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腐败现象的出现与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期的权力关系紊乱有关 ,具体原因是 :权力运行双轨制 ;权力真空地带 ;利益结构的变迁 ;价值观念的变异。腐败的滋生和蔓延会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要把腐败现象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以保证体制转轨的实现 ,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 :教育是反腐败的基础 ,制度是反腐败的保证 ,监督是反腐败的关键 ,改革与发展是反腐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时树菁腐败现象是当今社会一大顽症,反腐败斗争已成为我党我国议事日程上的大事。纵观建国以来历史,腐败与反腐败的问题每个时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经济市场化这个时期反腐败,首先要弄污腐败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试说新时期反腐倡廉之对策郝琦一、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社会腐败现象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突出的腐败现象,往往与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以经济领域为多发区、重突区。导致各种腐败现象的具体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其根...  相似文献   

4.
李鹏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反腐败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改革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反腐败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腐败现象,这样也必然存在反腐败斗争,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间断、不能停止的一项工作。 一、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经济建设对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  相似文献   

5.
自一九九三年中纪委二次全会以来,由于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原则,确立了反腐败的三项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因此,全国的反腐败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得以顺利开展,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消极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地得到了遏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反腐败斗争的成果并不巩固,一旦有合适的气候,又会以其他形式出现。这种反复,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是我们对腐败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认识的还不够深刻,对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缺少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防范腐败…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腐败现象高危频发,中国共产党大张旗鼓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形成了"不敢腐"的强大震慑.同时,开启制度建设,编扎"不能腐"的笼子;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搭建"不想腐"的防线.分析该时期腐败现象的表现、产生原因和反腐防腐的举措,总结历史经验,可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反腐败斗争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在深入展开的我国反腐败斗争,世人瞩目,舆论界、理论界颇为关注。近一年半来,对当前腐败现象成因的分析,尽管相同点不少,但因基侧重不同,也可以说“众说纷纭”。一九九四年来出版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发表了金维新撰写的《对腐败的界定及其成因的探析》,对此作了归纳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遵纪教育可为新的时期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精神环境,道德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文试就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和导向性进行肤浅的论述。“文革”中及“文革”前,道德教育的内容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往往只要求阶级性、政治性和显高道或,强调“一刀切”、一个模式的最高道德教育,而忽视道德教育的具体要求。任何时代道德的内容都是具体的。道德的具体性:一方面,表现为道或的历史性,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而演变的,不同社会有不同道德,同一社会又有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当前新旧经济体制的交叉和转轨,腐败现象在中国又一次沉渣泛起,成为改革肌体上的“毒瘤”和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病灶.多层次主角度把握产生腐败现象的阶级的、思想的、政治的和经济的根源,对于寻求和制定反腐败斗争的对策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1、剥削制度的遗留是产生腐败现象的阶级根源,2、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是产生腐败现象的思想根源;3、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滞后是产生腐败现象的政治根源.4、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交错是产生腐败现象的经济根源.总之,腐败现象的滋生漫延,是多种因素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阶级的根源、思想的诱惑,又有制度的疏漏和工作的偏差.其根本原因,是划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矛盾和紊乱.目前党中央顺应党心民意,作出了近期反腐败斗争的重大部署.我们应树立坚定的信心与决心,搞好各方面的工作,在探化改革开放中,标本兼治,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治理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0.
前一阶段反腐败工作及其成效,离中央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有些任务落实得不够好,许多消极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贪污受贿等经济领域的犯罪,执法监督部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乱收费等问题还相当严重,群众十分不满意。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侵蚀人类社会肌体的"政治之癌"。世界各国的反腐败斗争有清官反腐、重典反腐、运动反腐和制度反腐四种主要方式。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必须寻求科学的反腐战略和反腐制度,制订和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包括积极完善和推行家庭财产申报制、金融实名制、遗产税和赠与税制度、公民信用号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腐败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根本不相容的。当前,腐败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腐败现象遍布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许多领域。而思想道德建设缺失,公共权力的稀缺性、代理性,封建社会陋俗和传统用人制度,官员升迁的"问责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新旧体制转轨,预防、监督、惩治等反腐机制不健全,官场"保护伞"使腐败官员难以及时被查处,是当前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依德治防腐,加强对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使干部自觉从内心不想腐败;依法治治腐,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健全预防惩治机制;依群众反腐,加强公众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重典治腐,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依国际合作反腐,构建反腐败工作新平台。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滑坡与道德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各领域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人们的道德水平下滑趋势明显。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都出现新旧观念的矛盾与冲突 ,权力腐败现象尤为严重。究其原因 ,主要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心理等几方面。道德重建的基本思路是 :加强道德教育、强化道德奖惩、重建道德伦理文化体系、净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月28日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作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开展反腐败斗争,说到底是要在新形势下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使我们党更好地担负起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关于前一段的反腐败工作怎样估计,江泽民说,应该讲四条:第一,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第二,工作进展是健康的。第三,从揭露出来的问题看,腐败现象是严重的,必须下决心解决。第四,任务艰巨,不能松劲。  相似文献   

15.
腐败现象根源于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腐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反腐败斗争要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并纳入经常化、法制化轨道。鉴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新矛盾,开展反腐败斗争应该正确处理好诸多关系。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江泽民同志的反腐败思想,研究、分析了江泽民同志关于反腐败斗争的性质与定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社会主义条件下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略等方面的科学论述和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各种各样的腐败现象,邓小平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出发,不断地探索、研究,系统地提出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一整套思想理论,既有效地指导了党、政府和人民的反腐败斗争,又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全过程及其基本状态,是对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一种新的理解,也是分析中国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过程、方向、目标的性质、特点的新视角.回顾和反思新时期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显而易见: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首要的时代性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性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主题性属性;执政党和政府的社会发展战略决策性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战略目标性属性;人民性(以人为本)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价值性属性.  相似文献   

19.
2月15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反腐败工作会议。李鹏总理在会上有这样一番话:目前“许多消极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贪污受贿等经济领域的犯罪,执法监督部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乱收费等问题还相当严重,群众十分不满意”。他提出:“要把反腐败斗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高度来考虑。”  相似文献   

20.
当前群众议论最多和最关心的问题是:物价上涨、分配不公和党内的腐败现象。而党内的腐败现象又是群众最关切和最盼望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纪检工作如何开展反腐败斗争,谈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