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翰·克劳斯顿是英国的亚马雷思小镇上的一位牧师,他的妻子比尔·玛丽亚是名护士。1854年,38岁的约翰·克劳斯顿患了食道癌,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在一个微风吹拂的黄昏,克劳斯顿对陪自己散步的妻子说:"我曾经对你承诺要陪你白头到老,请你原谅,现在我不能履行自己的诺言了。我有一个最后的心愿,就是希望在告别尘世前,帮你找到一个善良的男人,让他来替我完成爱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约翰·克劳斯顿是英国的亚马雷思小镇上的一位牧师,他的妻子比尔·玛丽亚是名护士。1854年,38岁的约翰·克劳斯顿患了食道癌,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在一个微风吹拂的黄昏,克劳斯顿对陪自己散步的妻子说:"我曾经对你承诺要陪你白头到老,请你原谅,现在我不能履行自己的诺言了。我有一个最后的心愿,就是希望在告别尘世前,帮你找到一个善良的男人,让他来替我完成爱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小野  倪妮 《现代妇女》2010,(8):34-34
1854年.38岁的约翰·克劳斯顿惠了食道癌,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在一个微风吹拂的黄昏,克劳斯顿对陪自己散步的妻子说:”我曾经对你承诺要陪你白头到老.请你原谅,现在我不能履行自己的诺言了。我有一个最后的心愿,就是希望在告别尘世前.帮你找到一个善良的男人,让他来替我完成爱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申敏经常对科里的护士说  相似文献   

5.
人物心语:中国人对学习有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意思是说由于知识是无穷尽的,人只要活着就要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我以为:人是“学到老,活到老”。意思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活着;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活着;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活的更有价值。——刘维奇  相似文献   

6.
贾丽娜 《现代交际》2014,(1):251-251
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幸福就是对好好活着的一种感悟,一个无可代替的理由。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福贵面对人的一生中所遭遇的种种苦难,他又是怎样勇敢面对最终为其"活着本身而活着"。余华通过福贵旨在寻找的某种生存方式,它经由"活着"二字召唤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本质——生生之美。  相似文献   

7.
尊严,是一个人最值钱的东西。经历了世上的风风雨雨,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到了垂垂暮年,人更愿意有尊严地活着。我认为,对待老人,最重要的就是尊重,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养好老人的尊严,才能让他们生活得舒心。  相似文献   

8.
生命与爱     
我们无法解释清楚爱的真谛,就像我们无法解释生命的真实,人们对生命的疑问是: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们对爱的疑问是:爱是什么?情为何物?对于爱,我们往往称之为喜欢;对于生命,我们往往称之为活着。生命是一种生物体从生到死、从小到大、从青到黄的全部过程,它对拥有者来说只有宝贵的一次,因此大多数人比受更珍重生命;爱是人类对人或物有着很深的感情,爱可以有很多种很多次,爱有深有浅有轻有重有真有假。有些人为爱而活着,当爱情破灭,便选择了自断的绝路,与爱一同泯灭。有些人为活着而不得不去喜欢,因为活着就需要满足…  相似文献   

9.
整整一年,我都永远难忘中秋夜那轮圆月,只因为在那轮圆月下,我学会了感恩。而人生,还有什么比带着一颗感恩之心活着更幸福呢?千百年来,月亮一直是文人骚客抒发情感、寄托思念  相似文献   

10.
滋润生命     
晓虹译 《老年世界》2010,(21):32-33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老,并不意味衰亡与将死,人生,不仅仅要承受苦痛,更要享受快乐。但凡活着,理应享受每一天。这里介绍的一些老人,他们的人生态度,可取,更可敬。  相似文献   

11.
坦然看生活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吁叹. 活着真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别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最有活力的社会学系之一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创建与一位美国传教士约翰·步济时(John S.Burgess,1883~1949)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今年全国两会,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分好社会财富这块‘蛋糕',促进社会公正和谐,让人民更幸福、更有尊严的活着。第二天,媒体几乎都用了最后这句话做大标题。温总理的话说到了人民心坎上,媒体人也是心有灵犀。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没心没肺,活着不累”,一是说傻里傻气、糊糊涂涂活着,就没有活得太累的感觉:二是不过分的要脸面,善做凡人,就能活得寿命长。这两句俗语,我觉得都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15.
她是中国第一位前往国际战场的女摄影记者,她用6000张照片见证了20世纪最后的那场战争,曾经是个年少轻狂的摇滚乐分子的她,如今脸上是一副经历了苦难才会呈现的平静。她说,生命是如此珍贵,世界上没有比幸福平安地活着更美好的事情了。她就是新华社的女摄影记者黄文。  相似文献   

16.
“做人难”,这句口头禅似乎已经成为千古不易的道理。细究起来,做人,不论是狭义的待人接物,还是广义的人之为人,立身处世,或者换一种更通俗的说法“人活着”,实在难得很。这感受,恐怕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拟古称谓)概莫能外的。演至极端,便生出了“人生即苦难”之类的说教。既然做人难,而人活着又必须做人(不愿做人的特例除外),于是乎便本能地盼望着“难”的反面“易”。对于易,几乎每人每事都有不同的预期  相似文献   

17.
无端欢喜     
正我们一出生就在一个陈旧的世界上,有许多游戏规则要遵守,否则就会出局。怎样活着,永远是活着的课题。人们无所事事的时候会想一想,想不明白的时候就放一边,等无所事事的时候再想一想,一辈子就过去了。年轻时我也想过:要么活得有意义,这个意义就是不断地给自己新的东西;要么死去,反正人迟早是要死的。后来我觉得这个想法完全错误。活着,是整个宇宙最宽泛的东西,所谓的意义和价值充其量就是一条直线,把另外的风景都弃置一边了,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8.
退休后更应该是精神的解放,“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着了,而且可以忘记年龄而活着,又怎能忍耐度日?每年一度,高中的几个同学都要来我的寓居之所看看,也是贾母情怀,怜贫惜老,慰问一番。今年又增加了一个当了企业家(也是我们班的唯一一个企业家)的同学。他看到我移居山里,诧异不已:“都这个岁数了,还折腾啥呀,能忍就忍得了呗。”好心,好愿望。我笑笑无以回答,好像也不必回答。  相似文献   

19.
记者一身的精华,大致集中在一副好眼力上。精彩见闻往往不是用笔,而是用眼睛写出来的。不幸我视力只剩下0.1,更不幸的是我辞谢了眼镜,居然很原谅很欣赏起这份近视来,怕是不大有救喽!近视眼有它的绝活儿——擅长省略。人总得在一堆目光下活着。有人就忙于服侍人家眼色,且依顺眼色去做人。一个眼色,足以传递或阻止一个喜悦,兴奋那么一回或惊吓那么一回。  相似文献   

20.
逍遥 《金色年华》2014,(10):5-5
一个人的舞台即使很少有人给自己鼓掌,自己也要好好的活出自己。一个人活着就是为了好好的生活,生活就是为了好好的活着。干百年来,瓦古不变的就是生活。活着,就有生活。即使无人为自己喝彩,自己也是自己的观众,为自己喝彩,努力的创造出自己的一片蓝天。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确,人活着就是为了生活。可能活出自己的最后都成了有所作为的人物。人生本就是经历的过程,谁能活出自己并且能好好的生活着才是最战功的人士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