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同一生产部門內,生产同种同质商品的各生产单位,因物质生产条件不同,劳动生产率有高有低。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生产单位,在相同劳动时间內能生产出较多的使用价值,按社会价值实现,就会得到较多的价值。这多得到的价值是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由本单位支出的劳动所多創造的呢?还是在商品实现过程中由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单位所創造的价值移转过来的呢?与此有关的是,反之,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生产单位,在相同劳动时间內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较少,其每一使用价值的个別劳动消耗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多消耗的劳动时间形不形成价值呢?对这个问題,学术界是有不同看法的。由于对这个基本问題的看法不同,在按劳分配和价格形成等问題上就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的主  相似文献   

2.
卢希悦 《东岳论丛》2000,21(5):25-29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仍是商品经济 ,所以 ,商品价值决定理论 ,仍是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最深层的核心性理论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是从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过去劳动时间与活劳动时间、原来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再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可核算的现实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过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七个方面的矛盾运动中 ,科学地揭示了商品价值决定的全部涵义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国际劳动价值论初探晋方鼎我们认为,马克思国际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可以作如下概括: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生产该种商品的世界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必须以国际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具体应包括这样几点:1、世界平均必要劳动以世界平均必要劳动...  相似文献   

4.
骆耕漠同志为了宣扬他的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已经消亡的观点,在所谓对经典作家所说的商品价值关系“展开严密的科学讨论”的幌子下,对商品经济提出了这样一个独特的定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私有的个别劳动对社会总劳动的关系,只能‘经过市场’,采取自发的交换方式来体现,其结果必然表现为生产物之间的神秘的价值关系。”他从这个独特的定义出发,去区分什么是商品交换,什么是非商品性交换,去探索“商品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关于国际价值和国别价值的讨论中有不少误区。要计算某商品的国际价值,需要将超过国际水平的发达国家的国民劳动的强度和生产率与国际水平作比较,确定一个换算系数,再用这个系数乘以发达国家的生产时间,然后再与处于国际水平的国家的生产时间进行平均或加权平均。在世界市场上,两国的商品都可以按照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但只要其中一国商品的竞争乏力导致其必要劳动时间进而国际价值被高估,该国就会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剥削一方,两国的商品交换就不再是等价交换。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团结起来采取各种措施,如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等,并注重发展本国企业,才能对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施加更大的竞争压力,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和价格问题,已日益引起我国经济学界的重大兴趣。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和价值是否日益接近,趋于一致?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格基础,是个别价值还是社会平均价值?生产价格、平均利润等经济范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存在?第三、随着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价格水平应该采取稳定还是逐步降低的办法?现在把有关这些问题的主要论点介绍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两种涵义不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一是讲“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下简称为必要劳动Ⅰ);其二是指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为满足一定社会需要应分配于某一生产部门的总劳动时间(以下简称为必要劳动Ⅱ)。关于这两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我国经济学界大体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必要劳动Ⅰ决定商品的价值,必要劳动Ⅱ制约价值的实现,另一种则认为两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这两种观点可分别概括为单一决定论和共同决定论。我认为,前一种观点更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以下试从三方面加以论证。一、从马克思的一贯论述来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从而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是一贯加以区分的。他在分析价值量(包括剩余价值量)的决定时,所涉及的仅仅是必要劳动Ⅰ,只是在考察价值量的实现时,才引入对必要劳动Ⅱ的分析,其基本思想是:价值是由必要劳动Ⅰ决定的,但如果社会实际耗费在某一生产部门的劳动总量(即必要劳动Ⅰ的总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还存在利润。但社会主义经济中是否存在平均利润范畴?社会主义经济是在什么原则、什么条件下讲求利润?社会主义的利润与资本主义的利润在本质上和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地位与作用上有些什么不同?应当怎样正确地看待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润?这些都是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理论问题,很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作者马正同志在他的文章中提出:社会主义存在“高级平均利润率规律”,认为社会主义的“高级平均利润率”应当高于资本主义的平均利润率,并且是不断提高的;每一枚资金都能够取得而且也应当取得“高级平均利润率”所规定的利润。他还认为,利润率高的企业,经济效果就大,利润率低的企业,经济效果就较差,利润越高就越能满足社会需要,违反了“高级平均利润率规律”,也就必然违反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高级平均利润率”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罗盘,按照这个罗盘的指针,应当选择“高级平均利润率”最高而且提高较快的方案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他还指出,应该按照原来生产资金的多少分配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社会主义的商品价格不是以价值为基础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工人创造的价值与农民创造的价值是基本相等的。在投资效果问题上,他主张个别生产价格愈低的方案,经济效果愈大。马正同志所提出的这等等问题,我们认为都值得进行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国家和企业对劳动者实行按劳分配仅是依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分配给与之相当的货币工资吗?劳动者按劳分配仅是一次吗?否。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一、社会主义劳动者必要劳动的实现形式劳动者必要劳动是用于劳动力再生产而进行的劳动。必要劳动的生产耗费需要得到补偿,凡是用于必要劳动补偿的产品价值部分都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必要劳动的实现形式是什么呢?一般  相似文献   

10.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政治经济学对商品下的这个定义,在近代社会里,应该说是对的或比较对的。因为那时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劳动生产率不高,社会产品不太丰富,一般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日  相似文献   

11.
一、应该为价格规定寻找科学根据价值规律是由价值来决定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而价值的实体是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这就是说,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要按照社会劳动的必要消耗量来进行。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其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地区价值”的理论立足点谈起有人认为,我国国内市场是统一的,同种商品的价值只能由一种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同种商品可以有种种不同价格,但只有一个统一的社会价值。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同种商品可以有不同的社会价值。关于地区价值的观点,正是以同种商品具有不同社会价值作为理论前提的。现就从这个立足点谈起。同种商品在不同情况下会由不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从而有不同的社会价值,不同的价值量。马克思指出:在世界市场上,“国家不同,劳动的中等强度也就不同;有的国家高些,有的国家低些。于是各国的平均数形成一个阶梯,它的计量单位是世界劳动  相似文献   

13.
略论精神产品的商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系中,精神产品是否具有商品属性?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弄清什么是商品及商品属性,分析精神产品是否符合商品的质的规定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判断一个对象是不是商品,不是看它是不是物品,而是要分析它在运动过程中,是否通过产品的交换反映不同的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具体地说,一要看它有没有使用价值,二要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三要看它是否用来交换。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有交换,也就不会有交换价值,价值就无从谈起;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没有一般人类劳动凝结于其中,也就不可能存在价值实体;最后,即使是既有使用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如果不是用来交换,而是用于施舍、赞助、馈赠、或自用。也就不存在以价值为尺度决定其交换比例的问题,无须在交换中透过千差万别的具体劳动比较同一的抽象劳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在经济体制上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这就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产生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探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关系,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市场经济具有利己与利他双重伦理要求市场经济源于商品经济,是劳动分工和商品交换的普遍化。商品交换的双方都必须是独立自主、能够作出自由选择的商品所有者,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交换的达成完全出于双方的自愿而排除其他超经济因素的干扰。随着商品交换的普遍化,必然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述商品的价值量时,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定义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并且指出:“只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资本论》第一卷第52页)后来,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品上只使用必要劳动时间,而且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上。”(《资本论》第三卷第716页)于是,他得出结论是:“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研究──读《资本论》的一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客观上存在着一般规律,这些一般规律主要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研究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存述为:某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引全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必、须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含义是: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劳动者生产的主观目的和社会主义生产的客观目的进行了分析,指出全部产品必然为劳动者所消费,从而自主劳动者付出的全部劳动对他们来说也必然都是必要的。这是不是分净吃光,不需扣除生产资料消耗补偿和积累基金?不是。但,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内涵,即社会总的新增产值职能用途,不存在对上一生产周期生产资料价值补偿问题,只包括个人消费基金、公共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同时如果不是从静态而是从生产过程反复更新的运动角度看,最终也只能是提供劳动者个人消费基金和公共消费基金。作者还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必要劳动本身所规定的职能和劳动力二重所有权关系论证了必要劳动划分为个人必要劳动和社会公共必要劳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在"终极"意义上有其天然合理性,引入将来时态及潜劳动概念,可以解决科学技术和生产资料"创造"价值等等难题;商品价值不是单方面确定的先验的实体,而是不同主体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只存在于商品交换之中,可以用社会劳动量(有效劳动量)来评定或表现。要确立劳动表现为商品价值的科学提法,摈弃劳动"创造"价值的不科学说法,强调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劳动交换,这样可扩展商品的范围,为交换而进行的劳动及其结果就都是商品,都可表现为商品价值,这样有关商品价值源泉、价值决定等等争论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虚假的社会价值的定义是明确的。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形成的虚假的社会价值,既不是来源于自然瀑布推动的个别劳动价值,也不是由流通领域产生的,它是由消费者过去劳动的价值通过交换转移过来的。虚假的社会价值有真实的价值来源,但不是由现在劳动生产的。高于平均有机构成的资本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利润,同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形式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也是一种虚假的社会价值,可以称为资本级差地租。辩证认识虚假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价值(价格)溯源入手,扼要阐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内容,认定它是科学的价格决定原理,有三个层面:其一,价值规律,对于一般劳动产品,价值决定价格,而人类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其二,生产价格理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产价格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决定,而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市场价值)为中心,由供求关系决定;其三,地租理论,对于土地等非劳动物品,其商品形式的价格现象是类似地租的收益资本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