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当代我们大力弘扬文化强国的战略,究其原因就在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在如今的和平年代逐渐转向了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竞争。一方面是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一旦一个国家具备了统一的民族文化,那么整个民族都会对这一种文化呈现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的国家也才会形成团结统一的合力,形成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关系。因此,不论是在我国推行的文化政策影响之下,还是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下,不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必需的。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要将中国优秀文化元素融入学生的学习内容当中,以教育为抓手,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本文立足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现状,探究小学阶段语文教师传统文化底蕴的重要状况,并分析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我校力图以区域文化为载体,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开展了一系列语文教改实践探究活动。首先,在语文教学内容上,我们力图将企业文化、良渚文化、余杭本土文化等区域文化作为新的教学资源,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其次,在教学手段上,我校力图将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课堂,将学生的语文社团实践活动作为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提高所学、拓展所学。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充分抓住区域文化的资源优势,大胆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课内课外都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主体感受。在语文社团实践模式上,我校与地方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协力构建了多层面的实践平台,拓展了社团实践的渠道,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有效拓展了中职生语文素质教育载体,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凸现了有特色的中职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李友东 《决策探索》2011,(18):49-49
在素质教育继续强力推进的今天,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观念,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生活语文化,这是能否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在组织教学时,怎样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要想真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乐于...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认识地域文化是课程资源,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突出课程特色,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农村初中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现状堪忧,加强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规定.教师应挖掘教材思想内涵,找准教育的结合点,采用正确合适的方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6.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祖国的母语,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艺术,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历史文化知识格外重要。在语文学科进行历史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底蕴,实现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诵读优秀的诗文,对于净化学生的灵魂,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提升学生的品性灵气,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感悟无穷魅力;利用课外诵读,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拓展延伸,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作业量大,作业内容形式单一枯燥,效能低下,轻视分层练习,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根据新课改要求,树立新的语文作业观,认真遵循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才能让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完成作业,并把他们引向更广阔的知识天地和生活世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所以,作业的设计必须精心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厌学情绪大,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上语文课时还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那就会是自讨没趣.除加重大多数学生的厌学情绪,百无益处.本文主要论述语文教学在处理教学内容、养成学生习惯、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该如何改革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  相似文献   

11.
田碧英 《科学咨询》2009,(18):20-2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指出"语文是最晕要的交际工具"这一语文的本质属性外,同时特意指出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一特殊属性.赋予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为此,在面向新世纪人才需要的今天,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3.
也许有人会说,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本身就是最好的读本,只是学生忙于应付考试而让语文的魅力黯然失色。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就不厌其烦地讲要求、明目的,引导学生顺着教师自己的思路去想、去做,结果,学生却懒洋洋的。为什么呢?我们不是为了学生好,怕他们在阅读中走弯路吗?其实,阅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投入作品中,去深入思考,捕捉"美点",因  相似文献   

14.
郑汉升 《科学咨询》2023,(2):255-257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除了需要教会学生必备的语文知识外,还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素养中重要的语文思维。只有教师坚持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学生掌握语文思维,但在语文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在高中语文学科中让学生掌握语文思维的必要性,而后又对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希望此文可以带给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一些理论帮助,能够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职业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专业技术的双重教学任务,探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不但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专业知识能否更全面的掌握,因此,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据初步了解,在职校(包括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1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而教师的表情、姿态、语言、手势,都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成为专家、学者和教师关注的焦点。阅读教学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的洗礼,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教师应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快乐学习、健康生活。本文立足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教师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为什么总是不尽如人意?认真反省,我们便可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教师文化底蕴大多比较浅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少教师可谓是想尽了办法:讲故事、奖红星、表扬、比赛……对于这些"形式主义",低年级学生倒是很有兴趣,可到了高年级,这些方法已经失去了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具有优秀文化历史的大国,而这些先人所留下的历史文化是需要一代代青年人传承下来的。在学生的教育生涯中,学习语文知识就是对历史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教师需要了解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并且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基于此,本文从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阐述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以期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文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初中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核心部分,主要对深挖传统文化意义、针对传统文化设计教学、将传统文化因素贯穿课堂、推荐传统文化的相关书籍四个具体策略进行了探索;第四部分是总结部分。  相似文献   

19.
低年级学生好动、好问、好学,爱看动画片,喜欢新鲜事物,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些天性,巧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趣味教学。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浓了,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本文介绍了七种巧用多媒体进行小学低年语文趣味教学的方法,可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黄小燕 《科学咨询》2010,(18):40-41
2009小学语文经典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可谓是开县小学语文教师的精神大餐。各位专家名师的精彩演绎,让我们叹为观止。那全新的理念、巧妙的预设、精彩的生成、独到的方法等等无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一位专家那“教师板书,要它何用,学生看得懂吗?”的话语,让笔者深感不解,实难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