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刘邦进行评价时,历来很多文人学者忽略了司马迁的"不虚美",而特别看中了他的"不隐恶",造成了对刘邦评价的尴尬。其实,像刘邦这样一个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稳定王朝的统治者,是很难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评价他的个人品质的。刘邦驾驭全局、举重若轻的雄才大略、审时度势的精确判断力、不拘一格的用人术、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气度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刘邦的狎侮、猜忌等性格缺陷是个性所然。我们今天评价刘邦,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才能得出可靠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重农抑商盛行的汉朝,司马迁的商业思想并未受到时代的限制,表现出了明显的进步意义.<史记>中描写了大量的商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有着不同的致富方法,他们对商业活动都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司马迁通过对他们形象的描写和颂扬,将他们的商业行为同社会、个人联系在一起,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在重农抑商盛行的汉朝,司马迁的商业思想并未受到时代的限制,表现出了明显的进步意义。《史记》中描写了大量的商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有着不同的致富方法,他们对商业活动都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司马迁通过对他们形象的描写和颂扬,将他们的商业行为同社会、个人联系在一起,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历史上魏公子信陵君、齐公子孟尝君、楚公子春申君、赵公子平原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从历史形象论出发,对四人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四人形象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历史对四人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6.
《史》,《汉》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之典范。比较而论,体例上,《史》发凡起例,创千古之业,《汉》完善定型,为不祧之宗;思想倾向上,《史》明天人之分,《汉》主天人感应;《史》通古今之变,《汉》调上下洽通;《史》成一家之言,《汉》尽圣人之道;人物塑造上,《史》明善恶,《汉》辨忠奸;《史》重传情,《汉》重传事;《史》重为人,《汉》重为文;《史》爱奇,《汉》重实;组织结构上,《史》神明变化,《汉》严填绵密;语言风格上,《史》错综成文,《汉》骈散一体;《史》雅俗共赏,《又》雍容尔雅;《史》笔端含情,《汉》不甚动情。总之,《史》为正史与杂史的巧妙结合,《汉》开后世正史一途;《史》为历史与文学的完美统一,《汉》开后世纯史一路。  相似文献   

7.
以项羽、刘邦这对人物形象为例,分析了司马迁心目中理想男性形象的性格特征,并考察了司马迁描写这些历史人物叙事过程中的理想愿望与现实当中的种种不足,进而分析出司马迁对这种困境或困惑的处理方式:“一手两笔”,体现出其塑造人物手法的高超。  相似文献   

8.
论《史记》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女性形象。她们或出身低微而富于远见,或影响了历史发展动态,或富于母爱,或沦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或生前有非凡之举,身后事迹被后世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浮生六记》男主人公沈复与其父、与其弟的比较分析,透视作品中主要男性人物独特的个性与形象,以期多视角、深入地认识封建社会中男性的人性与心理的复杂性,并进一步感知与把握《浮生六记》的审美意义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虽说最终归于失败,但展现给人们的项羽是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司马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写失败,又不以成败论英雄。正是从这一创作意图出发,司马迁通过典型的情节和细节,从项羽的勇武、谋略、情感等多角度精心刻画,使得人物性格极为丰满,栩栩如生。只有抓住这些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这篇佳作的精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传承家族史学家的批判精神,接续孔子作《春秋》,把握话语权,以道统抗衡政统,写作《史记》隐藏着史家的褒贬。司马迁笔下的项羽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同时,文中将刘邦与项羽形象从出身、行事、性格等方面相比较,似乎有抑刘褒项的暗示。然而项羽性格很多缺憾,尤其是私德、公德的不平衡,公德缺失,必然失败。文章对刘邦和项羽的同时批评,恰恰可以看出司马迁对新旧贵族的评判。这一做法反映了司马迁的精英意识。  相似文献   

12.
项羽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项羽形象包含了深广的历史内容,体现着社会人生的本质,他是分裂中挣扎的悲剧典型。透过项羽的文本层面,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身上饱含着作家的深情,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观照,项羽是戴有“人格面具”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在《史记》世家中塑造了众多诸侯形象。在坚持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的总原则下,司马迁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平实叙述与重点突出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方法,并且注重对诸侯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进行考察,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在汉初功臣世家诸侯形象的塑造中,司马迁注意并善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并在文章开篇就对人物的身份、出身背景进行交代,为其性格特点及发展演变做铺垫,从而形成了汉初诸侯形象塑造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尊重了女性,在<史记>中记载了一些平民女性形象,真实地展现了下层劳动妇女的生活、精神风貌.这些平民女性形象主要有:"品德高尚,富有母爱"、"为情为义,勇于追求"、"聪明贤慧,卓有远见"、"惟利是图,趋炎附势"四类.其中大部分平民女性形象具有跨越时空的人格魅力或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一些优秀的题材.而少数势利的市井妇人的行为既反映了市民阶层普遍的利益观,也为人物传记增添了许多滑稽、幽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红楼“四春”的命运,是贯穿《红楼梦》的悲剧基调之一。通过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出身与取名、性格、才能、归宿等四个层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进程中,贵族青年女子的种种遭遇及悲惨命运。她们的性格及命运归宿,似乎分别暗合了中国儒、释、道三大学派的思想理念。这是否是营雪芹的精心设计,不得而知,但她们共同的悲凉命运,应当隐含了作者对封建末世的彻底失望。  相似文献   

16.
思嘉、素芬作为<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氛围中孕育出的同题材影片中的主人公,她们都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和曲折的爱情.分析了这两位同为乱世中的佳人不同的命运结局所寓含的情感载体和情感归属,同时又指出了在战争与爱情主题背景下两个伟大民族强大而又不同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史传散文佳作代表《史记》与《汉书》在思想精神倾向存在着明显差异:《史记》儒道互补而《汉书》独尊儒术,《史记》通古今之变而《汉书》尊显汉室,《史记》感情移入而《汉书》不失客观,《史记》兼顾民间而《汉书》倾向上层。  相似文献   

18.
美国小说家安德森和奥康纳都是刻画"畸人"的能手,但他们刻画的畸人形象却有很大区别,在创作风格上截然不同.比较这两位作家在作品中所塑的畸人形象,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些人物形象畸形心态的后面,有着不同的原因.安德森所批评的社会,是那个吞没了人类正常感情的社会,而奥康纳所揭露的则更多的是丑陋的人性本身.安德森在刻画人物时,融进了不少自已的个性,他在写别人的同时也在写自己;奥康纳想要描写的则更象是一个宗教寓言,表现出一种冷静而不介入的态度,作为旁观者从远处窥视着人生舞台上的一幕幕表演。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晏几道、朱淑真词作中的女性形象、女性画面描摹及人物生活场景等方面的分析比较,认为晏几道与朱淑真在以女性为描摹对象的词篇里,呈现出各自的书写特点。与男性词中以实质个体为主的女性形象相比,女性词中的女性形象更真挚感人,女性词人是用词的形式来表现她们那压抑生命中的最真实最温婉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史记》中的刘邦,到底是英雄,还是无赖?从这个体论出发,本文通过追问、重构、透视的层进论述,认为文本中的刘邦,首先是一个人格独立的“完整形态”。而对这一“完形”所蕴含的自我实现的人格力量的进一步阐释,则使我们透过刘邦形象的审美特质,看到司马迁对终极价值的一种人文追寻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