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育的意义及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李丽一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审美意识的教育。中学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其中美育是这个整体的重要组成部份。然而,普遍的情形却是许多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轻视甚至排斥美育,其所以...  相似文献   

2.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长期来,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要进行德、智、体几方面的教育还是比较明确的,虽然在贯彻中仍右偏颇之处,但从总的来讲,这几个方面人们还是承认并重视的。但谈到美育,似乎有人认为不那么重要,在实践中更显得可有可无,似乎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是无关大局的。多年来,事实证明,忽视美育不仅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有时还严重地影响了德育、智育、体育的进行,出现了人才畸形的恶果。因此,提倡美育,加强学校中的审美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了。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既不赞成古代重德育轻智育的教学,也不同意近代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而是推行“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学原则,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实施。梁启超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现代人”,现代人应该是“知”、“情”、“意”三方面全面发展的。梁启超提倡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德育以养成青年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注重智育以养成其能力;兼顾体育和美育以养成尚武和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4.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各自有着独特的功能,应该四育并行,不得偏废.美育对开发右脑潜能、拓宽思维领域、完善智能结构三个方面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美崇高的情感,善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美育人对青少年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只有弄清美育过程的特点,按其本身固有的规律办事,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那么,美育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它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因为德、智、体各育都有美育的成分,所以美育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过程有相同的一个方面。即美育既受党的教育方针所制约,也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既为实现普通教育目标服务,也为培养个性  相似文献   

6.
美育对完全人格塑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的素质要达到较高的层次,就必须接受全面的教育。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构建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德育培养人的高尚道德准则,智育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体育锻炼人的强健体魄,美育陶冶人的审美品位,劳育使人掌握高超的技能。人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德、智、...  相似文献   

7.
大学要加强人文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育的重要日程。其主要作法是: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寓于大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心育等素质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培养人的认识、感受、体验、理解和鉴赏美的能力。美育和德育、智育共同构成精神文明。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必须在抓德育、智育的同时,抓好美育。要使每一个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就要解决教育内部的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美育的相互关系问题。这四者的作用不同,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不可或缺。下面想着重谈谈加强美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当代美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及现状不管是从中国还是世界范围来看,在学校教育中专门开设“美育课”都是一个新鲜的提法.德育、智育、体育、甚至劳动教育都有相应的课程安排,但美育却没有.美育是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学生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同时促进其德、智、体、劳诸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而中、小学现行音乐和美术教育显然远远不能等于美育,音乐、美术课等也不能等于美育课.  相似文献   

10.
古代的美育,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补充手段;其特殊性质和特殊使命都远未明确.近代西方的美育思想,反映了人的觉醒和资产阶级要求获得人性和谐发展的强烈愿望.我国近现代的美育理论不仅认识到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更加重视对美育的特殊性质与特殊使命的探索.就其特殊性质而言,美育是形象教育、情感教育、快乐教育.在当代,美育的具体目标应当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培养审美能力,二是陶冶性情,三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美育的具体目标体现着美育的特殊使命,即关心和发展人的感性,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美育对人的智能开发至关重要,但把美育看成艺术技能的培养,将美育与其它教育课程割裂开来,用艺术比赛代替美育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审美教育的正常发展。本文从德育智育体育都离不开美育;美育要体现在教育的各个层次和方面;加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美育要融于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德智体美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思想,全面贯彻这一方针在当前就是要“加强美育”与“实施素质教育”。本文从美育与审美需求、美育与素质教育、美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探讨了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审美能力问题;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关系问题,阐明了实施美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包括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其中,美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战略的不断推进,美育问题被越来越多学者予以关注并加以研究。“艺术美育”强调实施美育诸多途径中的一种——艺术教育,高校实施艺术美育的主要途径是面向大学生开设艺术美育通识课。基于对我国高校美育研究成果全面的梳理,发现真正有针对性地、以“高校艺术通识课”为专题研究的成果并不丰赡,实践应用上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较少,缺少对高校艺术美育通识课的现状实施分区域、分类型的细化调研。  相似文献   

14.
美育的实践已有极为漫长的历史,而美育一词的提出则是在近代,是德国浪漫主义剧作家和诗人席勒在其主要的美学著作《美育书简》里创造出来的。在此之后,美育在西方引起了社会更加高度的重视。在我国,是王国维、蔡元培最早提出了美育的主张。1922年,蔡元培根据他的新式教育理想,提出了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主张。他将美育的范围划为三个方面,即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并且,还亲自规划了实施全民美育的蓝图。  相似文献   

15.
只有弄清艺术教育真正的涵义、构成和作用之后,才能探讨艺术教育的层次地位;只有在形成合理构架的教育系统中,才能找到艺术教育恰当的层次地位。要形成有合理构架的教育系统,就不能忽视甚至排除美育在教育系统中应有的地位。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形成的五育构架的教育系统才是合理的。在这个合理的教育系统中,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找到了自己恰当的地位。这对完善教育、完善美育、完善艺术教育本身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激烈的国际竞争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在德、智、体三方面,美育也同样占有重要地位。而艺术教育在美育中处于核心地位,高校重视艺术教育与否,将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从艺术与审美教育、艺术教育与两个文明建设和艺术教育与其它文化教育三方面,来探析当前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今国际间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与科技人才的竞争,说到底即教育的竞争。人才的教育与培养,首先是人格的塑造。而美育在其中起着不同于德育、智育、体育的、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本文拟就美育在大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意义谈谈粗浅的看法一美育与人格塑造的关系美育与人格塑造的关系是什么呢?人格塑造是审美与教育的结晶。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大学教育就是通过美学理论和审美经验的传授.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并通过审美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①也就是培养学生“艺术的掌握世界…  相似文献   

18.
赵坤鹏 《新天地》2011,(10):42-43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特别强调“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规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把这些具体目标与内容落实到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各个环节,将这些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扎根于习惯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研究了美育与德、智、体、劳各育的关系 ,探讨了美育对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整体办学效益的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命视野中全面发展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发展教育包括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四育”是身心和谐发展、真善美人格完美统一的要求,为生命发展所设计,但现实中的教育却偏离生命,疏远甚至遮蔽生命。因此,必须把全面发展的教育置于生命的视野中进行反思和重构,寻找教育的生命“家园”,走向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