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刑事立法上的一个空白,这一制度的缺失,带来了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实现刑事法律与民事法律的和谐运作,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公平正义,维护刑事案件中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现行法律体系中民事实体法规定了精神赔偿,而《刑事诉讼法》又否定了精神赔偿.司法实践中存在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的矛盾,不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损害司法公正,也有违立法的初衷.因此,本文从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立法规定,合理借鉴英美法和大陆法两大法系相关法律,提出构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周建军 《经营管理者》2013,(16):244-24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精神损害赔偿、赔偿和量刑之间的关系、执行难、对刑事被害人的补偿制度缺失等。对此,应从在立法上扩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范围、妥善处理赔偿和量刑之间的关系、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执行法律制度、规范和建立对刑事被害人人的补偿制度等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邢增杰 《经营管理者》2012,(9X):322-323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包括物质损失,但不包括精神损失。而精神损害赔偿及其相关制度在民事法律领域已得到广泛确立,刑事立法却予以否定,在逻辑上及法理上都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下,无论从必要性、可行性两个方面分析,都应该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通过立法,完善对被害人精神遭受损失情况下的赔偿问题,以改变当前我国法律在该领域的空白现状,更好地保护公民精神上应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梅丰 《管理科学文摘》2012,(10):170-17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司法理念的进步,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司法公正的视野下,一些问题和不足渐渐浮出水面,亟需面对如何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实现“司法正义”,达到惩罚与保护的双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行的立法规定中,有关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过于模糊,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不少问题,多数学者都认为应当对该制度进一步改革完善,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研究法国和英国类似的制度,分析借鉴其制度上的设置,反思我国目前存在的缺陷,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宋瑞芳 《经营管理者》2011,(4X):280-280
纵观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是否存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到"怎样构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过程。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0条只规定"损害赔偿"而没有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2009年1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明确的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不得不说这是我国法制的进步。精神损害赔偿是对受害人精神上的一种慰藉,也是侵权损害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会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出发,以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为基础,更全方位的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解读,从而对精神损害赔偿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权观念的进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我国现行立法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却不完善,理论界也存在很大争议。本文着眼于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逐一分析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功能,并就我国民法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有关规定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9.
廖燕 《经营管理者》2009,(21):272-272
新婚姻法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救助措施,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对于精神损害赔偿,实践中往往较难把握,它是指配偶一方违法侵害配偶他方合法权益而导致婚姻关系破裂,从而使另一方配偶受到精神利益损害和精神创伤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本文仅从适用范围、立法意义、构成要件和赔偿主体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引起大家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民事纠纷层出不穷。精神损害赔偿作为一种对精神层面法益予以保护的诉求誉一直引起司法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精j神损害赔偿的规定还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1.
闫川 《决策与信息》2008,(12):81-81
本文根据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结合实际案例,对我国现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界定范围和赔偿标准进行评析,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杜琨 《决策与信息》2009,(12):41-42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人对受害人的分割,既要承担刑事责任,也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能很好地解决对刑事受害人这种特殊的侵权的救济,本文思考了一些对刑事受害人的救济方法,其中包括受害人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建立国家救济制度,建立社会援助制度如特殊保险、受害人救助基金会等。  相似文献   

13.
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是指因国家分割自然人的人身权,致使其精神活动出现障碍而产生的身体上的痛苦,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与否及其完善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国家民主,法治的发展水平。我国《国家赔偿法》中长期没有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堪称我国国家赔偿体系的一大缺陷,本文通过具体案例,论述在国家赔偿制度中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及目前立法现状,结合我国民法领域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经验和实践成果,从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标准确定等方面展开,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公 《经营管理者》2011,(1X):272-272
我国1980年的《婚姻法》并没有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人提供明确、有效的救济途径,侵权人也未得到应有的惩戒。2001年4月28日颁布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称新《婚姻法》),则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被认为是开创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先河。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将更好地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体现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15.
黄海 《经营管理者》2011,(6X):271-271
责任保险承保被保险人依法应该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频频出现。文章试图探究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一步完善的现代社会,在我国开办精神损害赔偿保险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精神损害赔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有其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讨论精神损害赔偿的现状、来源、方式及其重要性,以期待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能尽快建立建全,使国家赔偿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个大背景下,建立健全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显得极为重要.从全国各地统计出来的数据看,刑事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得不到赔偿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陈琛 《经营管理者》2009,(22):252-252
近年来,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法学界和司法实物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对我国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反思性检讨的研究课题。确立并完善精神损害制度,是出自维护权利的需要,也是权利人维护自身精神利益的必然前提。本文尝试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人文内涵和价值追求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基本概念的理解、原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精神损害赔偿是随着《民法通则》的公布实施而在我国建立的一项新的民事法律制度,也是法学讨淹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确立,其归责原则以及赔偿数额的相关问题研究,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提出以国家制定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级别规划为主,辅以法官的自由栽量权的方式来确定。  相似文献   

20.
对于我国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既涉及行政争议又涉及民事争议的案件,本文从当事人和法院两方利益出发,通过分析两种争议的内在联系及诉讼效率原则,主张建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并对该诉讼模式的适用范围和程序规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