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美两大国间,矛盾、歧见甚多。然而基于双方经济利益及其他国际事务合作的需要,终究不至决裂。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首要不利因素。作者认为:未来在许多无法预知的可变因素之外,有三个不变因素。即:(1)中国的主权原则不可侵犯,领土不容分割;(2)台湾在美国东亚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不易改变;(3)李登辉坚持“独台”道路,不会回头。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中美之间的矛盾,将会激化再缓和,缓和再激化。但时间对中国有利。当两岸和平统一条件成熟时,中美关系才有可能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 5 0年来 ,美国对台湾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特别是给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带来了许多变数。只要中国没有实现统一 ,台湾就会被美国作为“一张牌”在中美关系中长期打下去。美国从战略全局出发 ,虽然不得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但任何时候都不会轻易放弃台湾 ,台湾问题仍是中美两国关系中最具潜在爆炸性的问题。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 ,仍将会是起伏不定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亚洲的政治经济战略格局深受美国全球战略的影响,亚太地区正形成以美日同盟为战略核心,以科技、经济、军事安全等要素为内涵的多级梯次结构。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和亚洲战略方针要求美国有效地维系并强化这一结构,而中国的发展将在最大程度上冲击当前的亚洲战略结构,使亚洲格局的未来成为中美两国矛盾的根源所在。因为中国的发展壮大很可能会迫使美国亚洲战略相应收缩,所以中美关系的未来将可能溶入全球战略格局从"一霸"到"多级"的演进。  相似文献   

4.
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 ,双方关系一直起伏不断 ,时好时坏。到底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 1世纪 ,双方关系的前景怎样 ?本文通过分析中美在当今世界的战略地位 ,美国的对华战略意图及不同政策主张 ,中国的对美政策 ,提出了制约中美关系的实质性因素 ,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未来双方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中美经贸关系的新格局及其对双边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当前中美经贸关系出现了三大特征,即经贸纷争常态化,美国对华经贸政策安全化,相互依存深化和对称化.中美经贸关系的上述特点对双边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经贸关系将继续支撑双边关系的发展,同时也是中美关系一个主要的纷争之源,中国在双边关系中的博弈能力得到提升,美国在非经贸问题上对华使用经济杠杆的可能性和有效性都会下降;但是由于中国对美国的总体依赖仍然大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美国仍会不时地利用经济杠杆来影响中国的经贸政策,以促进美国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互联网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就是中美关系,21世纪互联网时代中美关系何去何从?这个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是关乎全球利益的重大问题。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美共享式发展,以及中西文明在碰撞中融合三大因素,奠定了中美合作共赢关系的基本轨迹;同时,分析了中美博弈的三种模式,得出的结论是:建立新型中美关系的要点是角色定位清晰,美国要发挥"火车头"作用,中国要发挥"稳压器"作用,互联网对于巩固中美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美网络空间的合作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时代能缔造中美双赢的未来与全球共赢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会见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中美关系应把握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是:始终把握两国间共同利益;处理中美关系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切实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国家主席江泽民3月26日在会见美国副总统艾尔·戈尔时提出,为把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  相似文献   

8.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以来的实践证明,在台湾问题得到较好处理的时期,中美关系就能得到顺利发展;反之,两国关系就波折迭起,麻烦不断。中美关系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极其重要的双边关系,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美两国在许多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美国应严格遵守两国间三个公报的原则,不应再在台湾问题上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而言,冷战结束以来处理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是如何避免被美国锁定为战略对手,实现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为中国崛起提供关键性外部条件.特朗普上台执政和中美贸易战标志着中美战略竞争时代的开始,中国的核心目标转为避免中美关系滑向全面对抗和新冷战.当前,拜登政府在全面调整美国内外政策,致力于重塑美国领导地位、重回多边主义传统、重...  相似文献   

10.
移民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美国在全球地位上升及影响力的增加,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均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影响这种结构性变化的制度变革又进一步塑造了美国少数族裔,使之出现新的特征,促使美国各个少数民族族裔在美国与移民原(祖)籍国的关系中发挥新的特殊作用。美国华侨华人在中美关系中所承担的角色正是中美两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制度变革后形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美国华侨华人既是中美关系变化的受益者,也是中美关系的推动者。但是不可否认,仍然有一些限制性因素在制约着华侨华人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所应当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陷入了本世纪以来最大的衰退,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现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经济的下滑必然会影响中美贸易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当前研究中关贸易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在危机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中美贸易的未来。诚然,中关贸易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要以全球视野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着眼于长远利益,并主动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2017年以来,中美两国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经贸摩擦,对两国宏观经济和社会福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中国经济学人》(China Economist)杂志从中美经贸关系现状、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差距、美国总统大选等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学人对中美经贸关系及经济发展差距的认知和判断。调查发现,经济学人认为虽然中美经贸摩擦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但中美两国的经济互补性仍很强,贸易增长空间较大,未来发展方向一定是合作与竞争并有。经济学人预判,今后20年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速分别为4.8%和2.1%,中国将于2034年追平美国经济总量,将于2043年追平美国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将于2072年追平美国人均GDP,实现赶超。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全球霸权对中国全面崛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西方现实主义理论思考,美国全球霸权与中国全面崛起的战略框架基本上是矛盾和冲突的,中美战略集合的交集为空集;但从中美关系的具体发展实际看,中美战略的交集却有继续增大的可能。美国全球霸权战略对中国全面崛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中美两国的具体发展态势和发展战略,只要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美国就很难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影响中国崛起的直接表现是其对华政策。一般说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形成要受六个层次变量的制约,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较强连续性。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完全是其对外政策以"国家利益"和"战略价值"为两大基石的原则所决定的;也是实现其"两洋战略"的具体需要;更是其难解的"冷战"情结和"冷战"思维的直接产物。中美关系欲走出低谷,对美国来说必须解决好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对美国是有利还是有害这样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21年,拜登总统入主白宫后,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主基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拜登政府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战略竞争对手”定位,在经贸、高科技、地缘战略领域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战略竞争。中国对此进行了有力回击,中美双方力量相对持平,中美战略竞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过渡到战略相持阶段。拜登政府在经贸领域实行“选择性脱钩”策略,对中美经贸关系和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升级对华打压制裁举措,以此维持其世界霸权地位,中美竞争加剧。在美国加紧全面推进“印太战略”的大背景下,中美两国围绕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的较量不断升级。在中美战略竞争新时期,中美战略相持将长期持续。同时,管控分歧避免双方关系继续下滑仍将是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6.
“9·11”后中美反恐反扩散合作使中美关系明显改善。但是,由于“9·11”后美国实施“高调反恐反扩散和低调遏制潜在敌人”的对外战略,打着反恐反扩散的旗号谋求全球霸权,因此中美在人权问题与台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和在军控与地缘战略领域的深刻矛盾依旧,美国在反恐反扩散的同时继续强化“以台制华”战略,企图通过与中国的“强硬接触和有限合作”遏制中国崛起和把中国纳入其主导的世界秩序。所以,“9·11”后中美关系的改善基本上是小布什上台后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之后的恢复性改善,并没有发展到30余年来的最好状态。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处于"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持续崛起,处在"战略间歇期"的美国则倍感危机,中美两国如何处理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成为影响中美关系走向和21世纪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2009年开启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为中美关系的再定位和两国间的沟通提供了宽广的平台。然而,核心议题"缓不济急"、实质性成果的缺乏和安全对话的滞后成为对话面临的主要困境。鉴于此,提升对话级别、增加对话频率,加速推进安全领域对话,突出危机管控机制建设,加强中美对话体系性建设成为推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发展、促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布什当政以来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布什及其主要助手是怀着对中国的战略疑虑进入政府的。 2 0 0 1年 4月的海南撞机事件使中美关系又遭遇一次危机。“9·11”及其以后的反恐战争促使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它结束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辩论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中美两国在反恐和朝核问题上的合作表明 ,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扩大。中美关系的关键仍然是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忠 《国际论坛》2022,24(2):76-99
国内外有关中美“新冷战”的争论忽略了对“冷战”本身的回顾,观点难以经受住历史检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当前的中美关系特征不符合冷战的基本特征,内容不满足冷战的含义,发展更不具备冷战产生所必需的条件。二战结束之初,国际体系权力真空与混乱为两极结构下的冲突与对抗提供了足够空间,地缘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冲突不可调和令美苏走向对抗,意识形态对立、文化心理认知差异强化了苏美决策层的恶性互动,这三者共同导致了美苏冷战的产生。当前,两极结构远未形成,国际权力真空极小,中美经济、政治与安全层面利益冲突并非不可调和,意识形态与文化差异上的认识问题也不是无解,决定了中美之间的新冷战将很难发生。确切而言,中美正处于“类冷战”的战略竞合期,它受到了美国冷战思维的影响,负面色彩比较突出。拜登政府继续对华施压,第三方问题引爆两国危机可能性的提升,尤其是美国政治的极化与分裂,决定了未来中美关系有可能更差。对此,中国应继续以发展自己为首务,对美坚持以斗争求合作的方针,争取早日实现国家崛起。  相似文献   

20.
中美近段时间以来的贸易失衡争端引发了人民币汇率的"大讨论"。美国一度强调人民币汇率贬值、中国不合理的贴补政策和资本的外流等因素导致了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持续高涨;中国两度"汇改",使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攀升的态势,而且不断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然而仍使美国所不满。通过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并以中美贸易的对比,发掘引致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因素,最后提出降低或消除这种非均衡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