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单介绍了因果关系整体论。因果关系整体论在经济学中具有反实在论的立场,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实证主义,它将经济学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在完全肯定和否定当代经济学的两种方法论之间作了折衷。因果关系整体论在一些方面背离了建构经验论,为实在论者留下了批判的余地。但是,这种反实在论的立场也避免了讨论理论为真等问题,并且它不急于完全否定当代经济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措辞学、批判实在论和因果关系整体论是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经济学方法论理论。措辞学采用的是一种反实在论的立场,但它并没有完全忽略现实。批判实在论强调本体论上的“真实层”,但并不能保证经济理论能完全符合实际或“经验上适当”。因果关系整体论注意到了经济理论和现实的关系,但它留下了不一致的地方。措辞学为当代经济学辩护,而批判实在论则对之严厉批评,因果关系整体论则对二者进行折衷。这三种理论都对实证主义方法论提出了批判,而将它们结合有可能形成一种指导经济学实践的多元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无神论、宗教反实在论和宗教批判实在论三个哲学视角论述了宗教哲学中的语言观。无神论否定宗教语言 ,认为它是一种颠倒的日常语言。宗教反实在论则从人的自律角度出发 ,认为宗教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用的 ,可以用于维持和继承传统的价值观。宗教批判实在论肯定核心的宗教语言具有指称性 ,宗教语言实际上是基于人类对实体的回应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批判实在论是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主要学说之一,批判实在论从本体论上论证了社会科学解释的可能性条件,并提供了一条新的社会科学解释的可能形式。  相似文献   

5.
普特南通过意向性问题深入实在论研究,分析了形而上学实在论的缺失,指出意向性的非还原性和开放型的构造,并且把意向性延伸到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在这个基础上,普特南试图通过消解实在与心灵之间的分界面来避免实在论的二律背反,进而从内在实在论走向直接实在论。  相似文献   

6.
生命实在论     
“生命实在论”(Living Realism ).是作者立足于对生命的本质及其实在性的理解, 采用兼收并蓄的研究方法.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考察了从古至今的各种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合 理内容,构建的一种综合的、辩证的实在观。它突出了整体论的、系统论的、过程论的、能动性的和 显现主义的物质实在性。并以“生命”为中介,统一了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理论实体”与自然 实体、可见物与不可见物等实在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对立。  相似文献   

7.
骆长捷 《北方论丛》2011,(1):129-133
关于重大哲学问题所产生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在哲学史上屡见不鲜。随着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兴起,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争论也出现了"语言学转向"。近年来,一种"准实在论"观点悄然兴起。这种准实在论试图在综合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优点的同时,避免双方所面临的问题。这一新的理论引起英美学界的广泛关注:它一方面招致了一些批评和反驳,另一方面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结构与能动性关系问题是社会科学中一个长期的热点问题。方法论个体主义、方法论整体主义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批判实在论从动态的、开放的、多元的视角对这一问题重新认识,它超越的理念——历史时间性原则、分层与涌现特征,无疑是对以往二者关系认识的一种突破。这种突破对于解决主体与客体、社会与个人、宏观与微观等范畴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科学实在论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揭示了为科学实在论辩护的论证策略的困难所在 ;分析了反实在论和非实在论对实在论的诘难以及这些诘难本身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实在论陷入困境的内在原因 ;提出了实在论未来发展的三种可能的出路 :超越现实 ,走向可能 ;超越分割 ,走向整体 ;超越实体 ,走向语境  相似文献   

10.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在学术领域内独树一帜,主要是由其经济学方法论使然.他们的经济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如下观点:极端的个人主义,激进的主观主义,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解释学的倾向,坚持因果发生的本质主义,坚持方法论的实在论,后期向演化经济学转向.这些特点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使得他们在看待经济问题时不同于主流经济学,并使自己沦为异端.由于他们拒绝数理模型,也使得他们难以进入主流经济学的视野之内,从而失去发扬光大自己学术观点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信息实在论否定了将实体物质作为基本本体事实的物质实在观,在更深层次上将世界的本质归于信息。信息本质上表征差别,差别作为原初的关系结构先于物的个体性存在,是物之为物的逻辑前提。信息实在论本质上属于结构实在论,但兼容了本体结构实在论与认知结构实在论两种理论立场。物联网技术与量子物理学理论为信息实在论提供了确证。  相似文献   

12.
巴斯卡推出自由辩证法的目的是想完成马克思计划写一本辩证法专著的遗愿。巴斯卡从批判实在论的哲学立场出发,对辩证法理论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新的梳理与阐释。巴斯卡指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由同一性、否定性与总体性三个部分构成;而批判实在论的辩证法体系由非同一性、真正的否定性、开放的总体性、转变社会的能动实践性四个部分组成。巴斯卡把辩证法定义为缺失之缺失。辩证法当代价值的阐释路径体现在三个核心命题之中:缺失是辩证法理论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是自由的逻辑;辩证法的真理就是人类的普遍解放。巴斯卡强调,马克思的自由解放规划是辩证法的核心价值观。巴斯卡开创了阐释辩证法的新角度,把辩证法视为对自由的追求,用批判实在论的话语重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践意义,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现代西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的解决,是有着特殊的方式的,通常的观点即认为是融合的观点,未必是恰当的解决方式。本文从争论的实质与两派发展的趋势论证了这场争论的解决方法,认为,对科学理论的认识,需要反实在论的观点;而对科学实践的理解则需要科学实在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马克思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作溯因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中引出马克思建立在分层基础上的“本质实在论”(分层本质实在论),并由此出发,对马克思的理论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  相似文献   

15.
反实在论是从两个途径对实在论发难的:一是否定某些论说(例如伦理)的语句不具有真值;二是否认语句有客观的潜在超越证实的真值,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提出了三个基于语言理解的反驳,这一反驳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中期以来,科学哲学界针对亨普尔科学说明模型中的问题,提出了因果实在论的说明理论、建构经验论的说明理论、自然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的说明理论.这些当代科学说明理论及其模型中所存在的一个根本分歧在于本体论承诺问题,通过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当代语言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围绕着语言的意义问题而展开的,其争论的焦点是语句的真值条件是否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实在论坚持以真理概念为基础的真值条件语义学,而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则坚持以证实概念为基础的辩明条件语义学,两种理论的分野在于是否接受二值原则。其中反实在论以抛弃二值原则,诉诸直觉主义而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色,体现了某种革命性变革,具有深远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政治经济学:范式革命与异端的综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经济思想史上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是又一次大的分水岭 ,它将加快一种新型经济学的诞生。这种新型经济学将以新奇和意义内生为纲领 ,以批判实在论科学哲学的发展为媒介 ,通过异端经济学各流派的创造性综合 ,实现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范式革命 ,这就是本文所定义的“新政治经济学”(Neo -PoliticalEconomy)。新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不仅将使政治经济学重归经济科学的心脏地带 ,而且也将导致政治经济学已有的传统出现重大的范式转变 ,中国经济学家有可能对此做出独特和原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布希亚以符号统治为视角深刻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消费社会,建构起一种消费社会的符号批判理论。布希亚对启蒙的参照理性和现代主体所进行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这一批判在清算前者的先验主义、绝对主义以及意识哲学等消极特征的同时,错误地走到了另一极。在布希亚的批判理论中依然可见客体主义的偏见、文化主义的霸权、极端相对主义的怀疑论以及实在论的残余等等,深入反思和批判这一理论的局限性无疑有助于我们更为合理地认知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智能时代,“物”与“人”借助新兴技术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此背景下,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兴起了一股被称为“新唯物主义”的理论思潮。新唯物主义思潮以后建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人类主义为思想背景,其内部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和侧重点,可划分出三个流派:(1)生机新唯物主义;(2)能动实在论;(3)思辨实在论及物导向本体论。新唯物主义思潮挑战了传统的二元论框架,关注“物质性”“能动性”以及人类和非人类实体的关系,不失为一种具有启发性的理论视角。但与形形色色的“新唯物主义”一样,当代新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具有相似的历史情境和论证逻辑。面对数字智能时代社会关系结构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亟须对其做出批判性的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