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设A为形容词,O为宾语,"A到O"结构的语义类型主要有五种:具体处所终点、抽象处所终点、时间终点、量度终点以及程度终点.从认知角度看,这五种语义类型是从"空间图式"向"非空间图式"投射的结果.可见,"A到O"结构反映了人们认知上的"终点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要与量词组合再修饰名词,而"两+N"结构和"二+N"结构则是由数词"两"和"二"直接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的一种结构.就语义方面而言,当"N"为组织机构类名词时,"二+N"一般表示次序,"两+N"表示数目的多少.当"N"为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时,在表示成对的亲属关系的集合名词前,只能用"两",不用"二";在与单称性的亲属称谓名词直接组合时,只能用"二",不用"两","二+N"表示次序.当"N"为名词性缩略语时,"二+N"表示次序,"两+N"表示计数.就语用方面而言,当"二+N"结构用来表示次序时,"二+N"结构常用来给事物命名,具有较浓的书面语色彩;当"二+N"结构用来计数时,它和"两+N"结构具有相类似的语用功能,即具有节律、简洁语言、复指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数量词 名词”结构中,多数情况下不可在“数量词 名词”间加入助词“的,”但有的情况下却可以。文章主要从量词的次范畴划分,对这一结构中能否加“的”做了描写分析,认为数量词和名词之间能否加助词“的,”除了取决于量词自身的一些语法、语义特点外,主要与量词在语义上跟数词、名词二者中谁结合更紧密有关。当量词与数词语义上结合紧密,以表示名词的数量时,一般数量词和名词之间可以加助词“的;”当量词和名词结合更为紧密,主要对名词起限定、描绘作用而不是重在计量,则数量词与名词组合时,中间不能加助词“的”。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程度性副词 非程度性名词"结构的研究侧重的是该结构本身的认知、语用机制,大多是在探讨该结构的合法性或误用问题,而对此类结构在整个语篇中的作用和发生机制探讨得却相对较少."程度性副词 非程度性名词"既是语篇中的人际意义表达的主要形式,也是人际意义磋商的基础,还是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该结构的使用,增强了语篇的评价功能,提供了人际意义进一步磋商的基础,显示了一种人际意义上的连贯.  相似文献   

5.
有些语法专著和文章认为,名词只要放在能愿动词的后面,就能活用为动词。我认为,这种提法和判断方法是不科学的。能愿动词后名词动化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我认为,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这仅仅是词与词的组合形式,并不表明语法关系,与名词动化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很受伤"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很"和"受伤"的语义基础相同;"受伤"与人的心理感受有关,有程度义;"很受伤"本身所特有的语用价值是其广泛流行和使用的重要原因;社会环境及人的心理对这个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于二价名词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句式变换法说明甄别二价名词的限制条件,进而分析"对(于)NPa的NPb"结构产生歧义的条件。由于二价名词本身类别的多样性,从而得出结论,即用语义特征分析该结构产生歧义的条件远不如从二价名词的降级述谓结构出发来的更为简明。  相似文献   

8.
借名造词法是指借用一个表示甲事物的具体名词来指称乙事物,从而造成一个与甲词语音、书写形式相同的新的具体名词的造词方法。本文详细分析了借名造词法的理据、借名或新词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及其与非借名(新)词的不同,指出了借名造词法的优点及其在汉语造词法中的地位,并对77个借名或新词作了扼要汇释。  相似文献   

9.
由于表述的需要,汉语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量词群体。量词群体在与名词群体搭配时,具有主导作用的名词在选择量词时具有优势。但在具体的语言中,由于线形组合的限制,名词也只能选择唯一的量词来组合。由于身份、地位、职业的不同,表述“人”这一概念的语言形式在汉语中迥异参差。这种形式本身的差别决定了在量词选择上不同,而某个量词出现的时间差也制约了称“人”名词选择的可能性。本文从历时的角度,考察这一组量词与称“人”名词(下文直接称为“人”)的搭配组合关系。主要考察某一量词的产生时间、搭配对象的选择和搭配对象本身的异同,并力图寻求其搭配格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中国古代身体观,"体知"所涵括的"身体能够知道"的义项与西方认知理论中"具身化认知"的新进展相一致,但不同于西方认知科学中向经验的彻底回归以及仅仅将身体看作认知的基础,"体知"也是在高层次上对事物复杂性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体知"之"知"在于"身体自然知-‘道'",则"体知"不是一个纯粹认识论的范畴,"体知"之"体"的动、名词区分,显示了作为隐暗维度的"气",这一"存有的连续"的一体之本然是"‘体知'何以可能"的本体论基础,同时,在此框架下,"身体自然知-‘道'"也体现出修身哲学中"不待修饰把捉"这一实践工夫的独特的理论内涵.因此,作为一个"新"词,"体知"能自然地相承于古代话语,又顺畅地契入于当代生活,可视之为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1.
“数 量 名”是现代汉语的常用结构。当数词为“一”时,出现在“名量词”位置上的可以是一些“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一 X N”结构。这三类词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名量词”语法位的职能:X不仅能发挥计量作用,还能描摹出N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和色彩。  相似文献   

12.
名量结构的合成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永芬 《殷都学刊》2001,(4):105-107
名量结构的合成词构词方式比较特殊,语义表达上也很独特.名量结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为附加式,其中量语素已经虚化,在词汇的概括义、音节搭配、修辞效果等方面起着一定的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甘露 《殷都学刊》2005,(4):8-11
甲骨文的处所词分为地方专名和普通名词、代词两大类。本文对处所词与方位词的结构类型、处所词的词汇意义、处所词与动词的关系及处所词的语法功能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上古产生的语法结构造词法虽弥补了语音造词法的不足 ,但由于不成熟 ,并未大量造出新词。时至中古 ,在语言内部运动和外部形势的刺激下 ,语法结构造词法显得十分活跃 ,新词的产生基本以这种方法为主。从魏晋时代的《世说新语》中出现的新复合词看 ,其结构形式丰富多样。这说明 ,语法结构造词法在这个时代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现代汉语词类系统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分现代汉语词类,应以语法功能为根本标准,并注重划分的层级性。首先根据词能否作句法成分,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根据独立使用的能力以及与其他词组合的能力分为独立词、半独立词和组合词。独立词只有叹词;半独立词只有拟声词;组合词分为体词、谓词、饰词、代词,其中,体词分为名词、数词,谓词分为动词、形容词、状态词,饰词分为区别词、副词,代词分为代体词、代谓词、代饰词。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和量词。  相似文献   

16.
《韩非子》中反义词不仅数量丰富,多达500余组,而且在类型、对应关系和分布上也显示出独有的特征。其语法类型特征主要是语法类型比较单一,主要分布在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三种词类上,以形容词为多,且有许多词语兼属不同的语法类型;其词义类型特征主要是词义涉及范围比较广,有时间、空间、名物、行为动作以及性质状态等多种关系的对立。对应关系的总体特征是不平衡,表现为音节对应上和数量对应上的不平衡,即除单音词与单音词相对、复音词与复音词相对外,还有单音词与复音词相对形成反义词的现象;除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外,还有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存在。分布上的特征主要是分布较为集中,大量的反义词连用和对用,以及在全书范围内散用反义词。  相似文献   

17.
储泽祥  刘琪 《学术探索》2012,(5):145-149
属于西南官话武天片的湖北仙桃话里,广泛存在着状态形容词性质的"X哒"结构式。该格式强调高程度的性状。本文首先描写格式的两类构成情况和准入限制,再讨论结构式的语法性质和句法功能,分析结构式的表义功能和内部分工。和仙桃话中"‘蛮’类程度副词+性质形容词"的高程度性状表示法相比,"X哒"结构式在生动性表达和情绪性评价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晓霞 《云梦学刊》2003,24(3):117-119
日语中有许多拟声拟态词,拟声拟态词有其独特的语义特征,拟志拟态词的语义不仅与词形存在对应关系,而且在具体语境中拟声拟态词可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同时发生了语义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19.
胡世文  徐朝红 《云梦学刊》2007,28(2):144-148
上古汉语“介”有名词和量词两种用法。《史记》“一介之使”是“一个普通的使臣”的意思,“介”为量词,有“微小”的内涵。作“宾方传话人”、“副使”解的名词“介”是与古代聘问制度相关的语词,其内涵随着这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量词“介”可能来源于名词“介”。  相似文献   

20.
“N·眼/口”这一对配同组配可以证明:形式上的配同组配反映语义特征的共性与差异。语义特征共性是配同组配存在的前提,而语义特征差异则决定配同组配存在的价值。“眼”与“口”不同语义特征也影响二者的语法功能,“口”因此具有准方位标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