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案情简介2002年5月,薛某与某私营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自2002年6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劳动合同中约定:任何一方违约提前解除劳动合同,须按劳动合同未履行期限,以每提前一个月赔偿对方经济损失计人民币250元.2002年8月30日,企业以薛某工作失职,生产报废产品等为由,令其停职检查,10月25日书面通知薛某限期上班.薛某接通知后于11月1日书面致函该企业,以其拖欠工资行为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侵害其合法权益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在知晓薛某真实意思后,于同月20日向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薛某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赔偿金5750元.2003年1月8日,法院依法以企业提起的诉讼属劳动争议、应经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为由,驳回其诉讼请求.企业遂于2003年1月14日向所在地劳动仲裁委提起仲裁申请,请求裁决薛某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赔偿金5750元.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近年来,劳动纠纷不断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劳动争议处理难度加大。与时俱进地做好当前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对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当前劳动争议数量上升、处理难度增大的主要原因2002年江苏省泰州市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102件,涉及劳动者4156人。劳动争议案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各类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继续快速上升,受理案件比上年增长的32.6%;二是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争议数量上升。2002年全市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争议1114件,占…  相似文献   

3.
许胜 《中国劳动》2003,(5):40-42
近年来,由于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不完善,劳动合同争议在整个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中所占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如何规范签订劳动合同,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关注的问题。一、签订劳动合同要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平等是指订立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平等原则赋予了劳动者表示自己意愿的权利,劳动者不必以为自己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者地位而不敢申张自己的主张,不敢要求自己的权益。自愿是指签订劳动合同完全是出于本人的意愿,不得采取强加于人和欺诈…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违约问题是关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法过程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劳动合同违约问题涉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共同利益,不容忽视。出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利益的价值角度,劳动违约金赔偿问题尤为重要,其中发生的违约责任需要确切的明晰指出,保护一方合法权益的实现,追加损害方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的范围明确劳动争议的范围,对于依法受理和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合法、及时、公正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总结多年来劳动争议处理的实践,明确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  相似文献   

6.
1987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在这个暂行规定中明确了该条例的适用范围为国营企业,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包括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及因开除、除名、辞退违纪职工发生的争议,构建了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程序,即调解、仲裁和诉讼,也就是所  相似文献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厅:你厅《关于职工因岗位变更与企业发生争议等有关问题的请示》(新劳仲字〔1996〕108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一、关于用人单位能否变更职工岗位问题。按照《劳动法》第17条、第26条、第31条的规定精神,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而变更劳动合同,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若不能达成协议,则可按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因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而变更、调整职工工作岗位,则属于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对于因劳动者岗位变更引起的争议应依据上述规定的精神处理。二、关于"限期调离"等引起的劳动争议是否受理问题。职工因被单位限期调离而与单位发生的争议,符  相似文献   

8.
案情简介 申请人李某于2007年5月18日到被申请人青岛某酒店管理公司处工作,双方签订了期限自2007年10月1日起至2008年9月50日止的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申请人的工资标准为4500元/月.双方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对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计算标准为乙方违约前6个月的平均工资乘以未履行期限(按月计算)乘以50%(最高不超过100%).2008年1月10日,被申请人以申请人"旷工3天,私拿被申请人处物品、扰乱被申请人处工作秩序,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了申请人的劳动合同.但被申请人未提供证据证明申请人存在上述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李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起仲裁,请求裁决:撤销被申请人2008年1月10日对申请人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支付违约金20250元;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3500元.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劳动争议处理实行“一裁两审”制,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委与法院两个不同机构先后对同一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处理。实践中,两个机构在把握是否主动审查仲裁申请期限、劳动者在60日内追索工资及加班工资的准予追索期间、劳动者被迫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可否获得经济  相似文献   

10.
<劳动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在当前的劳动争议案件中,由所谓的"事实劳动关系"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则越来越多,其本身所带来的不合法性和不稳定性给处理此类争议带来不小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198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仅受理国营企业劳动争议案件。1993年《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颁布后,将劳动争议受理范围扩大到中国境内的所有企业。相比之下,由于人事管理体制的原因,事业单位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措施相对薄弱,且还有一些盲点,需要着重研究加以解决。一、部分事业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表现1.劳动合同问题。首先是不签订劳动合同,尤其是工勤人员很少签合同;其次是合同内容不公平,例如在工资、休假等方面,双方权利和义务严重失衡,违反劳动法;再次是形式不规…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订立应把握十项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订立劳动合同是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第一道程序,因而也是劳动合同管理中首要的和关键的环节.从实践看,许多争议都是在劳动合同订立时隐藏下来的.因此,这个关口把住了,就能有效地避免无效劳动合同的出现,防止劳动合同争议的发生,稳定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胡霖 《劳动世界》2010,(12):84-86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我国三种法定的劳动合同之一,但不少人对其存在一些误解和争议,认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铁饭碗"、"终身制",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等等。本文通过对这些认识误区和争议的分析,探讨新《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劳动争议的范围 明确劳动争议的范围.对于依法受理和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合法、及时、公正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总结多年来劳动争议处理的实践.明确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相似文献   

15.
李向志 《中国劳动》2007,(10):51-52
劳动合同中的条款如果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属无效;如果劳动合同中的部分条款被确认为无效不影响其他条款的效力,此劳动合同只是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或法院确认。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的深入实施,对于扩大劳动就业、规范劳动合同签订和履行,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督促企业同劳动者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加强劳动争议处理,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制度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实行,劳动合同签订率逐年上升,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明显提高,劳动合同履行情况良好。集体合同制度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有效性逐步增强。参加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职工维权意识显著提高,劳动争议案件得到较好处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工资分配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朱维 《新劳动》2002,(24):48-48
这是一起因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问题引发的劳动争议。产生该争议的原因在于,公司不当地使用了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办法。公司向李女士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其本人是同意的。公司在计算李女士的经济补偿金时,似乎可以按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找依据。即按劳部发[1994]481号第五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以来,<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相继颁布实施,内容分别涉及劳动合同、就业、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标准等劳动法的重要领域.上述法律法规的实施,给劳动争议审判带来了全新的影响.本文以北京市法院为例,简要介绍当前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情况、问题和适用法律方面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因"跳槽"引起的劳动争议在不少企、事业单位频繁发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618所对违反劳动合同,擅自离岗的3名"跳槽"者,依法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跳槽"者赔偿就是一个案例。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618所的3名"跳槽"者都是1994年分配到该所工作的大学生,进所时,均与该所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1995年春节后,这3名大学生中有两名不辞而别。为此,所里派专人向"跳槽"者家里通报情况,并要求他们家庭协助做好劝导工作。尔后,该所再次发出书面通知,限期他们回单位上班,但这两人置若罔闻。在这种情况下,该所才不得不依法向西安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被诉人承担违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