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过去在分配方式的选择上,我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原封不动地照搬马恩的产品经济型按劳分配模式,并把它作为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而极力排斥按资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社会主义实践在历经挫折而抛弃产品经济模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之后,资本等生产要素必然要参与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要结合起来。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纯粹形态的按劳分配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进行重大的创新。一、重新确定按劳分配主体马克思明确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  相似文献   

2.
任太增 《学术交流》2005,3(12):76-80
对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权衡体现了人们的分配观念,分配观念上的变化体现在收入分配方式的变化中,与分配方式的变化相一致,我国的收入分配观念经历了如下变迁过程违背按劳分配原则的公平优先→按劳分配原则下的公平优先→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下的兼顾效率和公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下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要素贡献分配下的初次分配体现效率,再分配体现公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原则.要坚持这一原则,笔者认为,必须弄清楚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与按资分配、与工资奖金(分红)等形式、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关系.为此,本文试对以上问题作一些理论探讨.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按劳分配的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又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作了较完整的阐述.马克思的设想是,在未来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就是在社会新增财富中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余下的消费品按劳动者的劳动量来分配.其实现形式是给劳动者发劳动券,劳动者持劳动券领取消费品.但这种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按劳分配形式由于现实经济条件的局限,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从未完全实行过.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曾实行计划经济的模式,那时实行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由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以货币工资形式对劳动者进行统一的计划分配.从理论上讲,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4.
分配问题始终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它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是经济发展最重要、最深厚的动力源。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并处理好这个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既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遵循的分配原则,也第一次把按生产要素分配写进了党的纲领性文件。本文就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问题作些浅探。一、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市场机制的一致性从经济运行机制来看,可以说,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5.
谈谈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国分配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前,我们在理论上把按劳分配作为唯一的分配原则,反对一切非按劳分配的方式。为什么会把一切非投劳分配的方式排斥在外呢?这和我们对马克思理论的教条式理解、不完整理解、甚至误解有关。按照(资本论)的分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新创造的价值,即社会总产品价值中扣除补偿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之后的…  相似文献   

6.
王佐旗  朱正国 《探求》2000,(3):18-20,26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推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4个基本环节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生产不再是简单的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按国家的指令计划而生产,交换不再是简单的产品交换,消费也不再是原来平均的、同一层次的积蓄型消费,生产、交换、消费及其所对应的理论都在蓬勃发展。分配则从名义上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平均主义的计划分配方式转变到现在的接提供的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市场方式。其理论经历了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到现在的按劳动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转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按劳分配的比重似乎越来越…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先后提出了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调劳动者和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保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彭必源 《探求》2002,(2):51-52,66
产权只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前提 ,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按生产要素分配只能以生产要素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为依据。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特有的分配方式 ,在计划经济和自然经济条件下不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敏  王婉玲 《唐都学刊》2000,16(3):77-80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分配模式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为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射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依据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燕 《学术交流》2006,1(5):61-64
目前,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不完全、生产要素泛化、分配的具体衡量标准不确定、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模糊、分配制度缺位以及缺乏合理实现分配的市场环境。因此,要通过提高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构建各种生产要素合理参与分配的制度环境、营造合理实现分配的市场环境等,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12.
"质与文"与"合理与合式"是韩非子和贺拉斯分别提出的两组相互对应、有相似之处的形式理论范畴。这两个范畴不仅表现了中西古代文化思想背景、世界观念、思维方式上存在的根本性分歧,而且也表现了中西形式理论在主体问题上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14.
"尊重"一直是被社会工作伦理高度强调的专业价值。但是,关于什么是"尊重"、如何在实务中体现"尊重",人们的理解并不相同,实践中有许多困惑。文中将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厘清"尊重"的内涵,明确其在社会工作伦理中的价值地位,同时就"尊重"在实务开展过程中的伦理诉求以及实践困境做一些探讨,指出日常生活中的"尊重"与专业伦理中的"尊重"的区别、在操作中产生困境的原因,进而试着提出解决的措施,以期对实务工作者的服务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16.
依法执政的宪政价值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政党制度是宪政理念和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也必然具有一定的宪政价值。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道路的有益探索,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程序化和法律化,从而推动我国宪政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依法执政是我国宪政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只有依法执政才能实现宪政的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  相似文献   

17.
According to Marxism, fairness or equity is concrete, evolving, and practice-based, and has as its ultimate aim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ull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man. Xi Jinping Thought on Fairness and Justice underscores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improving work styles, innovating the social governance model, and making social welfare and people's full and free development the point of departure and ultimate goal, in a fresh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st approach to equity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Guided by this approach,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hould break free of the traditional regimen, shifting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from bureaucratic management to shared governance and from the traditional rule of man to the rule of law. Through institutional measures and observance of the basic laws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we can build a new type of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among government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cademics and students, and society as a whole. In this way, all participants will find their proper place and realize their full potential, thus activating and enhancing the innovative capacity of higher education. Only thus wil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be able to modernize their governance systems and capacity.  相似文献   

18.
王平  顾伟 《社科纵横》2009,24(4):69-70,73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现阶段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在中国实行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是杜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该文在OBE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该专业毕业要求,进行反向课程设计,在已搭建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点,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的利弊,进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为情境学习绩效评价构建了开放系统。采用BP神经网络可以建立情境学习评价系统的数学模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情境学习绩效指标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将动态评价结果输入到BP神经网络模型中,则学习者情境学习绩效评价值就可以比较真实地表现出来了。这是基于神经网络技术,在情境学习理论指导下,对情境学习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