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农业部固定观察点数据和内生转置回归模型评价了劳动力外出对农业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动力外出提升了土地边际产出。不过,稳健性检验也发现,劳动力外出对农业效率的影响存在衰退效应,在劳动力外出前3年对农业产出的影响较大,3年后其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递减。而通过追加化肥等投资来替代劳动,则是农户维持粮食生产、提升农业效率的主要途径。这要求我们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培养职业农民、发展循环农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途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1、转移进程加快。劳务收入快速增长。调查表明。劳务输出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全县劳务输出的数量和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长。据抽样调查显示,2004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约占全部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5.34%,比2000年的23.76%提高1.58个百分点。外出农村劳动力全年人均寄回带回现金达3989.71元,比2000年增加741.88元.增长22.8%.  相似文献   

3.
随着第一轮土地承包的即将到期.中央又提出在原有耕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提倡推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允许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有尽可能大的产出,更好地贯彻落实好中央的指示精神,我们随机抽选了黄浦村五组对其1996、1997年的土地承包进行了调查.该组总农户44户,总人口117人,总劳力68个.总耕地356.54亩,其中承包耕地288.42亩。现在主要问题:一是种田劳力正在逐渐减少,外出经商、打工者增多。44户中从事种田的劳力为ti4人.占总劳力64.7%.所占比…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非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格局。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村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露。一是已经稳定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民既想长期占有土地,不愿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以达到保障土地承包权益的目的,又不愿增加投入,精耕细作,土地产出经济效益率低下的情况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基于685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个人及家庭特征、就业能力、就业风险、就业环境及就业条件等对其逆向回流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年龄越大,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越低,务工单位拖欠工资与签订合同情况越差,城镇政策体制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越差,理想工作的择业门槛越高,外出务工劳动力越倾向于彻底逆向回流。因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应积极发展城镇第二、第三产业,改善城镇就业环境,降低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务工的就业风险,同时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张全红  周强 《统计研究》2019,36(10):17-29
2014年以来我国开始大规模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科学估计该政策对我国贫困人口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和2016年两期数据,以贫困线为断点,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贫困人口在家庭纯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家庭人均消费、生活改善和外出务工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精准扶贫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户家庭的纯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水平,降低了人均消费支出和外出务工比例。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健康状况更好的贫困人口受到的政策影响更大,表明精准扶贫的政策影响具有异质性。这也提醒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时要对因病致贫家庭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7.
一、进城农村劳动力再转移的必要性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成为这一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特点,外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近一半进入了大中城市,这种离乡离土的异地转移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徐强 《江苏统计》2000,(8):10-11
中西部地区 ,农民外出务工和经商形成规模。出现了一些外出农民倒贴价钱让别人耕种自己的田地的现象 ,也就是农民土地使用权转让交易的负价格。本文对产生负价格的原因进行了客观、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对其纯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四川是外出劳动力最多的省份,农村劳动力转移达1300余万人,其中转移到川外的有600万人,广东沿海地区300万人。但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国内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以及外出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方面,我们观察到出川民工的就业存在六个方面的挤压力。抛砖引玉,以期决策者“远见于未萌,避危于未形”。并根据西部大开发的形势,特别是四川省委、省府“三个转变”经济发展新思路,指出我省农村劳动力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0.
正土地是最基本的农业要素,土地问题事关"三农"的根本,科学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意义。然而,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许多地区出现了土地闲置、抛荒的现象,迫切需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现阶段我国土地流转存在思想观念制约、缺乏保障机制、流转方式不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动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摘  要:西部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是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影响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推-拉”因素的分析,探讨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原因;并根据重庆市实地凋研数据资料,以家庭为分析单位,利用Probit模型回归分析了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及利农政策对回流发生的影响大小。最后,提出现阶段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皖北农村劳动力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得出以下结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性别差异集中体现在收入方面,收入差异是由职业结构差异和性别差异造成的;跨区流动、进城务工是农民提高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欠发达地区应通过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13.
以增收为主要目标的农民外出务工,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户家庭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发生变化的驱动因子。通过CHNS数据的匹配构建了微观面板数据,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种植业流动资产投入、总资产投入以及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表明,种植业生产规模较小的农户家庭可能会因为家庭成员外出打工而增加流动资产的投入;而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家庭,可能会由于外出打工而减少种植业方面的流动资产投入;外出务工对小规模农户家庭种植业生产总资产投入作用不显著,但对大规模农户的总资产投入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劳动节约型和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对种植业全要素生产率做出重要贡献的背景下,农民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种植业生产率的提升。建议未来应准确把握农户特别是种植业生产专业大户的外出务工动向,以及农业生产结构、耕地面积及投入的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从1982年开始,青田县每年除了有2000-3000人出国以外,更多的人在国内市场大显身手,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外出务工经商大军,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据对1993年我县外出人口的初步调查,外出人口达8.76万人(不包括出国),占全县总人口的18.l%,其中男性533万人,占外出人口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长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规模较小,难以进行土地规模经营。文章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土地规模经营模型,以河南豫东农村地区土地经营的劳动力投入和种植面积为样本数据,模型估算出当前农村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合理数量。模型分析结果认为当前农村需要转移大量劳动力才能够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村地区应加快城镇化建设,引导劳动力转移,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建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才能够有效推动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继农业直补后的又一重大惠农政策。但新农保制度却是中国几干年来绝无仅有的,是一个全新的事务,其实施过程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因此会存在诸多难以预期的问题。;京山州南宁县符合参保率高、推广顺利、农村人口比重大等特点,同时该县也存在库区移民、农民土地被征用、外出务工人口多等典型问题,总结好南宁县的经验,有利于四川新农保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胡枫  王其文 《统计研究》2007,24(10):20-25
 摘  要: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为劳动力输出地带来了大量汇款,这些汇款甚至超过了当地的财政收入。在本文中,我们利用最近所做的农民工汇款问卷调查数据来分析影响农民工汇款的因素。因为关于汇款量的调查数据处于不同的区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所以我们利用区间回归模型来对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打工收入、农村老家的非汇款收入、农村老家的耕地数量以及农民工的年龄对汇款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民工的转移成本、是否全家一起外出打工、是否有失业经历以及是否接受过大学教育对汇款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现行农村土地政策的局限性日益显露,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现行土地政策造成土地分割零碎,使土地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 二是制约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家庭经营使土地分割零碎,决定了农业生产只能以手工操作为基础,先进的生产工具很少得到应用,农业机械化程度难以提高。同时,农村青壮年是学用科技的主力军,但这部分人多数都外出务工,给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加了难度,使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我们建立了集聚经济理论和要素禀赋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向外转移的城市产业问题。在逆城市化过程中,在集聚经济的作用下,城市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供给增长缓慢,其相对价格上涨;密集使用相对价格较高的要素的产业,包括土地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城市中的比较劣势产业,被迫逐渐转移出城市。我国产业关联度较高的重工业共23个行业可被确定为土地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分布在全省29个县(市、区)的2400户农户中7570个农村劳动力的抽样调查:1999年广东农村劳动力中当年转移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比重为6.4%,扣除当年返回农业的部分,净转移所占比重为5.7%。若按此推算,全省当年由农村转向农业外以及外出就业的约有180万人,比上年减少12万人。1999年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转移速度减缓,初显周期性回落态势历年的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增长态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变化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紧密相关。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