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先民在蒙昧时期以“草裙”作为最早的服饰开始,也就有了服饰审美文化。其后,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先民的眼饰审美意识又有发展。中国的服饰美学迄今已有六十万年以上的历史。但是,尽管我国的服饰审美文化及其美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到21世纪新世纪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中国服饰美学史。没有想到,新世纪第一年的岁尾,2001年10月,由蔡子谔教授以一人之力,十年之功独立完成的180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国服饰美学史》,已经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这不仅在我国美学研究史上所未有,就是在世界美学研究史上也是不曾…  相似文献   

2.
贾春 《东岳论丛》2002,23(2):144
20世纪80年代,空前繁荣的中国文坛上,有两种文体格外引人注目.始是杂文,其数量之多,作者之众,都是建国以来空前的;进入80年代后期,随笔在中国文坛上沉寂了半个世纪之后,悄然兴起,90年代声势更为浩大,乃至进入新世纪之后仍然为作者和读者所喜爱.  相似文献   

3.
“同路人”的称谓源于苏联,20年代中期传人我国,并长期流行于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直至60年代初期,仍有人在《文艺报》发表文章,沿用“同路人”的称谓。①相同的政党性质和政治体制,相同的文艺思想和艺术追求,导致苏联文学对中国左翼文学生产了多方位的直接影响,中苏两国的许多文学现象几乎同步发生。20年代苏联文学出现的“同路人”现象直接影响了中国二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坛,并引发了一个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间状态作家的问题。今天看来,“同路人”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影响问题,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也令人深长思之。文学“同种人…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70年代的台湾“乡土文学论战”震撼了当时台湾文坛。参战的百数十位作家、学者在几十个刊物上,发表了不下百万字的文章。如今,这场沸沸扬扬的论战已沉寂十几年,然而,台湾文学界对它的研究、反省仍未停止。80年代论战十周年时,台湾举行过大型的回顾座谈会;进入90年代,《中国时报》又以《走过70年代的文学标竿,回顾乡土文学论战》为题,组织讨论,希望“使重出土的‘乡土文学论战’能成为刺激台湾文坛往前迈进的良性  相似文献   

5.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欧美作家执世界文坛之牛耳,欧美发达国家的白人文学是处于中心地位的主流文学。然而,纵观最近几十年来世界文坛的发展趋势,西方白人文学的垄断地位正在逐步被打破,第三世界的“后殖民文学”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后殖民文学”范围太大,本文只能从其中选取一个极小的“点”,对尼日利亚英语小说作非常概略的介绍。尼日利亚19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于1960年独立,70年代成为非洲最大石油生产国。80年代世界市场油价剧降,使尼日利亚经济状况恶化,政治局势动荡。尼日利亚有250多个部族,主要民族语言有豪萨语、…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国内文艺理论和批评界积极关注文坛现实,呈现出活跃之势.在文坛颇具实力和影响的《文艺争鸣》和《钟山》两家刊物,联合推出了“新状态文学”,推动创作,组织研讨,引起了人们的热烈关注.《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文化报》、《文摘报》等十余家报刊对此作了报道.“新状态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其现实的必然性.时值90年代中期,伴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和深入改革,中国文化的深刻转型已日益显露出不同以往的“新状态”,中国文坛和文学发展在经历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困惑和调整之后,也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示着重新获取的信心和活力.一大批长篇新作的问世和规模广泛的新散文创作热潮,表明着文学对90年代新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状态的极大敏感,在创作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出现了不同于80年代文学的一种整体性的新趋势.“新状态文学”即是对时下文坛出现的新创作趋势的一种把握和描述的企图,它旗帜鲜明地宣布了告别80年代文学,倡导文学直面90年代新的生活,鼓励探  相似文献   

7.
文坛新分野:人文主义和商业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审陈骏涛在80年代后期文学从总体上失去了轰动效应以后,人们就注意到:文坛逐渐出现了新的分野。如果说在80年代,文坛的主要分野是现实主义和“先锋”派的分野的话,那么在90年代,文坛的主要分野则是人文主...  相似文献   

8.
谈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内审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内审意识●严三九一在本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张爱玲以其叙写转型期中国妇女生存处境心路历程的个性特色立于女作家之林。她不仅以女性特有的心理和视角,在平淡无奇的常态生活中,塑造了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而且还以特有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学理论界开始了对新时期十余年理论喧器的反省:百年来西潮的涌入,直接、间接、公开、潜在地塑造了中国当代文化;特别是近十多年来,西方各种文艺思潮纷纷走场,将许多历时性的学术派别共时性地展呈于中国文坛,可以说,中国文论家的学术视野从未像今天这样宏阔,他们的概念术语从未像今天这样丰富,然而他们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踟蹰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窘困境地。冷静审视当今文论界,有三种力量交汇于同一期待之中:一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一个世纪以来,它被置于饱受西学熏染的、操着现…  相似文献   

10.
萧红是活跃在本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颇有影响的现代著名女作家。从1933年初涉文坛到1942年英华早逝、弃骨香港(解放后人民政府将其遗骨由港迁回广州),她的暂短的九年文学生涯却为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创造了享誉中外的值得光耀的传世之作。《呼兰河传》既是她的临终大作,又是关于萧红其人其作最有争议的“焦点”之作。是也非也,言人人殊,仁者智者各有所见。本文试图对女作家这部辞世之作的文化选择及其意象本真作些审美透视。  相似文献   

11.
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周代服饰制度特有的风格,对以后历朝历代的服饰都有深刻的影响。同时,周代的服饰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民族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分析周代服饰入手,着重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研究周代的服饰有所裨益。 1.周代服饰制度的确立 在夏商时期,中国奴隶制度的文明开始形成,等级制阶级的存在是其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这种等级制度也一定会反映到服饰制度方面来。《荀子·王制》说夏代“衣服有制”、“宫室有度”,透露了夏代服饰制度的一些信息。但是有关夏代服饰制度的文献和考古资料都很缺少…  相似文献   

12.
庐隐和她的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隐和她的散文脩龙恩才女庐隐来到世上不到三十六个春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仅十余年,就匆匆去了。但是,她的文学成就,尤其是抒情散文成就,使她在"五四"文坛享有同冰心齐名之誉,在中国璀灿辉煌的文学画廊占有一席之地。一位历经坎坷的才女庐隐,原名黄英,福建闽侯...  相似文献   

13.
徐思彦 《云梦学刊》2005,26(4):21-22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近代中国学术史研究颇受青睐,常有佳作问世。个中缘由纷繁,与世纪之交人们的“回顾”心态不无关联,亦有志向宏伟的学人悬的高远:寻索学术发展之正途大道,示来人以轨则。十数年研究中的得与失,或许尚未到总结的时间,然所谓“史无定法”或“文成法立”再次得到验证。有注重研究学术与社会互动关系者,这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且近代中国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相似文献   

14.
文化批判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批判的批判陶东风一、独领风骚而又狂躁偏激研究文体的人都会注意到:90年代中国大陆文坛流行一种新的文体,即文化批判。文化批判的流行其来有自,随着90年代社会文化转型的日益加深、加剧,中国文化的现状与未来正日益引起知识分子的关注,成为文化界争论的一个...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的茶文化作为一门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它的发展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则早已超乎一般人的预想。究其因,一方面是茶文化研究自身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是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的现实需求之强。我面前这两种刚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并还在散发墨香的茶文化书籍,就着实让我感受到文化的无处不在的深入人心的力量。也让我再次领略了江西茶文化研究的整体实力。一是由余悦主编的十本一套的中华茶文化丛书,其撰著者为:《茶路历程———中国茶文化流变简史》(余悦)、《茶品…  相似文献   

16.
社会生活的变迁,作家年事的增长;文艺思潮的交替,作家世系中这一“代”和那一“代”不同,是客观存在。20世纪初,刘鹗、吴研人、李宝嘉、曾朴、章太炎、梁启超是一代;“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鲁迅、胡适、郭沫若、田汉是又一代倒了20年代,冰心、老舍、巴金这一代登上文坛;30年代,曹禺、夏衍、胡风、周扬驰名;40年代,吴组缃、沙汀、赵树理、孙犁、马烽、贺敬之这一代作家发扬蹈厉;50-60年代,李国文、王蒙、邓友梅、宗璞等新一代作家崛起“文革”前的66年间,中国出了六代作家,人所共知,无须赘述。“文革”十年…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还不能够说20世纪中国新文学已经形成了“传统”。理由很简单,因为它无论在小说、诗歌、戏剧等方面都没有出现影响深远的典范之作,也没有产生可与世界名著相比美的伟大作品。SO年代以来,文学界将西方文学各种新流派写法走过场地搬演一遍,是自己还未形成传统的有力证据。从20年代到SO年代,中国新文学诸文体风格的基调是:模仿的,是与本土文学传统的断然决裂,和向外来(西方的、苏俄的)文学的仿效一趋同。在ZO世纪的中国文坛,传统的贵族的诗文继承基本被否定,兴起于近世的市民的小说、戏曲也被冷落,而西方的(包括苏俄…  相似文献   

18.
十年回顾:中国妇女研究的对外交流杜芳琴勃兴于80年代中期的妇女研究,比起60年代兴起的西方妇女研究来,属于后发性的,但它绝不是被动地接受影响,更不是西方的衍生物、支流和附庸,而是根置于中国社会土壤,因时顺势而兴,由中国的研究者发起推动从而在短短十年内...  相似文献   

19.
王朔构筑的顽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王朔成了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王朔的小说以其独特的生命体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在文学围内引起一阵阵骚动。在文坛倍受冷落、深感孤独寂寞的当今社会中,“王朔热”却连续多年,不仅热度不减,且有持续升温之势。其间有人捧他,有人贬他,但无论如何成千上万的读者和观众喜欢他。他的京味、他的机智、他的幽默、他的深沉博大,当然还有他的俗气、他的痞味、他的油滑,都使他独树一帜,甚至在文坛上形成一种潮流。在种种论争的漩涡中,王朔的顽主世界是个核心的话题。英雄情给王朔的顽主们是被时代大潮甩出轨…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台湾文坛上,女作家郭良蕙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多产作家。她原籍山东钜野县,1926年生于河南开封,早年曾旧读于四川大学外文系。1950年去台湾,1952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连翩而出,六七十年代为其创作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台湾文坛享有“最美丽的女作家”之名,至今仍笔耕不辍。她的作品数量很多,仅长篇小说而言,就多达80余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