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平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7)
创造性学习方法的掌握,是科技时代理工院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通过 论文写作教学和毕业论文指导与检验,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创造性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3.
张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5):136-138
儿童自身的资源准备、天生的学习动力以及选择学习形式上的独特性决定了儿童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创造性的,创造性学习是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创造性学习的本质属性是学习方式,反映了儿童以什么样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作为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学习与继承性学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4.
5.
6.
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晖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2)
创造性学习是针对继承性学习而言的。创造性学习不仅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 ,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 ,进行再创造。在大学阶段 ,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将具有发人深省的周密的理论性 ,勇敢尝试的操作性。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关系到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国家综合国力的强盛 相似文献
7.
8.
9.
论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萍钰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3)
如何把人的一切创造潜能都释放出来,是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又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灵魂。本文从探究创造性思维的涵义入手并分析其特点,主要从发散思维训练、想象思维力训练等方面,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琴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6):118
体育教学在较大程度上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并要求学生在掌握动作技术要领时,根据个人的不同身体素质和接受特点来学习和巩固教学成果,因此,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能力,便成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莫敏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3):77-79,83
为了保证法律的权威性和整体性,法律的确定性历来都是法律人追求的目标.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法律语言存在模糊性,模糊性贯穿于法律活动的整个过程,而司法结果则是不容含糊的确定性结论,因此,探析法律语言如何实现法律确定性的问题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并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费良华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3)
语言总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一些新的语言现象似乎不合乎原有的规范,但又有着一定的合理性、积极性和可接受性。因此,语言的创新与规范便形成了一对矛盾。本文从梳理创新与规范的矛盾入手,着重探讨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成雪梅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3):130-131
本文阐述了英语语言学习的两个阶段 ,论述了进行外语教学时怎样发挥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创造性 ,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英语语言、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4.
刘彩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114-117
在中西文化传播与交融中,中国的传媒语言不断吸收外来语言文化成分。文章从分析英语强势语言地位入手,指出中英语码转换、音意译外来词以及词缀汉化等语言创新体现了汉民族语言自身发展的新特点,同时又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第二语言习得中语言创造性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习得并不是对语言机械模仿的结果 ,而是大脑对外部语言信息的内在化的结果 ,这一过程是一种创造 ,因此 ,语言创造性的培养是外语学习的关键。但是 ,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存在着诸多差异 ,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就应该尽量创造类似母语习得的场景培养学生语言的创造性。Wilhelm Vietor教学思想及方法可供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吴学斌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1):69-74
理解刑法是从刑法的语言开始的。但刑法的内涵不是仅仅通过阅读法条的字面就可以获得的。刑法条文的字面只是为发现刑法提供了进路。刑法的内涵是由刑法规范的目的、规范的语境及其意义脉络所决定的。理解刑法语言的向度,应该注意刑法语言与日常用语、私法语言以及刑法内部同一语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语言创造力:对语言偏离的认知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认知的记忆、组织、比较、类推等能力,不仅使人们能够正确使用已掌握的语言单位,而且可以以偏离语言常规的方式对它进行创造性的利用,从而使语言表现出强大的创造力。这种对语言的偏离使用,需要以期待结构(图式)的形成为基础,而对偏离使用的语言单位的理解,则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即期待的打破(偏离)—识别偏离—激活常规语言单位—侧面化—语义映射。 相似文献
18.
论法律语言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爱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1):145-149
法律语言具有功用性特点与语言性特点。功用性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性、逻辑性和技术性。社会性主要表现为:强制力、调节性、通用性、可依据性、程序性和文化性;逻辑性主要表现为:假定—处理—制裁格式、层次性和科学性;技术性主要表现为:准确无误性、严谨周密性、权威性、求实性和高效性。语言性特点主要表现为:语言符号性、组合与聚合性、修辞性、语体性、风格性和社会方言性。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现代外语教学的特点,阐述了现代外语教学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关系,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外语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法律语言介词历时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词在法律语言中起着极为重要的衔接功能。在语言的历时发展中,法律语言中的介词既有语言领域的共同特征、受整个语言系统演变规律支配,同时又有专科领域中的独特风格,从而呈现出不同于普通领域中介词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