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图像转向”,视觉文化动摇了语言的霸权地位,世界被把握为图像,进入读图时代。传媒也出现视觉化倾向,这种视觉化倾向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电视是最为视觉化的媒体,收看电视时读图的愉悦感使电视成为最有亲和力的媒体。在所有媒体中,电视最有效地表现出了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产生了视觉霸权。  相似文献   

2.
运用叙事学的理论分析红柯小说的叙事模式,以进一步探究红柯小说的艺术性,认为红柯小说可分为英雄小说和非英雄小说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衍化出六种结构图式,分别是交织对应型、缀合式团块型、回环叙事型、点式发散型、意识流式心理型、变异的因果式线型。  相似文献   

3.
网络游戏的表意问题一直没有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图像时代网络游戏中两种表意符号(语言与图像)的张力关系,揭示了它区别于文学和影视艺术的特征。通过相关实例,文章还重点对网络游戏中的这两种表意符号在意指过程中的三种关系加以论证,试图以此阐释图像时代文学活动所面对的新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新时期以来,学界对沈从文及其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文章主要从情景叙事的角度研究沈从文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并分别从自然风景的描绘和意境的营造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弥补学界在叙事学角度研究沈从文小说文本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网络游戏的表意问题一直没有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图像时代网络游戏中两种表意符号(语言与图像)的张力关系,揭示了它区别于文学和影视艺术的特征。通过相关实例,文章还重点对网络游戏中的这两种表意符号在意指过程中的三种关系加以论证,试图以此阐释图像时代文学活动所面对的新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唐五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已摆脱子、史的束缚 ,逐步走向成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指出唐人“有意为小说” ,叙事艺术的增强是唐五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勾勒唐五代小说叙事视角的多样化以及各种叙事视角自身的特点 ;二是在叙事时间上 ,标注年号、有意识“扭曲时间”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叙事笔法的运用构成唐五代小说独特的叙事时序 ;三是叙事结构上 ,呈现出程式化、板块状的特点 ,作者还通过设置“小说之眼” ,使叙事结构趋于谨严、完整  相似文献   

7.
进入二十世纪,西方小说的发展有了一次堪称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各样的实践也引发了多种理论的探讨。从叙事学的角度,辨析传统小说与现代派小说的叙事技巧,可以突现现代派小说的创新之处,并由此达到对西方现代派小说叙事特征的一个宏观认识。  相似文献   

8.
叙事时间对红柯小说艺术性的体现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探究红柯小说的叙事艺术,运用经典叙事学的理论分析其小说的叙事时间,认为时序的畸变化,时距的极端化构成其小说叙事艺术的独特性。这种手法的使用,既创新了文本结构,又突出了作品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余华的小说作品采用了重复叙事和循环叙事的叙事方式.重复叙事包含着深刻的重复性经验,循环叙事体现的是移情倾向或生命意识的消解、停滞.重复、循环的叙事方式使余华完成了自己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小说叙事借鉴了一些戏剧手法,表现出突出的戏剧性。农民工小说叙事借鉴戏剧在极度困境和紧张状态中表现人物命运的手法,将危难情境中的农民工打工生活的矛盾冲突聚光和放大,有效表现了农民工的沉痛和苦难;借鉴戏剧现场呈现的方式,用干脆峻急的事件式叙述和最大限度隐匿作者叙述声音的方法,有效强化了他们残酷的"戏剧人生"。但是,戏剧的本质是行动对心灵的后果,农民工小说叙事主人公思想的欠缺和叙述主体对人物心理缺乏深度的开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达的效果,也影响到农民工小说叙事的戏剧性本身。  相似文献   

11.
成长叙事是上世纪20年代革命小说的一种叙事类型。该文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它的结构形式,并认为8个行动元、19个功能形成了这类小说的叙事形式和语义内容,还分析了它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文体的叙述特征和叙述模式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危机、战争和革命的文化语境中以及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西方传统小说叙事予以了全面、彻底的否定和变革,它转变了小说观念、审美价值取向,更新了叙述方式和方法,改革了小说的形态、作用方式和读者的接受方式,呈现出与传统小说迥异的“现代性”。本文着重探讨20世纪西方小说文体叙述特征的转变及其原因,以及在不同作家的创作中,现代主义小说文体根据不同的叙述特征形成的象征性、意绪性、客观物化等较典型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小说领域以马原为首的先锋小说作家进行了一场叙事革命,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中国小说由"创作"向"写作"的转换。通过对余华、格非、苏童创作的分析,力求阐释中国先锋小说叙事革命的特点:开放时间、感觉的叙述方式;临界叙述;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理论是中国古代空间叙事理论遗产,评点家把自己的批评眼光落在叙事中的空间意味和空间功能上,关注空间问题,以空间为评点的基础和出发点。本文梳理空间叙事理论概念,对此进行整合与比较辨析。空间叙事与时间叙事共存于文本之中,它们的关系表现为时间的形态化、空间化。古代小说评点的空间叙事理论非常丰富,也非常突出,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遗产清理,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代评点的空间叙事理论,与西方重视时间的叙事理论相对话。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国外研究热门——图文小说这一体裁的叙事特点进行介绍性研究。在分析与对比国外学者关于图文小说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概述了图文小说的定义及特点,阐述了其四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各自在叙事中的作用。简言之,图文小说属于多模态叙事,通过图和文两种符号渠道进行,两者互相合作、互为线索。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是西方小说文体的兴盛发展时期,本文着重论述在19世纪的文化背景中小说文体的叙述转变和特点,并探究了19世纪西方小说的历史化叙述模式、抒情性叙述模式和写实性叙述模式及历史小说、浪漫小说、写实小说的文体形式。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先锋作家的一员,余华小说的叙事艺术独具特色。他通过现实的陌生化、人物的符号化、对时间的重构、叙述的重复与循环等方法,使小说文本的意蕴变得格外丰富。  相似文献   

18.
影片《罗曼蒂克消亡史》利用碎片化的叙事时间与蒙太奇手法浓墨重彩地渲染主题,营造丰富的叙事空间,表达画外之意,并表现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利用多方位的叙述视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了影片精湛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沈从文与现代性线性时间观念迥异的时间意识,以及这种时间意识对小说叙事的影响。在“常”与“变”的执着思索中,沈从文超越了现代作家普遍存在的进化论的时间观念,拆解了“新”“旧”之间的对立模式。在普遍“新”胜于“旧”的价值期许和对未来乐观表达的现代叙事中,沈从文小说中的时间诗学构成了对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受到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与女作家们确立了与阅读市场相匹配的叙事策略有密切的关系。女作家们在创作小说时,大量采用纪实手法,把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生活方式及个人隐秘世界的体验、经验穿织其中,并用一大堆现实的能指符号制造真实、强化真实,让读者对她们的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纪实叙事给女性都市写作带来的危机是作家想像力的日渐匮乏以及被动的卷入商业泥潭而担上“色情文学”的罪名。这是女作家们要超越自我时所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