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缪一向作为存在主义的荒诞文学家而被大家熟知,但透过其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荒诞仅仅是加缪理性拷问世界的起点,其隐藏在荒诞背后的是爱、和谐、理性等核心价值观念,荒诞、非理性、差异仅仅是他理性反思的起点而已。  相似文献   

2.
论加缪的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分析了加缪的主要作品 :《局外人》、《卡利古那》、《西西弗神话》、《鼠疫》、《正义者》等 ,认为荒诞主题与反抗主题是贯穿其中的主要类母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20世纪有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加缪始终致力于呼唤一种作为生活方式的诗学,一种作为苦难见证的精神.在一个严峻的时代里如何"做人",是其系列作品的共同主题.它们以现实为题材、以"我反抗,故我们在"为旗帜,在反思唯美主义与现实主义美学的基础上,将文学写作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紧紧联系在一起,不仅回应了"荒诞之后"的价值选择问题,而且鲜明地张扬着一种"反抗的诗学".  相似文献   

4.
加缪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始终用文学的形象来表达他对人生存意义与价值的探索。西西弗斯是加缪荒诞哲学的形象诠释,是超越荒诞的精神隐喻,他给予遭遇荒诞的现代人更多的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异化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这一主题在荒诞文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荒诞小说的杰出之处就在于它看似无法卒读,却又绝非胡言乱语,它是荒诞小说家精心安排的严谨结构,把无数杂乱无章,却又无一多余的细节组成一幅异化世界的缩影。本文旨在从异化文学的创作主旨出发,以艾里森的小说《隐形人》为例,阐示荒诞文学的创作特点及其体现出的人文哲理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2013年是法国作家加缪诞辰一百周年。依据传记学、文化学相关理论,历史还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的创作历程,探晰其人生经历和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阐释其作品所蕴含的荒诞哲学,以期全景式展现作者的创作规律和思想变迁。  相似文献   

7.
存在主义对汪曾祺小说影响是多层面的,它的本体论和自由选择等命题影响到了其作品的思想倾向,同时存在主义美学精神也制约了小说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使一些作品染上了荒诞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王凤仙 《齐鲁学刊》2008,(3):147-150
张爱玲小说所揭示的个体存在与世界的对立、脱节,存在的被抛性、偶然性、不可理喻性等与存在主义思想是相通的。与存在主义者一样,张爱玲的创作撕破了传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世界中的明朗、清晰、统一、完整以及理想、道德的正面价值,展示了人生存在的荒诞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郭艳娟 《齐鲁学刊》2004,(3):155-158
《第一个人》的写作是加缪创作的一次未完成的精神返乡。作为加缪创作的最后的杰作,《第一个人》的精神返乡是加缪走出"局外人"的孤独和冷漠,走向"纯洁时代"的精神王国的一次艰难的精神旅行。《第一个人》重返故乡的"寻父"意向预示着加缪在精神上渴望从自己的诞生地寻求教益,从而摆脱那种无乡飘泊的精神危机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李军 《山东社会科学》2008,7(2):110-114
上世纪40年代关于法国作家加缪的介绍在中国报刊出现,60年代后其作品部分译入,80年代后其作品的译入更为全面,加缪的译介也已有相当规模.伴随这一过程,关于加缪的研究也渐次开展并不断深入.此一过程迄今已近60年.文章对加缪之译介情况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对其研究状况也做出总结,这对于全面把握加缪这一课题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分析加缪反抗概念的内涵、特征为例,论述当代人价值性生存方式的出路,通过反抗与滥用暴力的对比,揭示作为人类价值生活方式的和谐适度原则及其内在依据与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反抗绝望与反抗悲观——鲁迅与王国维的学术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王国维同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之极重要人物,在中国学术研究由古代而向现代转型的特殊时期,两人身上不仅都体现出了富有时代意义的科学理性精神及其特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学术研究的境界和研究背后的主体精神上他们俩也都体现出了某种极为一致的内容。内心深处的悲观和绝望意识始终伴随着他们的学术研究,并且凝结升华成为其主要的研究动力和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革"结束之后,宗璞接连创作出<我是谁>和<蜗居>,它们不仅是20世纪80年代初最具代表性的反思"文革"的作品,也是新时期现代派小说的溢觞之作.这两篇小说以作者对"文革"记忆的艺术表现为中心,用夸张、变形、象征等艺术形式,表述了知识者荒诞的生存境遇.逃避、希望与直面,是知识者面对荒诞现实时的三种不同态度.<蜗居>中的"青年"在寻找"真"的"人"的过程中,完成了既否定自我又拒绝成为他者的主体建构.  相似文献   

14.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其优秀的小说大师,塑造了很多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老舍不仅真实地展示了这些人物的生命悲剧,而且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挖掘他们复杂深邃、矛盾痛苦的灵魂,并且由此表现出来他独特的文化思考,这些是构成老舍小说具有超越时空的人文价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鲁迅的精神世界进行存在主义观照的学术理路日益为众多学者所奉行.我们不可否认这种理论视野的诸多有效性,但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是:当我们以存在主义去洞开鲁迅精神世界之一角的时候,是否又遮蔽了鲁迅本身所固有的许多活生生的历史存在?可以肯定的是,鲁迅思想中的确有着相当多的存在主义质素,但鲁迅思想的复杂性提示我们不能由此断言鲁迅是一个存在主义者,鲁迅对存在的体验和思考与西方存在主义有着本质的差别.研究者要想走近真正的鲁迅,首先得把所有的"前判断""悬置"起来,从一个具体的、历史的鲁迅出发得出一切有关鲁迅精神世界的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降,中国以市场经济挂帅,社会的实际运作普遍依凭于物质力量,其结果既造就了繁华盛世,亦任由商品大潮与物欲之河衍汇成灾,淹没心田.勤于省思的小说家乃寄托文字,希望小说发挥力挽狂澜的效力.本文聚焦张承志、张炜、高建群与北村这四位小说家,讨论他们如何以近乎宗教修行的孤清坚毅姿态创造出砥砺风节的苦旅小说.对这些作家而言,欲求索建构“精神中国”,不能不放弃主流话语模式,不能不自外于声色狂欢的盛世,不能不投入艰苦寂寞的行旅.唯有在广袤空间与悲怆境界中致力抗衡普遍心灵的萎靡,“精神中国”的善源才能重现,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史才能找到完整的内涵与叙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与存在主义关于人的问题所做思考的分析比较,得出两者在有关人的重大问题上的思考存在着深层一致性,即思维方式的一致性,从而为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有关人的理论问题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蒋子丹对现代主义小说的探索,主要表现在对"荒诞"小说的形式纠结与自我释放的审美结构之中。从刚开始写作时对于形式的困惑到后来形式的释放,蒋子丹逐渐在形式上超越模仿而呈现出创作的自我风格,在对小说形式的探索与实验中写出了自我对于人生的感悟与理解。  相似文献   

19.
聂姗 《南方论刊》2008,(6):87-88
先锋小说自1980年代在中国文坛流行以来,学界研究者众多,但是不少研究者把眼光集中在了讨论先锋小说的形式上,针对其内容入手的研究则显得相对不足。事实上,我们不能忽视先锋小说内容中蕴涵的两个关键词——存在主义和神秘主义,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小说家和作品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