓认识的二维结构,就是只讲认识主体与客体这二极。所谓认识的三维结构,就是在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引入认识中介,组成主体、客体与中介的系统。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认识结构上应该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焦点.当前理论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阐明一系列有关人权的理论问题,确立与完善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本文试从几个基本问题着眼,剖析人权问题上两种世界观的对立,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根本观点,批判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性质和根本特征.一、人权是先验的存在,还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人权问题上,“天赋人权”的观点有着广泛和重大的影响.这一观点集中地体现了视人权为先验的存在的观念,究竟人权是先验的存在,还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这是人权观上的根本问题,表现了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对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要地探讨了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和历史研究方法的演变,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揭示了马克思创立的哲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对资产阶级哲学包括后现代哲学唯心史观的哲学思维方式及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实体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主观主义的关系主义方法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2.
哲学史上有关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是指黑格尔的思辨思维方式哲学和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哲学.黑格尔的思辨哲学通过"概念"逻辑的发展使"思维和存在"在对立中达到了统一,但这种统一只是抽象的,脱离人的存在本质,是唯心主义的同一.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哲学恰恰看到了黑格尔思辨哲学及其以前旧哲学总是忽视人的存在及其发展,使哲学走入寻求终极"本体"并用外在力量说明世界的误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就在于: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事物、现实和人本身,把包括哲学认识在内的一切意识形式看做是历史的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在学习中,对哲学的根本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意见异常分歧,归纳起来主要的是两种意见。一种主张哲学的根本问题应当提两个——除了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外,还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的问题。一种则坚持恩格斯的提法,主张哲学的根本问题只能是一个,我是主张后一种意见的。为什么说哲学的根本问题只能是一个呢?因为这是经典作家无数次肯定了的问题。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写道:“全部哲学,尤其是近代哲学的伟大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列宁在他的哲学著作中也说过:“我们总是毫无例外地看到,在解决哲学问题上有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是否把自然界、物质、物理的东西、外部世界看作第一性的东西,而把意识、精神、感觉(用现今流行的术语来说,即经验)、心理的东西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老一辈著名的哲学家杨献珍同志六十年代给中央高级党校学员上课的讲话《〈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解说》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突出的特点是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与唯心主义认识路线鲜明地对立起来,围绕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对唯心主义展开了深入的批判,指出唯心主义是一种反动哲学,其认识路线与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有着根本的分歧,应该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反  相似文献   

15.
内外因论     
内外因论陈炳枢事物变化的内外因及其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多有论及,但首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的专题论述:“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  相似文献   

16.
论哲学基本问题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基本问题是永恒的吗? 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被确定为一切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且被赋予了永恒性。我们以对它的回答来判定不同哲学体系之为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可知论或不可知论,划分哲学阵营。在此基础上,我们书写哲学  相似文献   

17.
事物的矛盾法则,亦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承认不承认这个法则,是区别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宇宙观的关键所在。承认对立统一与否认对立统一这两种见解的对立、斗争,在人类认识史中,是从来就有的,它贯穿于人类认识的全部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对立统一的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起了一个伟大的革命变革。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由于缺乏客观前提,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哲学家提供彻底的、唯一正确的对立统一的理论。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科学日益发达,马克思主义以前关于对立统一的理论,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发展史表明,人类关于对立统一的认识也在大体上逐渐走向正确和深刻,尽管这条道路是异常曲折复杂的。因此,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以前人类认识史上关于这个问题所经过的曲折复杂的道路,将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理论的正确性,从而更严格地遵循这个伟大理论办事,随时警惕自己,不蹈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复辙。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的理论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大时期:一是素朴的、自发的辩证法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这就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家的辩证法;二是资本主义早期,在这个时期里,形而上学占着统治的地位;三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以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当然,这并不是说,在每一个时期中只有一个单纯的方面、一种见解存在。事实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承认对立统一的见解与否认对立统一的见解这两条路线的斗争,贯穿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中。  相似文献   

18.
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发展观和思维方式,也是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错误.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关于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源的著名理论,多年来成了我们剖析各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锐利武器.这一事实启示我们:同唯心主义一样,形而上学也有其认识论根源。阐明形而上学的认识论根源,就是锻造反对各种形而上学观点的思想武器,这无疑是一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不能把“思维与存在同一性”与辩证法的同一性对立起来而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不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争论的实质,尽管有些同志故意模糊了争论的焦点,把问题说成是“名称之争”,“唯心主义用语与唯物主义用语之争”,“对经典著作词句理解不同之争”,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这一大堆争论问题中看到争论的根本问题是思维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在《矛盾论》第一章中提出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宇宙观,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一种是唯物辯证法的宇宙观。学习《矛盾论》的目的,首先就是用唯物辯证法的宇宙观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清除我们头脑中的各种各样的形而上学思想。但是,真正掌握唯物辯证法并不是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