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农业经营组织化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义珍  张素罗 《河北学刊》2001,21(3):102-106
对国外农业合作社和农协两种典型的农业经营组织化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表明 ,家庭经营并非与现代农业不相容 ,组织化确为现代农业所必须。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地可以寻求适宜当地的组织化模式。总体上看 ,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 ,多种模式共存将是我国农业经营组织化的主要特征。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 ,加强对农业经营组织化进程指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上进行产业组织的创新,即实现农业产业组织在建立有效竞争秩序的同时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并形成多样化的组织载体。在市场化过程中逐步培育农业产业组织的产权主体,这是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根本所在;而提高农户专业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则是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发展中很容易出现"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状况,要破解这一困局,必须运用利益冲突与平衡理论。我国农业保险监管中存在监管机构、农业保险人、投保农户等多元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之间有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激烈的利益冲突。为了实现农业保险发展中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共赢,我国应当从利益产生、利益表达、利益激励、利益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农业保险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当代中国正逐步进入一个"风险社会"。然而,我国社会风险治理主体单一、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弱化、公民治理能力低下等因素致使我国"风险社会"的治理陷入了困境。合作治理理念为我国"风险社会"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合作治理是社会治理主体以相对平等的身份,就公共事务进行合作共治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它强调治理主体间的平等与合作,通过治理主体的协商对话、相互合作、建立伙伴关系等方式来实现共同治理。当前,在信任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党群合作,跨区域、跨部门的政府合作,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社会合作治理格局,是我国有效应对"风险社会"的理性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农地产权结构与农业绩效:一个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产权结构是农地产权在不同主体间的安排以及产权内部各项权利构成的总体反映。根据产权对经济绩效的一般作用机理以及转型期中国的实际,农地产权结构对农业绩效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农地所有权结构对农业绩效的影响、农地承包权结构对农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产权内部权利构成对农业绩效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通过农地产权主体的土地利用行为表现出来的,特定的农地产权形式或不同的农地产权结构对权利主体的目标和行为产生影响,在这一影响下产权通过其激励约束功能、外部性内部化以及资源优化配置效应等,促使农地产权主体的相应行为向有利于增加产出、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等农业绩效提高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47-5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纵向合作、横向合作,以及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乃至相互融合,初步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形成农户自我经营与服务模式、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模式和市场化交易模式等多种运行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它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适度规模经营;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加速现代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户分享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但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各级政府应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土地经营权长期稳定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提供产权保护;改变政府的扶持方式,逐步取消对特定"主体"的扶持,全面转向"项目"支持;财政支持项目中应加大人才培育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三农"难题的根本症结.本文认为在我国将长期坚持家庭承包经营机制不变的前提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实现农民在流通领域的组织化,即建立流通领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不改变产权关系,不削弱农民独立自主经营地位,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使农民在流通领域联合起来,在更大范围、更高的层次进入大市场,实现大流通,争得生产经营的主动权,从而确定自己的市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型农民合作社的形态、功能及其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性质不同,我国的农民合作社可划分为新型农民合作社和传统农民合作社两大类型.新型农民合作社的基本功能是农户间的团结协作和互利互惠,它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抵御农业经营风险;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从我国的情况看,在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种模式--综合型模式、合同型模式和合作社型模式中,合作社型模式更适合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由于当前在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社中存在的,诸如合作的认识不够明确、合作的环境不够优良、合作的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这需要通过教育普及国际公认的合作经济理论和实务知识;尽快出台<农村资金合作社法>,明确各类农民合作社的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合作社"三会"制度及议事规则.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土地承包制的一系列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清以及土地产权权能残缺、农户土地承包权的不稳定性,不利于避免农民土地经营行为的短期化,不利于阻止土地的进一步细化,不利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相应对策,转变农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实现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就我国的国情而言,解决我国农业长期存在的弱质性弊病的难题,政府行为者的角色定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借鉴已有相关研究,并根据我国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参与强度的差异,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实现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政府+市场型""政府+社会型"三种模式。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发挥好规划者、服务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才能以有效的行为选择明确自身责任、激发主体活力、营造多元共构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助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入世”与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农业经济发展新环境,需要我们全面分析河南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农产品结构性过剩、竞争力弱、农民增收减缓、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与矛盾,洞察新环境对我省农业发展带来的冲击点及力度,把握有利于我省农业发展的机会,采取有效措施,依靠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新农地产权制度和财产组织形态,培育发展农业市场主体,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立足我国现实国情,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并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标准化是发展外向型农业必须经历的一道重要关口,农业标准化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外延型、数量扩张的发展路子,使农业走上精细化、内涵型的现代化之路。同时,要发展外向型企业,推行规模化生产,必须要用发展工业的方法发展农业。从长远看,要推动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向外向型农业发展,必须有意识地培育和发展各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3.
合作型自主创新:创新优势与知识产权共享冲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作型自主创新就是通过多个企业或多主体的相互合作的方式进行企业自主创新的创新活动,它既不是完全的自主创新,也同一般意义上的合作创新有所区别。基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以及合作型自主创新的特点,合作型自主创新不失为中国企业目前乃至将来一段时期自主创新模式的最佳选择。在经济性质上,合作型自主创新既不是古典或新古典意义上的市场组织,也不是古典或新古典意义上的企业组织,而是新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一种复杂性技术创新的中间网络组织,而且还是一种有利于企业间知识共享的组织,因而它是一种复杂性技术创新的知识共享网络组织。合作型自主创新的创新优势,具体体现为技术创新的效率优势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实现优势。在实际运作中,知识产权共享冲突,狭义地理解就是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的矛盾和冲突,是其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具体表现为因成员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引起的知识产权被"劫盗"风险、因知识产权的公共物品属性而诱使的成员企业的"搭便车"行为以及因知识产权的外溢性而引致的知识产权流失风险。可以从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有效治理和防范。  相似文献   

14.
粤澳两地通过招生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组织和管理体制“五位一体”的深层次改革,构建起教师协同培养的新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解决了单一学校培养教师的资源限制问题;通过优质资源的本土转化,促进了区域文化融合,解决了单一体系培养教师的模式趋同问题;通过灵活多元的成长通道,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解决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脱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扩展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余游 《云南社会科学》2006,378(6):120-122
私有产权制度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工业领域,农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对它也会产生影响。在工业技术和组织更新的浪潮驱动下,晚清政府在农业中也开始着手推行技术和组织的改革和改良,这对当时的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农业的产权制度并没有根本的变革,传统的小农产权制度没有实现变迁,农业的生产率仍然得不到历史性的改变。因而,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是在农业产品的供给上,还是劳动力、资金和组织等经济资源的提供上,都不能为晚清的工业化及其产权制度的变迁作出应有的贡献。广大的农村与工业化基本隔绝,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现代差距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分析,认为需要建立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有效组织载体,并从既融入“三农”叉具备进入市场能力、既有经营功能又具公益性、跨越一二三产业、网络遍布乡村、新时期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等方面,分析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综合性经营服务具备的优势。提出了大力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全力构建经营服务终端、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推进农村信用合作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体制和机制、构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实现生产流通信用合作综合发展,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真正办成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既可以在大中城市寻找就业门路,也可以通过城镇化实现就地转移,同时还可以积极参与国内及国外的劳务合作。可以说,劳务输出在某种意义上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模式及利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现阶段的一个重大课题。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内容。以涪陵榨菜产业为对象,从交易费用理论、契约理论和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三个视角对榨菜加工企业与菜农利益联结进行竞合博弈分析。不同利益联结模式中榨菜加工企业与菜农利益实现情况不同,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会倾向于向紧密性的企业化、股份式或股份合作式利益联结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在农业产业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涵盖农产品价值形成和分配的多部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于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当前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党派合作模式问题是多党合作制度发展的核心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选择"统战体制合作"的党派合作模式,不仅体现了社会历史条件的客观要求,而且显示出了这一制度安排的长处和优势。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应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逐步实现向"政党体制合作"的合作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