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又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90年来的五四运动研究大致分为4个时期:起步时期(1949年以前)、发展时期(建国初的十七年)、繁荣时期(文革结束至90年代中期)和拓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期间,学界就五四运动的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学术成果丰富,而且学术争鸣之热烈也为中国近代史研究课题中所少见。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五四运动研究从单纯的政治运动、文化运动的视角转向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宏观考察,开辟了五四运动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试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谁?过去党史学界通常说是陈独秀,年前有同志提出李大钊说。笔者认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因为,他们都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过催生作用,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过指导作用,对发展五四运动的成果则起了开拓作用。当然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作出贡献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可能在某方面突出,贡献大些;在某方面显得不足,贡献小些。他们对五四运动所起的作用,从总体上看,很难说谁超过谁。下面作些论述,向党史学界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3.
由于五四运动所具有的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使之成为史学界长研不衰的课题。几十年来,大批论著和回忆录的相继问世,使五四运动的研究,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然而,在已经发表的论著中,从宏观上对五四运动进行探讨者居多,研究京、津、沪等运动中心地区的著作居多,而对五四运动在西南地区的情况,却鲜有文章绍及。这不能说不是五四运动史研究中的一大不足。笔者认为,对于象五四运动这样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划分出了一个新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仅仅局限于从总体上去进行探讨或只着眼于运动中心地区的研究,显然是不够的。是以本文不避浅陋,试对五四时期西南各省反帝爱国斗争的形势,作一粗略分析,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4.
关于五四运动在山东的历史情况,早在一九五九年纪念五四运动四十周年时,在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历史研究所和山东大学历史系组织、编辑的一些非常宝贵的回忆资料和研究论文中,已作了基本的介绍。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的《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和《五四运动回忆录》两书中,也有许多关于五四运动在山东的内容。到一九七九年五四运动六十  相似文献   

5.
帝国主义对山东的侵略,是爆发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重要原因。研究一下五四运动时期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山东问题”,以及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出卖,不仅有助于了解五四运动的原因、性质和意义,而且有助于理解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史学界一直重视对它的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史坛活跃,五四运动历史的研究更为突出,出版了大量专著、论文、回忆录及历史资料,一些史学工作者以史实为根据,对五四运动的某些事件、人物,作出了新的评价,提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看法。百家争鸣,有助于研究的深入。本文仅就近年来五四运动史研究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作一略述。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把陈独秀誉为五四运动 "总司令",是对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以至整个五四运动时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因此,在纪念五四运动的雕塑中,应该把陈独秀放在非常显著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具有着独特意涵的五四运动,自1950年代以来便成为美国博士论文的选题对象。美国关于五四运动研究的博士论文,其研究主题经历了从梳理"五四"历史事实到聚焦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发展再到关注社团组织的变迁过程;同时,这些博士论文还具有内容多聚焦于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发展、研究方法存在明显范式转换、基于现实关怀的问题意识浓厚、研究主体多为华裔学者等特点。这些基于独特视角、理论方法和价值观念的关于五四运动研究的博士论文,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引发了对五四运动的新思考,并为进一步开展五四运动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把陈独秀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是对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以至整个五四运动时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因此,在纪念五四运动的雕塑中,应该把陈独秀放在非常显著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站在中国革命的高度阐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和倡导文化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批评了五四运动存在的形式主义错误方法和知识分子脱离工农群众的缺点。毛泽东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五四运动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式革命的开端,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也准备了国民革命。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揭示了五四精神的深刻内涵,并将其归结为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论述,对推进五四运动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新逝的胡代光先生有着平凡而又传奇的人生经历,在求学、教学和治学的一生中,学贯古今,融汇中西,毕生研究,尽瘁教育,在经济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树立了崇高的学术威望。作为晚辈学人,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的理论成果,更要学习他为国家、为民族、为追求真理而深邃思考的殷殷赤子之心。一、求学之路1919年5月5日,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的第二天,四川省新都县西街袁家祠内,一个生命呱呱坠地了。这似乎预示着他是五四运动的产儿,在这个不平凡的年代,毕生都要为追求五四运动所弘扬的"民主、科学"精神而奋斗,他的一生也忠实践行了五四运动所弘扬的精神,为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教育与研究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他,就是胡代光先生。  相似文献   

12.
谁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早已作了科学的阐明。然而,近年来,国外出版的关于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著作中,有的却认为,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13.
无政府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一种影响很大的社会思潮,甚至可以说在五四运动前它比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还要大。解放以来,我国理论界对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出版了一批关于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历史资料;二是一些近现代史研究的专著有专章或专节论及到中国无政府主义;三是近几年来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有的还颇有见地。  相似文献   

14.
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莫岳云时至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结束以往的观点认为,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络结。其实,时至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结束。五四运动中,资产阶级民主派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五四运动结束不到半年,孙中山将中华革...  相似文献   

15.
五四研究一直"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门显学"[1]679。张德旺新著《新编五四运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从整体上深入、全面地研究了五四运动这一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事件,兼顾宏观、微观两大层面且均有建树。随着学术界研究的进步,对于五四运动的研究不再局限"单个层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杜威于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应邀来华讲学,对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作出了理性的评价,对其未来走向给予了前瞻性引导,深刻地影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杜威对五四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表示担忧,主张感情与理性相互配合。既反对一味的守旧,也反对盲目的趋新,提出中西文化折衷调和的主张。由于中国近代社会缺少和平建设的环境,也由于杜威自由主义实用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缺少理性的对话,杜威思想不可能承担起改造中国社会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到来了。我们应当怎样纪念它?应该认真研究五四运动的历史,正确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人物;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彻底革命精神、科学和民主精神,结合当前实际,清算林彪、“四人帮”极左的修正主义路线,肃清他们散布的封建法西斯专制主义、个人迷信、思想禁锢、愚民政策等流毒,消除他  相似文献   

18.
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政局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场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场运动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社会上反映十分强烈。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时期,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关于五四运动的言论却很少,也没有|亲身投入到这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中,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本文拟就这一时期孙中山的思想及活动进行分析,探究他没有参加这场运动的原因以及他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孙中山没有积极地投身到五四运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护法运…  相似文献   

19.
在这里所谓近代中国,就是指大约自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至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前这段时期的中国。一九七三年——七七年日本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动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十年间的研究成果无论在作为优秀的通史、概论从整体上进行研究方面,还是在分工进行的专门性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在,将这部分成果分类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名称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19年5月4日发生于北京的学生游行示威活动(“五四事件”、“五四学生事件”、“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学术界关于五四运动的研究,已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五四运动”这一名称的形成,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