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对于《说文》正篆性质的研究,前人有三种看法:即小篆说、古文说、综合说。小篆说、古文说虽有合理之处, 但失之于偏颇,综合说较符合《说文》文本实际,亦缺乏深入的探讨,忽视了许慎在《说文》正篆形成中的历史作用。 《说文》正篆系统是许慎对其所收集到的各种文字资料加以规范整理而形成的,是一个崭新的完全不同于以前任何 时代的文字系统,对这一系统许慎称之为“篆文”。  相似文献   

2.
整理汉碑和部分汉简牍帛书文字中与《说文》古文、六国古文字和《汉简》、《古文四声韵》中的古文字同构的字形。并根据这些材料分析了秦代"书同文"政策以及此后汉代官方文字规范政策的效果,同时从地域因素和文字书写主体角度探讨了这些隶体古文在汉代使用与否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桐乡徐氏印谱序》是王国维在清华研究院撰作的有关古史与古文字的最后作品之一。该文针对当时钱玄同对《说文》古文及壁中古文经的质疑,以大量出土古文字材料为论据,提出这些古文实为战国时期东土的流行文字。这一论点为后来成为古文字学重要分支的战国文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秦统一六国,对儒家典籍严加禁锢。汉初始“除挟书之律”,并“广开献书之路”,从此用六国文字书写的典籍相继发现。这类材料的字体与当时通行的隶书大相径庭,故称“古文”。古文一般书写在竹简和缣帛之上,不易保存。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文物出土之日即澌灭之时。因此,汉以后罕为流传的古文已是屡经传钞的第二手资料。由于种种天灾人祸,古文多已亡佚,于是后代兴起一股辑佚传钞古文之风。北宋郭忠恕《汗简》就是这类辑佚的集大成者。《汗简》问世千年,殊少知音。其字形上与殷周文字龃龉难合,下与《说文》小篆每多相悖,长期以来被视为“大抵不能用”的“务为怪僻”之物。本世纪60年代以后,几批重要的战国文字资料陆续出土。其中,许多字  相似文献   

5.
秦统一六国,对儒家典籍严加禁锢。汉初始“除挟书之律”,并“广开献书之路”,从此用六国文字书写的典籍相继发现。这类材料的字体与当时通行的隶书大相径庭,故称“古文”。古文一般书写在竹简和缣帛之上,不易保存。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文物出土之日即澌灭之时。因此,汉以后罕为流传的古文已是屡经传钞的第二手资料。由于种种天灾人祸,古文多已亡佚,于是后代兴起一股辑佚传钞古文之风。北宋郭忠恕《汗简》就是这类辑佚的集大成者。《汗简》问世千年,殊少知音。其字形上与殷周文字龃龉难合,下与《说文》小篆每多相悖,长期以来被视为“大抵不能用”的“务为怪僻”之物。本世纪60年代以后,几批重要的战国文字资料陆续出土。其中,许多字  相似文献   

6.
释“肱”     
“肱”字,在《尚书》、《易经》、《诗经》等先秦经籍中就已有用例。许慎《说文解字·又部》曰:“厷”臂上也。”“臂上”即指胳膊由肘至肩的部分。根据对肱字字形及其用例的分析,《说文》的这个解释恐非肱之本义。肱字尚未见于甲骨文和金文。《说文》对其形体说解为:“厷,臂上也,从又,从古文厷,厶,古文厷,象形。肱,左或从肉”。这里所收的古文厶,原作(?)形,为我们探求肱的本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研究《说文》的学者,从来不曾怀疑过厶是肱的初文,即胳膊的象形字。章炳麟《文始》:“此初文纯象形也”,段玉裁注:  相似文献   

7.
“仁”是中国思想史和儒家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但关于“仁”字的起源及其古文异体的形义,还存在不同说法,尚有进一步探索的余地.本文主要通过先秦出土文献探讨“仁”字形义的相关问题.本文认为,“仁”字是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说文》“仁”字古文“(尸二)”源自三晋文字,与战国楚简读为“尸”或“夷”的“(尸二)”是同形字的关系.《说文》“仁”的另一古文“忎”,与楚简从“心”的“(身心)”“(人心)”都同属战国楚系文字,表示心性之“仁”,其构形反映了战国儒家思孟学派的心性之学对楚国学术思想的深刻影响;战国古文中的“忏”字应是“仁”字古文“忎”的异体,而非前人所释读的“信”字;古玺中未识的“(身)”字,有可能是“仁”字的另一古文,是表示动作行为的“仁”.  相似文献   

8.
秦汉出土文献中的古体字与《说文解字》中的古文和籀文等相比,有其特有的类型、结构和来源。经收录,秦汉古体字共80个,分3种类型。秦汉古体字虽然在结构上与《说文》古文和籀文等相同或相近,但字体却大不相同,呈现出一种正在由篆书向隶书转变的状态,分属多种字体。《说文》古文和籀文等与秦汉古体字有明确的渊源关系,后者源于前者。  相似文献   

9.
吕祖谦在突破《精骑》片段选文的困境后,于淳熙元年完成选录古文经典的《古文关键》,成为评点类选本的开山之作。《丽泽文说》与《总论》互有出入,都是吕祖谦与弟子谈文之际见解的笔录,但与《古文关键》没有直接附属关系。《古文关键》之前所附的《要法》,则是《总论》的精简整理本,反映了弟子笔录的条目与《古文关键》相配合的过程。《古文关键》创造性地将标抹符号与文章剖析相结合,开创了要法、总评、尾评、夹评相结合的评注形式,提揭大量时文结构术语,引领了文章评点风气。其立柱一说,是“段子”文字在文章结构上的形式呈现,构成八股文“四比”体式的滥觞。吕祖谦根据科举应试需要,标举“关键”,强调格法,以评点的形式,将古文经典重塑为“有用文字”。狭义的“关键”为章句组织方面的紧要之处与其间奥妙之法,广义的“关键”即“文诀”。吕祖谦文章学思想的新锐性与系统性,使他成为文章学成立时期的中心人物。  相似文献   

10.
《说文》古文考辨(五篇)@赵平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