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何谓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应先辨析民族、少数民族,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等概念。从语言文字论、生活题材论、作家出身论三方面探讨此问题都有道理,但难免有片面之嫌。本文把问题大体确定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具有少数民族族属的作者创作的文学,特别是这类作者或者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或者以少数民族生活内容为题材创作的文学。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学是由汉族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共同构成的。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文学是不完整的。神话、英雄史诗、叙事长诗是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曹雪芹、萨都拉、李贽、文康、纳兰性德以及老舍、沈从文、萧乾、舒群、端木蕻良等不同时代的少数民族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被压抑的族群身份认同逐渐复苏,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表现出对各族群文化的自觉追溯与探寻。这一文化寻根现象最初显现为文学表述空间由政治转向文化,后在寻根文学思潮影响下寻根意识与现代意识得以强化,又由于形式主义理论的影响,少数民族作家自觉探索艺术形式的创新。20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潮流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5.
作为中华文学重要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学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传者和读者的文化差异、民族意识等不同因素,而导致其作品常常被“误读”以及整个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化等困境。面对21世纪,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学的不足之处,积极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化批评人类学的角度审视少数民族本土文化,认为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本土意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建构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民族文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20世纪中国各民族文学而言,它无疑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生长、发育和形成的。它不仅从民族地域文化、民族口传文化、民族宗教文化、民族风俗文化中汲取了丰厚的写作资源,而且广泛接受了时代主流文化、汉族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与文学的互动虽形态各异,却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民族文学话语形态乃至表述方式的生长机制,并显示出民族文学发展、演变的某些规律,凸显出民族作家文学创作的文化动机。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翔实的材料宏观地系统地考察了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产生、发展、繁荣的历程.文章认为,100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的结构从以民间文学为主到以作家文学为主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后50年,建立了民族文学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对民族文学的研究从无到有,从零碎到系统,从浅显到深入,从单一到多层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20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成果是辉煌的,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术界对于它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已起步,并且经过解放后较为系统化的发展,至今已逾百年的历史。然而从整个中华民族文学研究总体上看,少数民族文学由于范畴相对狭小、涉及的作家作品也相对较少,因此对它的研究尽管也有较长的历史,但是相比于汉族文学研究等,无论是在宏观(作为整体性概念)和微观(具体作家作品)等方面,还是就研究整体体系的完善程度而言,都是难以比拟的。因此少数民族文学是现今中国文学研究诸领域中一个尚待进一步发展的薄弱环节。对它研究者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进行一种全面系统、条理清晰,同时又要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综合把握。  相似文献   

10.
在多个民族共存的国家中以各少数民族义学为对象进行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跨文化、跨民族、 跨语言研究特点的具体体现。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文言文教学,学生的厌学心理普遍,教学效率较低。为此,教学应还文言文这一古老的文字以鲜活的生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即让学生有兴趣学并学会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基诺族文献资源存量情况,笔者认为基诺族文献信息资源平台应该包括三个平台的建设,即基诺族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基诺族研究交流平台、基诺族研究工作平台;最后对基诺族文献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中涉及的资源类型的选择与采集、资源的加工标准与元数据的选取、基诺族特色的展现以及兼容性与开放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佛所行赞》与中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 1 世纪古印度诗人马鸣的《佛所行赞》,以其恢弘的气势和遒丽的文字在印度文学史上影响深远。于六朝时被翻译过来后,即逐渐对中国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此前贤时彦, 如陈寅恪、钱钟书、季羡林、饶宗颐等均曾撰文对其赞誉有加。本文详细介绍了《佛所行赞》的内容、 结构及其艺术特色,并对其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文化多元论与文化一体论并存的状况下 ,中国比较文学面临着新的危机。在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之后 ,中国学派渐渐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当前 ,中国学派应在“对话”的基础上 ,在“文化折射”理论的影响下 ,建立新的相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世纪末,西方学者便开始了对中国文学史的书写。20世纪初,林传甲和黄人分别编写《中国文学史》,拉开了中国学者撰写本国文学史的序幕。迄今为止,学界已有数百本中国文学史著述问世。中国学者所著文学史,在文学理念、编写模式和文体分类等方面一直深受西方汉学界的影响,但随着近年来研究思路的改变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已经呈现出由整体“趋同”向“趋异”转变的走势。《中国文学史新著》与《剑桥中国文学史》这两部文学史著作,便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在中西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字、思想和文学三个方面。在越南文学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中,这些影响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儒家文化以及儒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佛教、道教等而形成的思想体系的影响,则贯穿了整含越南文学的创作进程。对此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探寻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学"正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中国文学的发展实际出发并结合语言符号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及相关称谓进行了论析,认为它们的"能指"所表示的共现复合不具有惟一确定性和不可再现性,无法明示该时期中国文学之特质,宜用"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学"来指称该时期中国文学.该指称同时蕴含着一种理论模式和一种历史视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建设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编纂皆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华文文学透视——余光中、骆明、庄钟庆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华文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从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传统、东南亚华文文学活动与创作、国内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现状三个方面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了探索,希望能给研究者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厘清国学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针对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并着力探索了在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新模式:“理论精粹+琴棋书画”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国学教育+社区教育”的新型致用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