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高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前沿阵地,其重要性与紧迫性凸显,机遇和挑战并存。校史资源是高校丰富办学经验和特色的集中体现,挖掘利用校史资源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传承大学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增强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探讨现代大学的办学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而途径的选择则关乎校史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效。目前,众多国内高校从建立校史馆、编研校史、开设校史文化课、校史文化景观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发利用校史资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校史研究蓬勃兴起,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普遍设有校史研究机构或组织,着力推进校史研究工作,打造各具特色的大学文化.浙江大学于2009年底正式成立校史研究会,由党委书记张曦担任会长,党委副书记王玉芝和副校长罗卫东担任副会长,同时专门设置校史研究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并聘请了一批特聘研究员专门从事浙江大学校史研究.这些工作的开展,对浙江大学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弘扬浙大求是精神、传承浙大文化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展示:一个校史研究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在大学校园中迅速发展.校史馆既是校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传承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更是校史研究发挥校园文化建构功能的一个重要典型.实践证明,基于校史研究,传承校史文化,有助于提升校园文化品质,弘扬大学文化精神,应当继续加强和推进校史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校史是高校重要的精神财富,承担着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没有对校史深入研究,就不能发掘引领学校发展最核心的要素——学校精神.学校精神作为校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育人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我国原子能事业而创建的东华理工大学,以“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的学校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东华理工人奋勇争先.东华理工学校精神的育人实践证明,将学校精神凝练于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加强学校精神的宣传引导,有助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升学校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5.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育人"被列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有效传承创新文化,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校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载体,在校史中记载的一代代大师是大学精神的脊梁.该文以近年来上海高校大师剧建设为例,梳理探析在大学校史和文化育人之间实现有机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校史文化简要来说是学校历史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特殊表现形态,其深处蕴含着大学传统和大学精神.近年来,学界从校园文化中提取出校史文化这一概念,并把它引入价值观研究之中.目前学界关于校史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史文化的内涵、校史文化的作用、校史文化培育价值观的具体路径等方面.这一课题要想取得突破,则需从进一步明确校史文化的内涵、创新培育的路径、两者如何有效契合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自身转型发展中形成的校训、校规校纪以及师生故事等成为校史资源的多种载体,以直接或间接形式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与价值取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结合特色的校史资源,融入于思政课教学、校史宣传等路径之中,突出本校蕴含的大学精神、历史传承和校园文化,给予大学生以精神洗礼,实现其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完善,养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校史是学校的重要资源,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史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次和发展根基,更是一所学校的特色标签。从分析校史研究及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入手,阐述了以校史研究推进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几大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史资源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主体同一、功能相辅、目标趋同等共性,是以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校史资源通过各种载体对大学生发挥着文化认同、价值导向、教育感化、职业精神塑造等功能。高校应健全校史资源教育机制、完善校史资源教育内容、创新校史教育载体,发挥校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校史编研及其成果是校园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史编研及其成果发挥着传统移植、教育导向以及凝聚激励等功能和作用。运用校史编研及其成果推进校园文化传承的主要路径,一是以校史编研及其成果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二是以校史编研及其成果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三是以校史编研及其成果推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四是以校史编研及其成果推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作为历史元素的校史文化,随着现代历史学科自身的整合与分化也要与时俱进,形式和内容都需创新。本文分析了传统校史文化的局限,借用教育学理论中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将"校史文化"转向"文化校史",将传统校史以史料汇编为经、以时序编年为纬的编年史体改为以人物为经、故事为纬的碎片编事体的校史编纂新构想——基于叙事学理论的"文化校史"观。以求将重要人物、反映学校演进的重大事件与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相融合,珠玑相连,经纬交织,从而形象直观地反映大学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2.
红色校史是传承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资源。红色校史赋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对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提升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究红色校史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的现实困境,进而从提升教育者育人的自觉意识、增强研究开发力度、拓宽育人宣传平台、健全育人保障机制方面探索红色校史铸魂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化育人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提升我国公民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校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政工作和文化育人的双重内核,对立德树人和文化引领有着特殊的功用。以文化育人为主线,围绕高校思政工作的“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新理念,紧扣“文化自信”文化观,研究高校校史教育新视野、新任务和新语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对一所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具有极大影响.本文阐述了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提出校园文化建设应提倡多元化,突出主旋律,凝炼大学精神的观点;探讨了建设现代大学文化,提炼和传承大学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史、校训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理工大学拥有丰富深厚的校史文化资源和深刻的校训精神资源。在本科生公共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结合百年高校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穿插讲授校史和校训,既能结合大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体认,增强高校学生的爱校、荣校意识,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文化体系;也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深化本科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认识,从而增强“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文化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具体化、"校园化"。校史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校史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养成中具有重要价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校史资源、建立校史教育长效机制、创新校史教育载体、开展主题校史教育活动等方面利用校史教育开展大学生价值观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联系实际,对高校校史编写与档案工作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档案是编写校史的基础和依据,校史编写工作可以有效地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要求高校把提升人文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高校应把凝炼大学精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实现人文与科学并重与统一。  相似文献   

19.
高校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和社会服务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实行三馆一体化建设,构建综合文化传播平台,是深化档案管理、开拓档案工作新领域、构建新型高校档案馆的需要。打造一支多学科、高学历、创新型的高素质的高校文博工作人才梯队,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博物馆资源,以档案编研工作推动档案馆、校史馆和博物馆的一体化建设,寻求新的校园历史文化传播方式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校史教育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对于医德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医学院校要深入挖掘利用校史教育资源,创新医德培养平台,充实校史教育队伍,探索医德培养模式,营造医德育人环境,切实提升医德培养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