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督教家庭教会这种非正式制度层面的宗教场所在广州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由此引发的文化冲突已引起广泛关注。教会内部的"文化调适"亦应得到社会关怀。广州某家庭教会在规劝中国女性维持中非婚姻关系时所做的经文释义,以及教堂内部高度一致的价值取向,重构了部分中国女性信徒男尊女卑的"从夫观"。个案的出现值得引起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女性观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其女性形象大都是男权意识形态的产物.女性形象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她被想象、被塑造、被再现的"他者"命运.然而,在"三言"的一百二十篇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却一反历史常态,塑造了众多姿态各异、光彩照人的新的女性形象.在形象的塑造和表现的过程中,塑造者的观看行为及其情感态度决定塑造对象的意义呈现.  相似文献   

3.
"亚溪"家庭是达赖喇嘛的血亲家庭,是西藏社会中新的元素."亚溪"始于七世达赖喇嘛.西藏历史上共出现6个"亚溪"家庭,他们享有清朝中央政府封赐的"辅国公"爵位和西藏地方政府赠送的庄园和大量财富,有优裕的生活和极高的社会地位,但不能干预西藏的政事."亚溪"贵族名分的起源不仅仅限于血统体系,也采取收养养子,或入赘的方式来承袭.这个特殊家庭的产生和延续,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贵族社会的隐秘和西藏僧俗世界的矛盾斗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香港男性北上"包二奶"行为的调查,审视了当代婚姻及家庭的观念的维持与变异. 与一般论述以男性角色为讨论中心不同,本研究突出女性在这个关系里面的主体性,通过香港和内地妇女自己的说话,探讨女性如何参与制造"包二奶"这个想象并构建为他们生活中的现实;这种主体之间的互动,又如何为延续父权的社会文化制度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世家如今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显赫的门楣,没有惊人的业绩,即使与你毗邻,也难引起你丝毫的好奇和关注.但我们的血液里印证着"海上丝绸之路"那一段历史,我们祖先——阿拉伯人的特征.我们"獭皮李"世家的祖先曾先后定居在泉州和南京的水西门一带.随着朝代更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移,我们的祖先大约在二三百年前迁至北京.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甘肃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大岭村和甘肃兰州市为田野点,在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描述了东乡族女性的三个人生阶段——女儿阶段、媳妇阶段、婆婆阶段,对不同阶段女性家庭地位作了比较分析。传统文化在东乡族流出地仍保存其影响力,不同阶段女性的家庭地位有所差异,但家庭中男性对女性仍具有绝对权威。流动对东乡族女性家庭地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媳妇阶段。尤其当夫妻共同流动到城市时,女性的家庭地位有所提高。教育、婚姻等没有对她们家庭地位的提高起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晓燕 《回族研究》2012,(4):135-137
"圣训"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语、行为和默认,是伊斯兰教中仅次于《古兰经》的经典。在"圣训"中,有大量内容涉及到妇女问题,认为妇女在婚姻、家庭、生存权、教育、法律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同时也论述了男性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负有维护妇女的责任等观念。  相似文献   

8.
中村桃子是日本"语言与男女社会性差异"研究的开创者。她在《被制作的"女性话语"》一书中用构筑主义方法论来研究日本的"女性话语",探究了日本女性话语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并将其与日本的男性话语进行对比,探讨了从高雅走向通俗的"太太词"和男性霸权下女性话语的走势,进而在更深层面上探析了日本的语言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二仕 《中国民族》2012,(Z1):18-23
"十七年"电影关于女性的主题实际上是阶级的、革命的主题,而不是性别的主题。任何女性的爱情经历或者转变成英雄的主题,其最终的指向是政治命题。☉女性性别与身份新中国成立之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在政治生活领域由  相似文献   

10.
<正>乍暖还寒的四月,我们坐在龙山县新城街道办事处油菜坪社区唐学智家的院子里,与其家人一起聊他们的家庭生活。让我们很奇怪的是,不管怎么聊,大家总是"一不小心"就说到"支书唐学智"上面去了。"没办法,我妈就是这么一个‘女强人’,我们都以她为自豪,且大河涨水小河满,‘大家’幸福咱‘小家’也幸福了嘛!"  相似文献   

11.
美国女剧作家丽莲·海尔曼在《丛林深处》和《小狐狸》中讲述了哈伯德一家三代女性人物在父权家庭中的生活境况、地位、对父权的不同态度以及女性觉醒。拉维尼亚生活在父权的沉重桎梏中,自我被父权社会无情剥夺,被压制为"第二性"。丽嘉娜模仿父权的技俩复仇,被评论为女巫。本文通过描述哈伯德家三代女性的发展与觉醒,尤其是亚历山德拉觉醒,挣脱了父权的阴影这一过程来说明女性也要与男性一样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业中享有同等的权利、地位和义务。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手段已经渗透到文化中.文化的差异也往往体现在语言的应用上.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各民族文化的影响,是民族文化的反映.颜色是一种自然现象.颜色词从它的产生起,一直在语言活动或日常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黑色"与"白色" 在英汉语言中有着许多的象征意义.本文从 "黑色"与"白色" 在英汉语言中的褒义和贬义色彩进行对比研究它们的相同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3.
"女书"具有文字的基本社会功能,能够成为思想表达的工具和情感交流的载体,而且在以"女书"为纽带进行联系的江永地区女性群体里,"女书"成为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三七",古代,以产于广西田州者著名,又称"田七".它是伤料要药,经临床验证,近年发现了它在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等颇有功效.这一名药首先是我国壮族先民发现和加以使用的,并在抵御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发挥了作用,同时传入了内地.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壮族先民对"三七"的形态、功用、性能等都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在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史上也有着重大意义.学术界一向认为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记载了"三七".明后,凡谈论"三  相似文献   

15.
在仫佬族传统的婚姻模式中存在入赘婚和嫁娶婚,"两头走"是21世纪初仫佬族比较盛行的一种婚姻模式。过礼和上香两种仪式共同促成了仫佬族"两头走",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两头走"是仫佬族传统文化应对现代文明自我调适的结果,对整合家庭资源、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壮大人口与增进族际交流、维护社会稳定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应在与仫佬族文化具有相似性的地方鼓励"两头走"的婚姻模式,作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类学的亲属关系和亲属制度研究,长期以来在"宗族范式"的影响下积累了很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同时也在姻亲关系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宗族范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男性意识偏见"。李霞的人类学专著《娘家与婆家》,通过将女性视角和实践的观点引入亲属关系的人类学研究领域,彻底超越了此类"男性意识偏见",她不仅在汉人社会中"发现"了"妇女亲属关系"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同时还对妇女们的亲属关系实践的意义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说明。本文对《娘家与婆家》一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述评,明确指出李霞的研究乃是中国人类学者在亲属关系和亲属制度领域新近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区分是用采表明社会科学中研究者所处的位置和采取的角色,因为立场的差异,相应地所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2008年由好莱坞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在国内的热映以及之后不久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所带来的举世瞩目的惊艳,正是"局内人"和"局外人"凭借各自的优势所取得的成功.这两个文化事件使中国人或失望或鼓舞,或悲愤或振奋,而无论如何,它们都昭示了中国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和潜力.是中国文化的成功.其实,"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区分是相对的,真正的"局内人"是不存在的,只有站到一个与自己的同胞不同的观察视角上,才有可能看清楚自己的文化.作为"局内人",应该在努力做到"变熟为生"的同时,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也就是达至-l费孝通所提倡的"文化自觉",给中国社会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马成俊 《西北民族研究》2012,(2):198-206,82
在撒拉族与藏族的交往关系中,有"许乎"、"奥西"、"夏尼"和"达尼希"四个表示两族关系的词,其中",许乎"与"达尼希"是最常用的。"许乎"是藏语,意即朋友;"达尼希"是撒拉语,意即"认识的人"或"熟人",也可以引申为朋友。两者是甘青边界循化县撒拉族与藏族之间经常用以表示相互关系的称谓。在这里,撒藏关系非常密切,不同民族家庭之间有经常性的来往,他们互通有无,互相提供方便,在长期的交往中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但是,按照美国社会学家戈登的族群关系变量,尤其是族际通婚率来衡量撒拉族与藏族两个民族的关系紧密程度,是行不通的。本文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和经常性的观察,认为族际关系的好坏不能只通过有无族际通婚现象或族际通婚率的高低去衡量,至少这个衡量指标在循化县的个案中是没有解释力的。  相似文献   

19.
正"观念与制度共谋"是造成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与其重要社会作用不相符合的根本性原因。而观念与制度几乎在女性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无孔不入,从家庭领域到生产领域,从具体事务到抽象的文化结构,制度与观念形成制约女性的庞然大网,二者共同把女性人为地安置在一个低下的社会位置上,与女性对于社会的巨大贡献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20.
花腰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傣女性以其勤劳、善良和美丽著称,她们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地扮演着与其地位和身份相应的角色。对于花腰傣女性而言,生活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家庭,家几乎成了她们生命的全部。因此,她们在家中的一切行为和所拥有的权利最能直观、深刻地反映出她们在家庭中的角色与地位。而家庭的构成是自婚姻开始,因此,探讨花腰傣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当从婚姻行为开始。(一)婚姻状况1.通婚范围花腰傣人有这样一句谚语:“黄牛是黄牛,水牛是水牛”,虽然都是“牛”,但不可相配。因此,新平的“傣雅”、“傣洒”、“傣卡”虽然都属花腰傣,却绝对禁止互相通婚。至于花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