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汉直接抱怨言语行为语用学礼貌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论等理论,对俄汉直接抱怨言语行为的几种礼貌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抱怨语是言语交际中的特殊行为,具有重要的语用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言语交际中礼貌原则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话语的礼貌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效果。然而,不同文化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衡量礼貌与否的标准和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礼貌因素是导致交际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日语习得过程中应注重礼貌原则的导入,力求做到平面到立体的扩展、静态到动态的分析、局部到整体的感知,以指导语言交际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3.
言语行为是人们日常交际中常见的现象,也是融入日常会话中的一种交际策略.人们有时使用礼节性言语作为交际策略来实现一些个人目标.在现有的关于礼节性言语行为和不礼貌的研究成果的背景下进行研究,目的是试图基于礼貌原则及合作原则将不礼貌融入礼节性言语行为,并对这种语言使用中的不礼貌进行描述和阐释,从而引起人们对使用礼节性言语行为的关注.并总结研究中的主要发现,讨论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礼貌是成功交际的一条重要原则。由于英汉文化存在差异,人们表达礼貌要考虑跨文化语用视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中所遵循的礼貌原则的侧重点不同。文化价值的差异导致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基于不同的文化对礼貌行为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实际交际中,应以一种文化平等的心态,学习和研究不同文化下的礼貌原则和交往规则,寻找规律,灵活运用,提高交际能力,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礼貌原则理论是继合作原则理论之后提出来的,是“会话含义”学说的发展。由布朗、列文森、利奇等学者提出的与合作原则相益补的礼貌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格赖斯的“会话含义”学说。礼貌原则具有级别性、冲突性、合适性特征。礼貌原则的三个特征是指导正确应用礼貌原则的重要依据。礼貌原则的运用过程实际上是灰色信息的传递过程。言语交际是复杂的社会活动。有时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需要适当降低明确度,提高信息灰度,以增加模糊性、含蓄性和可能性空间,从而激活更多的相关外部信息。了解这些规律对于准确运用礼貌原则,恰当地表达语用含义,从而使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会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礼貌是人类语言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在言语交际中有着很好的反映;交际语言的雅与俗是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特点的文化现象,它与交际语言的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阐述了礼貌在言语交际中的反映及交际语言的雅俗与规范,要求大家在言语交际时礼貌用语、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讲话时需要使用一些语用策略。研究目的是从语言交际角度出发,对国际贸易交际语境下语用策略的运用进行研究。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是语料研究。口头交际语料分析方法的运用,为本文提供了强有力的论据。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是言语得体策略、委婉语策略、模糊语言策略、间接言语策略、不实施威胁面子行为的礼貌策略等的运用关系到国际贸易交际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易滟 《云梦学刊》2000,(5):95-98
本文在对语用级别性存在于言语交际中的原因以及其对言 语交际产生的利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礼貌原则内部的级别性 和语用原则间的级别性两个方面探讨了在言语交际中把握语用级别性的 关键:以得体为要领,结合交际对象、内容、目的及背景适量、适中、适宜、 适用并适可而止地运用语用级别性来形成自己的交际技巧和谈吐风格。  相似文献   

9.
李青苗 《兰州学刊》2012,(7):101-105
语用策略,也就是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而采用的恰当的语言形式。礼貌原则是达到交际目的的重要语用策略。最有名的礼貌策略理论是布朗和列文森提出的"面子保全理论"。《左传》的赋诗引诗从语用策略角度来说,主要采用交际的礼貌原则的各种准则。礼仪性用诗一般采用正面面子语用策略,引诗赋诗发展到了实用性阶段之后,则两种"面子保全"语用策略都会用到。《左传》赋诗引诗所采用的主要语用策略可以用人类的认知规律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有各自的礼貌原则 ,两种礼貌原则虽有相融之处 ,但在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中有很大的差异。国内很多学者把这些差异称之为“语用失误”。以某一方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为标准进行“语用失误”的判断 ,是一种单向度化的“文化一元化”趋向。解决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判断标准单向度化问题 ,可以采用“入乡随俗”的“移情”手段使交际双方的交流相通  相似文献   

11.
论传统的中国礼貌原则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作为一种制度和社会行为规范的中国传统的"礼",与作为规范、约束交际活动的礼貌截然不同。在中国古代,礼是伦理与社会政治的概念,而礼貌则是一种交际策略。本文试图阐述中国人的礼貌原则,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是Goffman的交际理论,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理论,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以及顾日国的礼貌原则。             一顾曰国曾经指出:"礼貌"与"礼"有很大的区别,"同时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①。但他在分析中国礼貌的基本原则时,我们发现他的礼貌观具有某种中国古典的礼之伦理含义:"中国人礼貌概念…  相似文献   

12.
陈明娟 《云梦学刊》2004,25(5):115-117
礼貌文化的移情要求交际者了解异质文化中特有的礼貌原则和策略,拥有平等宽容的心态,实施到位适时的移情。  相似文献   

13.
杨春红 《广西社会科学》2005,(7):150-152,184
虚拟语气和礼貌用语是英语学习中的常见现象。从语用学中指示语的角度,结合Leech的礼貌原则,Brown&Levinson称之为“面子保全论”的礼貌理论、礼貌策略以及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虚拟语气和礼貌用语加以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使用总是策略的。言语行为理论为语用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为语用策略提供了实现的途径。交际中有条件的合作原则的违反为语言的选择和言外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是语用策略在交际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和面子策略出发分析公众人物的“道歉”语,阐释了公众人物“道歉”语的语用策略及语用成效。  相似文献   

16.
拒绝是威胁听者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因而要采取各种策略进行补救。外贸函电的拒绝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规约策略。规约策略由于同时遵守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从而减少了对于对方面子的威胁,因而在外贸函电中被广为使用。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交际工具。人们要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都需要通过言语交际来实现。言语交际是一种双边活动。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交际双方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合作原则要求交际双方必须采取互相合作的态度,要尽可能简明清楚地为对方提供真实的适量的有关的信息。具体说,交际时要提供对方所需的信息,不能缺少,也不能超出;所提供的信息要真实,不说假话,也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说话要与话题相关,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不能避而不答,也不能答非所问;说话还要清楚明白…  相似文献   

18.
在Brown & Levinson面子观的指导下比较汉、英两组建议言语行为礼貌策略的使用类型与频率结果表明,汉、英两组被试行为都极少直接向对方提建议,也不会太过间接、委婉,而是在明确建议的同时采用相应的面子补救策略,这支持了Brown&Levinson的礼貌普遍性理论。两种语言间相同的言语行为又具有各自的礼貌特性:汉语被试在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时倾向于使用消极礼貌策略,英语被试则倾向于使用积极礼貌策略,并且汉语被试在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时更多地考虑彼此间的权势关系。  相似文献   

19.
礼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话语是交际双方特定社会语用距离的反映,话语礼貌取决于交际双方对交际语用距离推断的一致程度及后起的应对策略。交际语用距离在动态语境中推断和确定并随交际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话语礼貌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和可协调性。翻译应当重视语用距离与话语礼貌的关系、语言选择对话语礼貌策略的影响,明确话语礼貌拟定的相对性、动态性和可协调性,力图实现礼貌对等。  相似文献   

20.
人际修辞中的话语礼貌与身份协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修辞是当代修辞学中重视语言交际实践,追求语言表达最佳效果、取得理想交际目标、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言语交际行为。话语礼貌作为人际修辞的一大首要原则,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但国内学者大都从语用、文化或面子的角度加以研究。本文拟结合一些具体话语事件,探讨话语交际中的身份协商,即身份互认、身份互构以及身份互抗如何对话语礼貌相对性产生建构作用,以弥补目前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