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才流动加快,职业变动频繁。人才流动中同时出现了反串择业这一新的景观。 城里人下乡去“淘金” 进城打工挣钱,一直是不少农村青年的追求,然而,就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民工潮席卷大江南  相似文献   

2.
“一家两制”悄然兴起 “一家两制”是人才流动体制带来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即在一个家庭里,家庭成员(主要是指夫妻双方)一个人“下海”,另一个人则坚守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一种新的家庭就业模式。 阿华的“下海”则是另一番景象,眼看着昔日的同学一个个又是当经理,又是当处长,妻子整天到晚揶揄他是个“窝囊废”。阿华在机关里再也坐不住了,七尺男  相似文献   

3.
上海要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从一而终的就业模式已受到冲击,企业引进竞争机制,职工中出现上下岗情况大势所趋。因此,如何引导和帮助职工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就业观,探索新的就业机制,就摆到了各级工会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同时也成为女职工委员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女职工思想观念如何去适应改革,如何去找准位置完善自我,这是每个女职工面临的新课题。为了让女职工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今年,上海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提出了在全市女职工中开展“换脑筋”活动。 随着“换脑筋”活动的逐步深入开展。女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下面是我们捕捉到的一些镜头。  相似文献   

4.
2003年7月的一天,美国西海岸阳光炽烈,暑气逼人。然而,就在美国著名的软件集中地硅谷,1000多名印度人不顾酷热的天气,来参加一场特殊的人才招聘会。这些久居美国的印度人并非要在硅谷找一个饭碗,而是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去开创事业,报效祖国。印度人才开始回流近两年来,“印度人才开始回流”已经多次成为印度甚至美国主流报纸的标题。那些过去争相去美国淘金和施展才能的印度顶尖人才,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悄然回来。他们说,“美国梦”醒了,而“印度梦”——在自己的国家淘金和施展才能的梦——却刚刚开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历届…  相似文献   

5.
焦点透视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高质量、高层次的人力资源。自2003年始,大学生就业就成为继国企职工下岗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两大问题以外的新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6.
笔者最近从报上读到这样一则消息,杭州某公司为鼓励人才流动,制订了一项特殊政策:本单位只要职工被其他单位看中并被调出去的,奖励5万元;如果其职位比现在提升的,每升一级,再奖励5万元。不久前,该公司一位科长,被调到另一家单位任分管领导,公司果然没有违背诺言,奖励他10万元。这则消息无不让人感慨万千。在“人才流动难”的悲叹声中,在许多“跳槽”员工不为人们理解的时下,该公司的举措无疑为促进人才流动注入了动力,让所有欲“跳槽”而跳不出去的人才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近年来,一些单位为避免人才“跳槽”而造成专业…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的人才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人才流动日趋活跃,人才交流火爆场面时常可见,市场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大。但纵观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中国加入WTO后人才市场面临的新形势,仍有不少因素制约着人才市场发挥“磁场”作用,未能很好地成为人才的”磁场”,特别是中小城市的人才市场,其“磁力”客观上有弱化趋势。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在上海市郊农村,时下出现了一批新岗位,如河道保沽员、护村协管员、残疾人助理员、劳动监察协管员、劳动就业援助员等等,捧起这些“新饭碗”的,是那些已经告别了农田的新农民。他们在新的非农就业岗位上,点点滴滴都为民生,桩桩件件情系百姓,为打造和谐社会而忙碌着。  相似文献   

9.
即将在全国提速的事业单位改革,直接涉及近3000万人的命运;相当一批事业单位要变成企业,不少职工要告别“国家干部”身份,转变为靠市场吃饭的“社会人”;这是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之后,中国又一次在一个重要领域内打破吃“大锅饭”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朱宸蕊 《人才瞭望》2023,(10):15-17
<正>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既是基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举。“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大学生作为有力量、有素质的青年人才,其回乡就业的意愿与实践对乡村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能够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二者双向互动,达到共赢。但是,相关资料和研究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1.
人才流动对于传统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人事制度来说,确实是一个新的挑战。由于它的出现而引起的观念撞击、理论困惑、现实尴尬至今犹在,特别是对于效益不好的国有企业,更是一道难解的方程。对此,人们正在寻求合适的“解”。“推拉定律”与人才流动人才流动并非今日始。从世界范围来说,它是伴随着大工业的诞生开始引人注目的。人才为什么要流动?从一个一个的流动主体来看,原因五花八门,但是从宏观、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它又势在必然。人类社会要想存在一刻也不能停止物质生产,大规模的物质生产必然会出现物资流动、资金流动、信息流…  相似文献   

12.
人才流动的大潮汹涌——一股继股票热之后的新的社会热浪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商品经济开始发育的时候,人才流动,一种不同于计划调配的人才配置形式,就在整个中华大地上悄悄地、零零星星地开始了。这些对于全社会来说可以忽略不计的“动作”,在计划调配的一潭  相似文献   

13.
罗瑞荣 《人才瞭望》2006,(10):23-24
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不断增多。正常的人才流动有利于社会、企业和个人多方利益: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人才流动是从战略全局上充分利用人才,从战略未来上更好地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具有巨大的心理功能和社会效应:对人才个人而言,人才流动可以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实现人尽其用:对社会而言,人才流动有利于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充分发挥人才的效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然而,我国特殊的现实情况决定了人才流动还存在着一些体制方面的“绊脚石”,阻碍了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损害了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与人才流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伴生物,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知识经济的到来,将给人才流动带来更深刻的影响,而对巨大的时代变革,如何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流动调控机制已迫在眉睫。 一、知识经济下人才流动的特征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发展迅速,竞争的焦点表现在技术的较量上,也就是人才的较量上,这给人才流动带来了新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科技人才的流动更趋失衡。 由于发展中国家技术环境相对落后,无法有效地抗衡发达国家对…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争取更多的面试机会,潘东来在下午一点多招聘会接近尾声的时候才去买份盒饭当午餐。(据新华社) 近年来,高考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这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有不少人选择了继续读研深造,希望两年的深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以找到更好的工作。然而,在两到三年的“缓冲期”过后,还是要面临社会上激烈的就业竞争。也许,是更为激烈的竞争。所以说,当初的逃避,也许意味着更为激烈的竞争。既然选择了深造,就给自身定位了一个更高的就业和择业标准。  相似文献   

16.
试谈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赵留成,尚铁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下,旧的价值观、旧的人才标准都发生了变化,顺应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和全社会“人才合理流动”的强烈呼声,人才市场应运而生.一、建立人才市场的必要性人才流动,必须建立人才市场。人才是知识的...  相似文献   

17.
人才队伍不稳定、“跳槽”频繁,恐怕是国有企业最常见也最无奈的普遍现象之一。 细细分析,一种是由于专业不对口、无用武之地等原因而“跳槽”出走;还有一种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挫伤了一些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等原因而不得不“跳槽”出走。我以为,前者是正常的“人才流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后者是不应该出现的“人才流失”,这是需要我们反省并加以研究的问题。 “所有‘跳槽者’都是冲着外面的高收入而去的"?回答是否定的。据我调查,有相当部分“跳槽者”的离去是一些国有企业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住房改革一推行,使得吃惯皇粮的许多城里人开始掏钱买房子。在大洋彼岸,美利坚的城里人从来就像中国农民一样,是自己掏钱买房子,修房子。 刚来美国读书时,我这个靠校方资助的穷学生只能租房过日子,每月交完房租后,那可怜的千把美元就三停去了一停,剩下的钱维持一家三口吃穿,养个破车,虽不是一贫如洗,也是有点“穷则思变”。 毕业后找到工作,买房子便是拖家带口的当务之急。在这个地广人稀的富有国家,拥有一栋花园洋楼,是大多数家庭有份稳定工作就可以兑现的美国梦想。我有个老同学在法国工作,他的年薪上了十万美元,太…  相似文献   

19.
热点声音     
《人才瞭望》2014,(3):109-109
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2014年1月10日强调—— 决不允许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房的所谓“逆城镇化”行为。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使我国结束了几十年的半封闭状态,国际交往的扩大,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也给我国带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也就在这万象更新、百舸争流的年代,《人才开发》杂志像一朵绽开的鲜花,奉献给了读者。 改革开放,说说容易,做起来却是一个新课题。有许许多多新问题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去实施。 譬如说“语言”,官话、空话、大话,假话、套话是不能再说下去了,这些,不仅外国读者不愿听,连中国读者也听腻了。因此,必须实事求是,讲真话,干实事。这在当时还要有点勇气,虽说不一定担心老婆离婚,但至少要不怕抓辫子、打棍子。1986年10月《人才开发》创刊号上,就有论述人才市场的文章,然而,五年以后,在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不少地方的代表还心有余悸,讳谈“人才市场”。如此看来,《人才开发》,至少开了风气之先,为人事管理机制改革、为人才流动起了促进作用,至于更新观念方面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