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俗观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德茂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雅与俗”是由文化积淀而成的一组价值范畴,在今天的文化建设进程中亦是人们关注的理论热点。本文对“雅与俗”概念的历史演进状况作了梳理,对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了辨析。指出“雅与俗”指向两个层面,一是知识阶层文化和民俗文化,二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二是高雅与低俗的对立,是正直高尚与卑下丑陋的分野。 相似文献
2.
3.
胡建次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2,19(4):51-57
雅俗论在宋代诗话批评中首次得到充分地展开 ,其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高标去俗崇雅 ,将其视为诗作审美的普遍美学原则 ;二、辨分雅俗之别 ,执着于从不同角度对两者本质内涵及其特征展开论评和界定 ;三、倡导以俗为雅 ,探析从内在接通雅俗的必要性及其所内蕴的艺术审美机制。这深刻地影响了有宋以来的诗歌实践及其理论批评 相似文献
4.
在"大文化观"视野下,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中国古代"雅俗文化观"起源于奴隶社会,在儒家思想体系逐步完备并成为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之后,它实际上成为剥削阶级的真理标准、道德标准和审美标准.社会主义"雅俗文化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摒弃旧雅俗文化观鄙视劳动人民、排斥俗文化的观念与方法,科学揭示了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作者以李贽"异端"伦理思想对当时及后世雅俗文化的影响为视角,认为李贽以现实化、世俗化、生活化为主要特征的"异端"伦理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雅俗文化的发展,并促成了中国伦理思想由古代向近现代观念的转型,其敢于打破千百年相沿之是非,独出胸臆、敢言私欲个性和反对封建统治的战斗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大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我们在新世纪道德建设征程中进一步开拓新视野、树立新观念、步入新境界,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唐诗与宋词的传播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精华。从信息学角度看,它们也是成功传播的结果。唐宋文人在当时条件下,充分利用身边有限的传媒资源,进行了高超的传播艺术探索。他们注重新闻效应与名人效应,往往采用独特的载体形式,利用多种传播空间,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需要,对文字信息进行高质量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词始于唐而盛于宋,它是一种与燕乐相结合可以歌唱的新兴抒情诗体,词在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词的传播创作主体、内容、传播方式、受众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与两宋王朝所处的政治背景、经济条件、科技文化进步等社会因素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解读社会变迁对宋词传播的影响,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阐释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宋代歌妓与宋词之创作及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歌妓根据其妓籍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官妓、家妓和市井妓三大类。歌 妓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在宋人社交、娱乐活动中唱词侑酒。歌妓唱词与文人填词共同构成了词 文学的原生状态。在此过程中,歌妓向文人提供新声,乞要新词,并以自身的特质参与建构 了宋词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宋代私人藏书家甚多,他们的藏书也非常丰富.正是因为这些藏书家热心的收藏,才使得优秀的古代文化能够流传至今.书籍汇聚、利用及散佚的过程也就是流通的过程以及文本传播的过程,宋词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1.
12.
唐末五代的战乱摧毁了六朝以来的士族门第,泯合了士庶界限,形成文化的庶民化转向。北宋庶民士人群体的日益壮大及儒学复兴潮流造成士人的群体自觉,使之形成不同于唐代的新型人格形态。与之相应,士人的文化趣味也因其庶民背景及政治地位的上升而呈现出士、庶冲突的矛盾性,宋代士人对词的雅化正是对这种矛盾的调和。随着功利价值的甚嚣尘上,士人的审美趣味与庶民文化趋于合流,士人进行俗词创作,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士、庶合流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3.
涂光社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中国古代文学中雅与俗的对立早已存在,二者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雅文学虽然占据着文坛的主导地位,但它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雅俗文学在审美情趣上的分野,显现着不同文化层次上的追求。文学作品的雅俗共赏,是创作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15.
论宋词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兆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6):14-23
本文试图从词人群体的更迭、政治环境的变化、抒情范式的变革等方面来分期考察宋词的发展历程。两宋三百馀年的词坛,先后出现过六代词人群体,宋词的发展历程也相应地经历了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自注是词体结构的一个非常规部分,主要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它一方面受到作为笺释之体的注的影响和规范,另一方面决定于宋代词人的主体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宋词自注越来越受到词人的重视,内容得到了丰富,艺术也有了提高。宋词自注具有文体学、文献学以及阐释学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圭璋先生先后在朱祖谋《宋词三百首》原编、重编本的基础上编成《宋词三百首笺》和《宋词三百首笺注》,促进了《宋词三百首》的广泛传播。《唐宋词简释》则是对《宋词三百首》选词的补充和完善,其间体例和选词的变化,呈现出唐圭璋先生词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刘薇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6):16-18
唐宋词的意象研究一直是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十年来的意象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意象群体归纳和温庭筠、李清照等个体词人的典型意象研究上 ,尤其是对楼栏、月、禽鸟等大量读者耳熟能详的意象元件的归纳使唐宋词的意象研究逐步走向纵深。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