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是一道坎,一道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的坎。检视我们能否平视这段屈辱的历史,或许是重拍"南京大屠杀"最大的意义所在。浩瀚之国,必须可以安妥它的荣耀与屈辱  相似文献   

2.
林昆勇 《城市》2016,(12):66-69
"一带一路"战略为玉林推动侨乡文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舞台、 进一步弘扬侨乡文化、 着力塑造侨乡特色品牌、 深入挖掘侨乡人文资源等机遇.玉林要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全国最著名的侨乡和广西最大的侨乡资源、"岭南都会"历史文化古城、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之一的地理区位、 人文历史和政策环境等优势,深入分析玉林在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面临的新机遇,主动探索加快玉林侨乡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更好更快地推进玉林区域性大城市和北部湾城市群商贸中心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前,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仍处在十分复杂的状态:一方面,经过30年来的努力,其保护规划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又面临城市现代化发展与旧城更新的诸多压力。亟需我们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走出专业部门、专家精英主宰的现状,由单纯的技术层面转向更为宏观的社会经济层面,从多维视野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路、策略与途径。论文正是基于这一观点,总结了前三版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南京大规模发展与旧城结构调整的现实背景,讨论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从新型城镇化城市文化传承的角度,就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作用、格局保护、疏散政策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新的规划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4.
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的缸窑历史,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1948年间,曾经具有东北最大的制缸厂。然而,随着缸的实用性降低,缸窑文化也逐渐衰落,如何让吉林缸窑文化"复苏"已成为东北文化产业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从文化的角度,探索吉林缸窑文化的复苏之路。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始终遵循德育教育规律,并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形成了校园德育"井"字型文化,即将赏识教育和约束教育融汇其中的两横两纵九格的"井"字型实施路径这一德育教育新模式,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南京、江苏乃至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重庆市第一批2 0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实施过程的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问题在于统筹意识较弱、保护的关系定位不明、保护的法规不完善、保护的组织管理欠缺、"保存"与"保护"的关系不明等,导致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历史文化城镇保护思维简单化,消极"保存",欠缺发展动力,历史文化城镇逐渐衰败;二是历史文化城镇保护措施商业化,过度"保护",过度追求眼前利益,各种商业、旅游开发逐渐侵蚀了历史文化本身的价值。研究提出建立实施效果评价模型予以监控、反馈以及修正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误区。模型以"保存"与"保护"协调发展理念为引导,科学反映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中"保存"与"保护"的影响因子。评估模型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历史文化城镇政府在"保存"与"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为管理部门把握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黎明泽 《城市观察》2014,(5):167-173
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延续和再生,既在乎历史文化自身的生命力,也有赖城市规划建设主体的"文化自觉"。徽州文化在历史传承中坚持"文化自觉"注重政府主导下的公众参与、物态和非物态传承的有机融汇、重视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传承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广州应首先在培育世界商贸文化名城上下功夫。南京已举办了四届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推动了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南京朝天宫地区为例分析其历史演变、特色,对其现状空间形态进行评价,并基于历史文化彰显视角对其提出微循环改造策略,从点线面进行空间优化,使其在城市更新中避免丧失历史的记忆,地区文化价值下得以彰显,从而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10.
曾秀兰 《城市观察》2021,75(5):119-126
乡村振兴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历史文化游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在我国,游径的研究和建设刚刚起步.历史文化游径的建设可以满足民众户外运动旅行的需求,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能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助推"文化强国"战略;能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为更好发挥历史文化游径的多元效益,需完善历史文化游径的基础设施和生态保育,深挖历史文化游径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游径的品牌活动,要多方联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游径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文化景观"作为一种反映人(主体)与自然(客体)相互影响、动态关联的景观对象,其概念最早源自西方文化地理学界。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其作为一种遗产对象纳入世界遗产范畴,强调从价值意涵层面对历史遗产进行文化解读与传承。作为一种新的遗产对象,文化景观突破了传统"自然—人文"、"有形—无形"、"保护—发展"二元认识论的局限,强调以一种综合、整体、动态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去看待和理解历史景观对象,引发了世界遗产界对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问题的重新认识,同时也为我国历史城镇景观的保护、地域特色的塑造以及传统人居环境的持续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本文旨在以文化景观视角切入历史城镇空间文化关系的分析,应对当前西南地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地域空间文化特色遭受现代化冲击的现实问题;以复合、动态的方式,将西南山地历史城镇作为一种文化景观对象加以研究,探索创新性的保护方法。针对全文的这一主旨,本文在理论研究、基础研究以及应用研究的三个板块分别提出"建构文化景观视角下历史城镇空间文化关系分析研究理论框架"、"提炼西南山地历史城镇文化与景观演进的过程规律与动力机制"、"创新该地域内历史城镇保护更新方法策略"的三方面具体目标,并围绕上述目标形成文章的三个创新点。从研究的地域范围来看,本文所指的西南山地主要聚焦于西南地区以川、渝、云、贵四省为核心范围,直接建设于崎岖山地环境中或丘陵地带以山地环境为背景的城镇对象。研究中,在对该地域范围内45座历史城镇、村寨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文章重点选取了四川阆中、仙市、自贡、罗城,重庆磁器口、西沱,云南大理、丽江、独克宗、诺邓以及贵州镇远、青岩、肇兴侗寨等13座西南历史名城与村镇作为论述的典型案例。在文化景观视角下,这些城镇类似于一种"有机进化景观"。作为历史城镇,它具有"物质"与"文化"的双重属性;作为山地城镇,它又呈现出"人工"与"自然"融合的特征;作为进化中的城镇,村寨与城镇则可归并为时间长河中城镇发展不同阶段的状态。从研究内容来看,文章主体部分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是对研究论题的提出;第二章"文化景观遗产概念的发展与价值启示"是对理论背景与现状问题的综述;第三章"文化景观视角下历史城镇研究方法探析"是全文研究理论框架的建构;第四章"西南山地历史城镇发展背景与文化类型梳理"是对本文研究地域背景的梳理与案例城镇的筛选;第五、六章节"西南山地历史城镇景观演进过程分析"与"西南山地历史城镇文化动力机制提取"则是基于第三、四章节的理论建构与案例选取,对西南山地案例城镇的基础研究;最后,第七章"文化景观视角下西南山地历史城镇保护方法"则是基于全文理论与基础研究的一种实践应用探索。通过全文的分析,文章建构出历史城镇"文化—空间—时间"的多维分析框架,从理论研究层面创新了历史城镇的研究方法;在该方法指导下,通过对地域典型案例城镇各阶段景观共性与特性的分析,文章总结出了西南山地历史城镇"初生聚核、发展分异、成熟组织、衰败退化"的演进规律,以及"人居、职能、历史、精神"文化对城镇景观"默化、主导、牵引、渗透"的动力机制,丰富了关于该地域中历史城镇建成环境基础内容;最后,基于前述研究,文章提出了"景观—文化"协同演进的历史城镇活态保护策略,将历史城镇景观演进规律与动力机制作为城镇现实与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引,创新了历史城镇的保护方法,强化了理论与基础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新时期打造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新引擎,其构想和实施所依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沿线国家千百年来文化交融的深厚基础。历史街区作为伊宁这"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地方文化遗产中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伊宁市迈向国际融入的前提。针对伊宁市阿依墩历史街区的文化遗存现状,指出其文化风貌消褪、城市肌理被破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疲软以及民间文化保护力量影响较弱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文化保育"的相关理念,分析其在保护与活化文化遗产,激发公众主动性方面的优势,从文化传承与永续发展、公众参与三个方面提出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相匹配的文化保育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墙是古代城市和都城防御体系的象征,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史料考证,对明清、民国、建国及改革开放至今四个历史时期内明城墙的墙体、城门变迁脉络进行梳理,为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徐畅 《城市》2013,(5):52-54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人文价值,应该得到妥善保护。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性整修,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满足"安全适用"的要求,制定妥善的施工方案。一、历史风貌建筑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天津历史文化特别是近现代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其中旧租界建筑,一座紧连一座,或绵延几条街,或形成独立街区,以集束的  相似文献   

15.
哲颖 《城市》2003,(2):62-63
江南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江苏省府、六朝古都.滔滔长江水在此穿城东流,巍巍大铁桥凌空飞架如彩虹.这座饱经沧桑的大都市,今天又追逐城市建设的时代潮流,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建成了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时,继万里长江上的"吴楚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之后想建而未建成的第四楼,也是江南第一楼--阅江楼,填补了长达600余年的历史遗憾.  相似文献   

16.
辽代的南京即为原幽州,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农业、商业和文化等方面相较于契丹其他地区更为发达,因此颇受辽朝统治者重视,在辽代对外关系,尤其是辽宋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即希望通过对辽代对外关系历史的考察,探析南京在这一体系中曾经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寨"一词最近很火爆,满大街都是山寨这个山寨那个,到处都是扯着大旗的"山寨",从最初的山寨MP3、山寨手机到其概念泛化后衍生出的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山寨MV等,再到近日被广泛关注的南京"山寨一条街",山寨文化一路被哄炒起来,且不断地蔓延其在生活中的落脚领域,令人刮目相看。如今的"山寨",已俨然发展为市场经济现实下一支野蛮生长的文化异军,山头林立,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8.
《金色年华》2013,(5):63-65
余秋雨在叙写历史的同时不小心沾染了些许硬伤诟病,他在撒播文化种子的过程中又忽略了现实这个最大的文化故园。遗忘是人类的本能,拒绝遗忘却是历史理性。面对真实的废墟,他的感慨穿透历史的风尘;面对文革的废墟,他却视若无睹,扬长而去。全世界纷至沓来的荣耀是一种赞美,也可以是一种讽刺和讥嘲。  相似文献   

19.
1946年的那次国际法庭审判后的几十年里,中国人没有再提起南京的屠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修改教科书事件,随后有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建立,中国学术界才开始研究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最初的研究完全是为了反驳日本右翼。72年来,只有10余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都曾因为各种原因而被不同程度地阉割过。《南京大屠杀1937》的导演吴子牛就感叹:"拍片子就像播种一样要有气候,节令不对,拍出的跟愿望就不一样。"对于那段历史,我们的记忆很简单,关于中国人,我们只知道一个数字——30万。关于日本兵,我们只知道屠杀和强奸。还有一个德国人在我们的记忆中,约翰拉贝在南京组织的难民营救助了20万中国人。除此之外我们便一无所知了。近期两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先后上映。关于那段记忆,我们还需要再次修补  相似文献   

20.
作为景颇族"生活必需品"的火塘,是对"火"这一意象的普及应用与极度延伸。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探索景颇火塘文化内涵,得出火塘是景颇人民生产、生活和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一种传统历史文化传承的交汇点,通过研究能让人们认识到火塘文化的重要性,让火塘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