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诗歌在内容上包容广袤,博大精深;在形式上则千姿百态,变化万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方法和写作技巧也得以极大的丰富和提高。更为可贵的是自觉不自觉地触摸到了文学的艺术规律,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艺术辩证。其中在情与理关系的处理上,就是一个突出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在由“古典”向“现代”的历史转变过程中,作家“角色”“身份”的转换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直接与文学的价值生成相关,与这个时代文学的总体风貌和精神特质相关。因为,某一时代的文学家在确立文学的价值目标时,自觉不自觉地总有对文学“需要”的独特理解,有对自身角色和身分的确认,这些理解和确认直接影响到作家对文学价值的确立.在这一点上,较之古代,中国现代作家要明确得多,“自觉”得多,在作品创造中体现地充分得多。  相似文献   

3.
“非崇高”是有害的倾向当“玩主”们“玩”出第一批作品时,“玩文学”倾向便受到了应有的批评。这是理所当然的。起于玩世不恭地对待人生,继而玩世不恭地对待文学,最终又自觉不自觉地玩弄了读者——这种玩笑人生,故弄玄虚,不负社会责任,失去艺术真诚的东西,任何一个有良知,有自尊,不愿被玩弄的读者,不可能不对此产生“愤懑的情绪”;而放弃崇高的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下的文学批评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而文学批评家更成了尴尬的一个群体。批评家正在失去大众的信任,这种丧失甚至已经上升到了对批评家角色质疑的程度。当然,面对批评家的尴尬,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首先向时代语境溯源。诚然,在全球化、信息化、商业化、大众化的今天,文学已经失去了轰动效应,有人甚至断言文学的时代已经终结,“再也不会出现这样一个时代——为了文学自身的目的,撇开理论的或政治方面的思考而单纯地研究文学。  相似文献   

5.
思想书写大量植入文学修辞,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思想文本中文学修辞的植入有其必要性和历史价值,文学对思想启蒙的"行远"起到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也对其时的思想启蒙以及国民思维的养成造成了负面影响。修辞问题关涉到近代先驱在启蒙思维理路与表达方式上的矛盾心态。国难当头,启蒙先驱的思想言说表现得深刻而又激进、理性而又情绪、进步而又偏执。基于这样的心理预设,他们内在的理性思路很容易被其表式上的文学激情所湮没。文学修辞在说明问题的同时也可能暗示错误的观念,能够动人感情的思想言辞同样也能迷惑人的判断。启蒙先驱在宣传启蒙思想、批判传统文化时,有意识地汲取文艺学中的各种修辞,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感染了文学式的思维惯性,并在无意识中走向偏执。"五四"启蒙运动中文学修辞承担了很大的思想传播任务,这种充斥着情感的启蒙能否按着既定的理性模式发展,是一个需要质疑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对近代以降现代性演进中的经典"文本",我们既要看到其正面价值,又要看到其负面作用,如此才能客观、全面地评估近代启蒙思想中的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描写农民生活及其命运,是“五四”以来我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侧面。鲁迅就是我国一位自觉地将表现农民生活和命运作为自己历史使命的伟大作家。鲁迅通过塑造一系列农民形象,深刻提出了彻底改造国民性的问题。他的小说《祝福》、《故乡》、《风波》、《阿Q正传》等,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的高度,为我国农村题材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继之而来的是“乡土文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汉代,中国文学已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观念的自觉,社会主流意识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文学与非文学的界线;其二,是文体的自觉,作为艺文,为了赋予其审美功能,经典的创作使文学作品按类别具有了稳定的体裁格式上的要求;其三,是创作审美追求的自觉。由于社会有文学消费的需要,供需方都将焦点集中到文本审美这个供需点上,创作主体对文学审美特征有明确的认识,并在自己的创作中极力加以表现;其四,有一支专业的创作队伍;其五,产生了一批能表现时代精神并得以影响后世的经典性的作品;其六,学界有了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并自发开展了文学批评活动;其七,主流社会对作家和作品有普遍的认同和尊重。  相似文献   

8.
我不是一个宿命论者。我历来不相信人的命运是由自己以外的某种冥冥之力在安排著的说法。但我有40多年的生活,又确实是在一种我无法与之抗衡的某种力量安排之下,与一个地图上本来没有的名字打上了感情的死结,一生都在。L甘情愿地为她流汗流汨、受苦受累,没有要求地追随著她、热爱著她、最後还要从属於她。她就是克拉玛依。我既没去过克拉玛依,也没人交给我为克拉玛依的任务,我鬼使神差地上了这条船,而且一上去就下不来我知道克拉玛依是在1956年,或许还要晚些,记不清了。那时我在中央建筑工程部文工团当创作员。有一天看材料看到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梳理了"文学自觉说"的学术史,并藉此探讨了汉代文学风貌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本文认为,"文学自觉说"最初只是就魏晋时代的理论批评风气而发,它也只是在理论批评的层面上才具备科学性。后世学者的种种建构和解构,背离了"自觉说"的初衷,增大了"自觉"一词的涵义混乱,同时也模糊了"文学"的概念。这段学术史,不断加深着人们对汉代文学风貌的辨析和认识,但也存在矫枉过正之弊。事实上,从文体、修辞、内容三方面看,汉代文学仍有诸多模糊、依傍、质朴之处,其更多地延续了先秦文学,而与魏晋文学之间差异明显。因此,就"断限效应"而言,"魏晋文学自觉说"仍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袁世凯是中国清末民初社会政治舞台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多方面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把袁世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全面地、客观地进行考察,可以看到,袁氏一生在许多方面顺应了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了许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清末民初的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  相似文献   

11.
读书=福     
爱上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它往往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命运以及生活道路。每个人都有他的少年时代,或者是快乐的充满朝气的,或者是寂寞的略带苦涩的,少年时代有太多的梦想,也有太多的空白——以读书来填补空白是一个最佳选择。我小时候体弱多病,在病塌上辗转的日子里随手翻阅姐姐的文学书籍,虽然以当时的年龄未  相似文献   

12.
汉赋不仅是文学自觉的前奏,也是文学自觉的标志。汉代赋家队伍的形成与汉赋创作的繁荣是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汉赋批评是文学自觉的一个重要标志,汉赋体裁的确立和文学观念的明晰则是文学自觉的又一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加勒比英语文学中,"成长"既是一种小说类型,也是一个普遍主题,贯穿于小说、诗歌、史诗等文本中.加勒比成长文学中的主角既有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普遍具有的"成长的烦恼",又有生活在殖民地或后殖民地社会中的青少年特殊的烦恼,即对自己的文化身份的困惑和烦恼.因此,对个体成长和命运的探索也成为对民族成长和群体命运的探索,个人的成长史往往成为民族的寓言.加勒比成长文学中父名和父亲形象的缺席显示了集体记忆的缺失,多面性的母亲形象则反映了被殖民者既想依附又想独立于殖民权力结构的复杂心态;而一系列筑居者形象的出现反映了当代加勒比作家普遍的自觉意识,即如何摆脱文化上的依附状态,塑造自己独立的人格,在没有本土传统的后殖民社会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4.
正很荣幸参加这个大会,与大家有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我已经很长时间与中学语文界没有联系,不太了解现今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我对于中学语文界始终是既崇敬又畏惧,当年我儿子参加高考的时候,我老老实实地打发他到一个语文老师那里补课,自己根本不敢插手,作家或者文学批评家的头衔完全派不上用场。我不太清楚,我所理解的文学与在座各位的理解是否一致,或者多大程度地一致。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以来,女性话语格外活跃,但由于其赖以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自身的矛盾并未解决,女性话语某些原发性矛盾也随之扩张,这就导致审美旨趣上的悖反:一、女性文学张扬的女权主义并未建立在男女平权的基础上,因而不自觉地崇尚女性霸权。二、倡导躯体写作的目的本是为了摆脱女性被书写的命运,但却以内应的方式强化了被书写的现实;躯体写作成了对女性躯体和性特征的暴露和展览,从而变成一种商业行为。三、女性文学把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尖锐对立,逼使主体向内心收缩,创作注入对自我身边琐事的无聊咀嚼,从而因失去了应有的文学价值而丧失了自我存在的资格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写过电影文学剧本这件事,除郭沫若研究者外,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即使在郭沫若研究这一学术领域,也很少有人提及他的电影文学剧本。发表在1963年2、3期《电影剧作》上的《郑成功》是郭沫若唯一的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它,由于生不逢时(因为当时正是大刮“大写十三年”之风,历史剧命运都不甚佳的时代)而没有被拍成电影,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评论。今日研读这一电影剧作,我觉得它不仅是郭沫若个人历史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电影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欣赏。  相似文献   

17.
肇始于18世纪上半叶中法两国文学的直面对话,拓开了东西方两国文学交融的历史。两国文学交融的漫长历史表明:法国作家在吸取中国题材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和异国情调扭结在一起,法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结缘与交融,是以中国题材为中介、异国情调为“情结”的。事实上,几个世纪以来,不管法国作家以何种方式契入中国主题,如何描述中国素材,中国总是激发他们想象、诱发他们思考的无尽的文学源头。中国题材的介入,开发了一代又一代法国作家的创造力,拓展了法国文学的描写领域,构成了法国文学发展的不容忽略的特点。这也是中法文学交融的一个最鲜明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8.
好书推荐     
《致青年》定价:22.00元编著:梁晓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青春是短暂的。当我 们分解任何一个男人或女 人时,便尤见青春之短暂 了。青年只有自觉地意识 到自己是青年,才会更虔 诚地相信,所谓命运确实 是可以改变的;青年只要  相似文献   

19.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被普遍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自觉生态意识的文学团体。他们在工业革命后自然生态危机刚刚显露之际,就在诗歌中热情讴歌大自然的诗意之美,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表现出对人类处境及命运的理性思考,以及超越时代发展的远见。  相似文献   

20.
将曹丕《典论·论文》论述的问题作为整体理解,并将它放在具体的时代文化背景中来认识,不同意学界将《典论·论文》看作“文学的自觉性的表现”的观点,也不同意将“文学的自觉”与“为艺术而艺术”作不同质的理解,认为“文学的自觉”在本质上就是“为艺术而艺术”,《典论·论文》是“人的自觉性的表现”,同时也为“文学的自觉”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