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登辉之所以胆敢公然“玩火”,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说是仰仗美国的势力。美国一直将台湾视为自己在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舰”,尤其是近年来,为构筑其“东西夹击”全球战略体系,美国提升“美台关系”,加大对台军售的力度,并正考虑将台湾纳入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李“总  相似文献   

2.
2005年3月,因在2000年大选中支持陈水扁而有“绿色台商”之名的台湾奇美集团创办人许文龙发表了一份题为《奇美许文龙退休感言》的公开信,认同“台湾、大陆同属一个中国”。这份“退休感言”引起台湾政商各界热议,并被台湾媒体形容为“震撼弹”。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其法律地位无论在国内法还是国际法上都是明确的。陈水扁曾一再表示信守上台时作出的保证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等“四个一没有”的承诺。2002年8月3日,陈水扁终于剥下了伪装。他在向极端”台独”组织“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年会发表的讲话中,鼓吹“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首次正式、公开和明确地将海峡两岸说成是“一边一国”,并声称要加强所谓“公民投票立法”,以备“有需要的时候”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这些严重的“台独”分裂言论,与早已声名狼籍的李登辉的“两国论”一脉相承,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对两岸同胞的肆意挑衅。8月6日,陈水扁诡称他8月3日的讲话应该是“主权对等”论。实质仍是鼓吹台独。据报道,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南沿海年度军事演习已进入中期阶段。今年演习的科目完全是针对“台独”、为夺取台湾本岛而设置的,且设定了最艰苦、最恶劣的环境条件演练部队。如果陈水扁死不悔改,导致台海战争爆发,其结局将会如何?《当代海军》杂志载文称,美一军事考察团对台军实力作出了评估。本刊摘要转载,以飨读者。此文不代表本刊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敖出尽风头,是电视媒体的男主角。 接受媒体记者的“狂轰滥炸”,李敖也不忘讽刺几句:“我在台湾住了五十年,从没离开过。如果以此为爱台湾的标准,我是最爱台湾的人。但在台湾,我却被忽略,一路被打压。我讲了一个笑话:我李敖在台湾被当成卫生棉,感觉不到它,几乎忘了它的存在。直到我参选‘总统’,你们才透过媒体,重新认识了我。” 如今,李敖并没有因“落选”而有丝毫沮丧,一副胜利者的模样。 李敖是不怕累的“诉讼大王”。 他有个做律师的朋友,跟李敖深交已久,目睹过  相似文献   

5.
台湾旅游业的经营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为摆脱经济衰退的影响,将旅游业作为突破口,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措施,各旅游企业也使出浑身解数,使台湾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令人耳目一新。一、旅游企业与其他行业充分合作进一步拓宽市场近年来,国际流行的“FIT”(自助行)和“SPA”(矿泉疗养)风靡台湾。在此背景下,台湾旅游企业纷纷打造和包装新的旅游产品。如以“品牌打造”闻名的康福旅行社与新加坡旅游局和中华航空公司共同推出新意浓浓的“新加坡轻松走”,使创意之都新加坡在台湾红透半边天。在这个活动中,康福旅行社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将上述两种特色旅游融…  相似文献   

6.
台湾当局为搞“台独”,以武拒统,不断加强台湾军事防线建设,构筑了所谓的“六大军事防线”。陈水扁上台后更是变本加厉,加强军事防线建设,并提出了“决战境外”的新战略,妄图把未来战争的战场推放在台湾本岛之外。且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六大防线”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0,(8):16-17
虎年春节,总书记笑答“到台湾走走” 虎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专程前往厦门至金门航线客运码头为台湾旅客送行.特别强调“两岸同胞本来就是一家人,应该常来常往。”对台商希望他到台湾走一走的邀请.笑答:“我一定记住你的邀请。”  相似文献   

8.
台湾军方于日前向台行政主管机构提报了“2003年度施政计划”。这显示台军已准备在“必要时候”对大陆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证明台湾除了“固守防卫”外,未来不排除“在必要时攻击大陆本土的可能性”。借“危机处理”推动实施攻击战略  相似文献   

9.
台湾政治评论家、《台湾之子》一书的捉刀人胡忠信,3月初又出新书——《权力的傲慢:陈水扁的总统之路》。书中记述了《台湾之子》的成书经过,并揭示了陈水扁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所提出的“政党轮替”、“新中间路线”等策略、主张形成的过程。在书中,胡忠信把  相似文献   

10.
台湾民进党的日子近来过得越来越不轻松,虽然已无连任之忧,但在“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下,台湾岛内蓝、绿两大阵营围绕政局主导权的争夺愈演愈烈。民进党在“三合一”选举中大败给国民党,与此同时,民进党的负面消息和丑闻不断,党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不满情绪空前高涨。作为其领军人物的陈水扁,在宣布“终统”后,民意支持  相似文献   

11.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核四公投”、“世卫公投”、“防御性公投”的争论令台湾政局乱象丛生。评论家阮次山认为,抛出“公投”议题只是陈水扁的竞选“招术”,大陆在坚持“一个中国”底线的同时,对其伎俩不必理会。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峡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危机。这缘于两个大倒退: 一、陈水扁“新政府”继承李登辉“台独”理念,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近竟公然提出“一边一台”。与此相适应,在军事上,陈水扁抛出带有分裂色彩的“决战境外”军事战略,企图把战争引向大陆。在完成了台军“精实案”后,又开始“精进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台军的反应能力和作战能力。在武器装备上,陈水扁一方面大力发展进攻性武器,另一方面不惜血本,大量购买先进的装备,如向美国采购柴油动力潜艇和“基德”级导弹驱逐舰等,以此“挟洋自重”,一意孤行推动“台独”进程。二、小布什上台后,在克林顿政府建立的美中“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大踏步后退。布什政府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单边主义”政策,强调遏制机制,把台湾列为美国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好友”,表示要“协防台湾”,给台湾明确的支持。最近又支持台湾研制“阻吓性武器”。陈水扁随着小布什的指挥棒起舞,“两岸政策”自动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试图依靠美国与大陆抗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决不会坐视任何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除了继续谋求和平统一中国的努力外,决不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无论是外来的敌对势力,还是陈水扁的一意孤行,谁分裂中国,谁将遗臭万年。历史无情,没有例外。  相似文献   

13.
马英九现象:政治形象与领导力 在台湾政治人物中,一个公认的事实是,马英九的领导力稍差.但他的清廉形象对他领导力作了强有力的补充。舆论认为:马英九要执掌全台大政或许力有未逮,但这为人们所“宽容”,因为马英九有着台湾政坛难得一见的“清廉”,人称“不沾锅”。  相似文献   

14.
粗鲁政客     
陈心怡 《领导文萃》2005,(4):124-128
台湾“外交部长”陈唐山不满新加坡在联合国发表对台湾“不友善之言论”,公然指称“新加坡是个鼻屎大的国家,还耀武扬威在联合国抱中国大腿”,之后更强悍地指称要他下台的人是“不要脸”。拥有美国长春藤名校博土学位的“新闻局长”林佳龙闻讯,赞誉陈唐山“用语传神,电视播出无法可管”;一大堆泛绿政客,也公然宣称这是台湾“本土化”,反击批评者是“大中国文化”作祟……套用知名史家柏杨常用注记各朝权贵的话,真是“一蟹不如一蟹”。“超大号先生”骂人有理不止台湾政坛,美国及前苏联都曾发生类似风波,也都找到理由辩驳,难道,口出蛮语是政…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台湾“省长”宋楚瑜于1942年生在大陆,七岁随父母来到台湾,是地地道道在台湾长大的外省人。宋家来台湾的时候,除了原封不动地把湖南骡子脾气带了过来,此外一切都重新开始。再加上宋楚瑜的父亲宋  相似文献   

16.
《决策与信息》2006,(10):53-54
综合新加坡《联合早报》、台湾《新报》等媒体报道,今年8月26日晚,台湾“政论名嘴”金恒炜与前“立委”林正杰共同出席一家电视台的政论谈话节目。节目刚开始不久,林正杰就动手殴打了金恒炜,并连踢好几脚,金恒炜的鼻子被打裂。主持人连忙大喊节目暂停,但还是控制不住林正杰的火爆脾气。金恒炜是何许人,他为何会遭林正杰如此痛恨?原来,金恒炜曾经是国民党的支持者,后来转而担任陈水扁的“国策顾问”,目前是挺扁的政治评论员,现任台湾《当代》杂志的总编辑。作为外省籍的第二代,他还是一名死硬的“台独”分子,三天两头在媒体上为极端“台独”分子、为陈水扁的贪污行为公开辩护,在岛内名声很臭。  相似文献   

17.
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和“公投”论使两岸关系波澜再起,国内公众群情激愤,有不少人认为,“打”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惟一出路,晚“打”不如早“打”,因为“台独势力不会给我们太多的时间”。事实上,台湾问题涉及的复杂程度和内容远非简单的“打”与“不打”所能驾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国家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  相似文献   

18.
以蒋纬国为代表的蒋氏家族于1996年7月中突然向国民党“中央”提出,要将其父其兄——蒋介石、蒋经国的灵柩移回大陆永久安葬。为此,蒋纬国申请“筹组奉安委员会”,研拟移灵事宜。消息传出,震撼了台湾政坛,引起了一场“蒋氏父子移灵”的轩然大波。蒋氏亡灵,“奉安”落土,顿时成为海峡两岸颇为注目的事件。蒋纬国为何在今天会有此等举措?蒋氏父子亡灵今安在?移灵故土,几时为安?等等,都是海内外为之引颈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最近,台湾连续发表了两份民意调查。 台湾《天下杂志》不久前发表了一份“2001国情调查”,其中有三项指数引人注目:第一,有三成七台湾民众对台湾未来的  相似文献   

20.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3,(24):62-62
此前。在大陆看台湾。感觉是一团乱象,来了才发现。乱只乱在“立法院”。乱在小小的圈子里。——作家莫言在台湾演讲时,感叹台湾社会充满和善、友爱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