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突出特色,加速规划 该区域的主要特色是:首先位于中国沿海中部.是五大区域的中心地带,南方更加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及海南,北为基础雄厚、腹地深远的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因此,其战略中心支撑点的作用不容忽视,决不能成为东南沿海长链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否则,将从全局上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其二,该区域与宝岛台湾仅一水之隔,是发展两岸经济贸易合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沿基地;其三,邻近港澳,是仅次于珠江三角洲,与港澳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区;其四,是福建全省对外经贸的中心和重点区域,也是省内基础设施最为完备的地区;其五,不仅集中了福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而且也是中国东南沿海通往海外的重要门户。立足上述特色,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区,闽东南必须加速规划。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在制订区域发展规划,环渤海区域、长江三角洲也在拟议区域内部的经济合作,闽东南在这方面不应落后。规划应突出外向发展,重点抓住对外经贸这个龙头。  相似文献   

2.
<正> 包括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和厦门5地市在内的闽东南地区,是中国沿海的黄金海岸,中共十四大已把闽东南与环渤海区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海南省确定为今后重点优先发展的五大区域。1994年6月,江泽民同志视察福建时对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速闽东南开发与开放,尽快建设成海峡西岸繁荣地带,促进全省经济腾飞的战略构想给予肯定,并指出:“还需进一步作出科学的总体规划,需要研究一系列的实际步骤和措施,以利于扎扎实实地逐步向前推进。”为此,笔者对闽东南地区对外经贸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一、闽东南对外贸的主要特点 闽东南对外贸的主要特点,许多方面即是区情特点,这些特点,有的是相对于国内其他省市而言的,而大部分仅是相对于本省其他区而言的。 (一)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闽东南地区集中了福建省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福州、厦门、湄洲湾三大枢纽港。福州港年吞吐量约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40%,不仅是闽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经济腹地达到省内30多个县、市,而且包括浙南、赣北部分地区;厦门港货物吞吐量约占全省的30%,不仅是闽西南地区物资集散地,经  相似文献   

4.
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推动了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地区振兴与我国中部崛起,同时,领头发展东部也获得新成绩。现在要对存在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施;重点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完善市场机制;统筹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促进产生主体功能区,优化不同区域发展;增强区域之间经济合作,在合作上从政府主导型不断朝着企业主导型过渡;落后经济地区要充分发挥当地优势,重点是特色,有效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的进程加快,规模扩大,加入WTO后,中国正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区域,成为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我国东部地区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土地、环境、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也急于将传统产业转移出去。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对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同时对于西部地区也是个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西部地区尽量减少、避免阻碍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出现,把握住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发挥特色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区域城镇建设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长三角地区和成渝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五级城市规模构成、城镇化率、城市首位度三个方面,对这两个地区的城市规模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两个地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重庆     
《领导决策信息》2008,(6):23-23
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今后五年目标及重点工作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要力争经济规模"六个翻番"。全市生产总值比2007年翻一番,超过8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超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签署了《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和《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2015年重点工作建议》。前者围绕六个方面加强区域合作,着力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大市场;后者围绕一个总纲,即《长三角区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聚焦三项重点,即重点污染物治理、污染源头治理、共性问  相似文献   

9.
<正>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经济应重点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所谓优势产业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体。其形成往往与该地区的资源、区位、发展基础、创新能力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我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江苏、浙江、广东等地,长期致力于县域优势产业的培育,形成了若干个专业化特色显著、产业链条完整、市场规模庞大的优势产业基地。如遍布浙江各县数百个纺织、服装、五金、轻  相似文献   

10.
<正> 1999年,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重心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局面的重要举措。然而5年以来,不仅各个省市区的GDP规模和排序未发生大的改变,而且综观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状况,西部地区在全国所占的份额也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连续下降。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3个方面:一是国际直接投资惯性因素;二是比较优势的演变;三是地区调试的压力。 (一)改善投资环境:国际直接投资惯性 一般而言,国际直接投资存在一种“惯性”,这种惯性从两个层面上得以呈现:一是国际直接投资“零惯性”,一是国际直接投资“正惯性”。“零惯性”是指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以前没有发生过对外直接投资,那么如果外界条  相似文献   

11.
刘臻 《经营管理者》2015,(10):151-152
皖北地区区域创新能力不光受R&D活动规模的创新基础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区域创新效率影响,创新效率依赖于区域特定的因素,包括产、学、研联系的水平、R&D经费投入、人才投入、科研平台发展能力等因素。体现创新能力最直观的的一方面就是创新产出,包括新产品产出、专利申请与授权量等由皖北地区创新能力投入和产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可知,不论是投入或产出,其规模均不断增大,但皖北六市投入与产出则分别展现不平衡现象。利用DEA分析法评价2012年皖北各城市的创新投入与产出效率,结果显示,皖北六市产业创新总体效率较高,在现有产出水平下,虽然这些投入是过剩的,但是与其它发达地区相比,这些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皖北地区在技术、人才、金融等创新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最后给出了一些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两个区域之间的外贸发展情况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笔者主要从外贸出口规模与增长率、外贸出口依存度、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和外贸出口差额几个方面,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外贸出口方面的差异,通过分析两个地区之间的外贸差异,寻求促进我国长三角地区外贸出口综合竞争力的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汇总前五期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指标地区发展比较报告》的评价结果,从信息化发展水平、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现代教育发展水平、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五个方面,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分类指标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东部地区在信息化、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中、西部地区则在农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方面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4.
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地处闽东南沿海、毗邻厦门经济特区的龙海市,将项目建设涵盖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产业、各个领域,创造性地提出“融入一湾、做强两翼、对接三区、构建四条经济带、形成五个经济组团”的区域发展策略和“四突出、四推动”的项目推进措施,不仅赢得了发展先机,而且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实力提升,其经验对各地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领导文萃》2007,(12):181-181
福建发展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成立,2001年初公司股票发行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属于基础设施行业,经营管理的泉厦高速和福泉高速连接着福建省经济最发达、外向度最高、最具生机和活力的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国家沿海主干道沈(阳)——海(口)线的福建段。沈海线福建段是福建省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大动脉,它的通车有力地带动了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区域联动,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4,(26):30-31
正近年来,产业集群(集聚区)在各地发展迅速,除东南沿海地区外,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少数省份的产业集群(集聚区)发展也正在加速。以河南为例,截至2013年底,全省276个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51家,数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近一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8851家,数量占河南省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数一成多。其中,180个产业集聚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90个,占集聚区企业数的54.6%;96个专业园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2290个,占专业园区企业数的61.1%。  相似文献   

17.
乔蕾  周勇 《经营与管理》2023,(9):172-178
促进建筑业碳减排,对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然而在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各省市自治区实现高效建筑业碳排放效率(CEECI)的路径并非一致。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1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建筑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从组态视角出发,应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所有权属性、技术水平对高效碳排放效率的共同作用机理,总结出区域建筑业低能耗管理型、规模管理型、规模市场化型三条等效低碳发展路径。根据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提出了适合不同区域建筑业低碳发展的差异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发展核心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全球经济结构亟待优化升级和要素资源呈现不同层次紧缺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配置和引导区域资源配置,优化产业发展方向,确定包括新兴产业在内的产业发展战略,是每一个地区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零边际成本趋势驱动下,区域产业发展不再局限于区域内部资源禀赋,资源流动性加强,区域产业发展的选择更加广泛和灵活;另一方面,资源日益短缺和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劳动力成本和资本成本上升,产业的生产要素配置也随之变化。基于厂商理论,将区域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生产主体,在考虑区域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的基础上,构建区域产业边界模型和产业的最佳要素配置结构模型,开创了资源和商品全球化趋势下的产业升级战略的研究范式,探索了成本约束下的产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模式,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产业升级战略和资源配置研究提供理论指引,为区域制定个性化的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实践依据,同时对零边际成本社会趋势下的产业格局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得出:产业边界能够在一定程度下反映区域产业长期演化趋势,在完全市场经济下产业边界是产业发展的最优规模;区域产业的要素配置格局取决于产业的资源占用和资源贡献情况,最优配置结构受各要素的相对贡献率和相对成本影响;产业边界与成本的关系取决于规模经济与否,在规模经济状态下与生产成本成正相关关系,与交易成本成负相关关系;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有较大提升空间,最佳资源配置方案是加大机械动能投入。  相似文献   

19.
<正>统筹城乡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昭示了未来我国制度创新的一种倾向:考虑到我国区域空间的巨大差异,根据不同类型地区发展中的不同重点,设立不同侧重点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取得分类指导区域发展的经验和模式,似乎会成为一个趋势。在人们对国家设立“新特区”越来越关注之际,第三个“新特区”尘埃落定:6月7日,国务院批准在成渝两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初辽宁省决定,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鼓励大连长兴岛、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区“五点一线”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推进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发展。2月13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政策意见》正式颁布,为“五点一线”开放战略的快速推进注入了新的动力。实施“五点一线”战略,就是要依托大连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通过资源整合、要素整合、功能互补,实现沿海6城市一体化发展,通过外向型企业和关联产业向沿海集聚,形成产业链条体系,把沿海地区建成区域一体化的外向型经济协作区。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使锦州、葫芦岛成为辽西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带动辽西地区的发展;使丹东变成辽东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带动辽东山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