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铁 《人才瞭望》2010,(8):74-75
人才会议的召开,是面对时代挑战的因应之举。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经济发展,人力是重要资源;科技进步,需要大量人才;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更是包含着一个国家民族整体的知识素质和文化素养。“地球是平的”,全球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入世以来中国人才战略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是中国真正在世贸组织规则下运作的一年。是年,国人总算开始领略人才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火药味”。在这场刚刚开始的零距离人才竞争中,众多的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内各大城市“安营扎寨”,将争夺人才的触角伸向了美丽的校园、火热的工厂甚至庄严的政府部门。中国人才被抢夺的警报长鸣不断!世非无贤才,遗之在草泽。面对鏖战日酣的中外人才争夺战,中国各级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一场旷古空前的人才捍卫战已经打响、一场迂回包抄的人才争夺战已拉开序幕——引才机制放开搞活固然中国的经济基础还相对脆弱、固然中国的…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发展宏图,不少省市都在加大人才集聚力度,加快构筑人才高地。这个不争的事实,表明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人才”等诸多重要论述,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并逐步付诸实践。 近年来,一些省市构筑人才高地的实践告诉我们,欲要办好这一项跨世纪的工程,有必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政策配套。 什么叫人才高地?人往高处走,“马”觅好“草”,“凤”占高“枝”!也就是说,人才高地是一个流动的概念,人才的“流向…  相似文献   

4.
人才虽然是一种资源,但是与金钱毕竟不同,不能随时储备、随时支取与使用。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才做为一种“鲜活的资源”,它的效益是在使用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大多数企业的人才观念得到了加强。在市场上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较量,已为大多数企业所认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为吸引人才,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人才争夺战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之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的人才争夺战中,在企业界以及一些地方出现了一轮人才“储备”热潮。一些企业高价从外地或“招”或“挖”一些目前并不需…  相似文献   

5.
集聚成千上万优秀人才,构筑城市人才资源高地,目前正在成为我国城市特别是经济发展中心城市追求的目标。 人才高地是一种战略高地,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涵义。然而我国一些城市把热情的态度.便捷的手续以及职称.住房等优惠政策的承诺作为构筑人才高地的主题;把引进留学生、博士、硕士数量作为构筑人才高地的追求目标。 这种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城市人才高地构筑决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人才数量增减和人员位移上,它应是一个紧密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城市人才能够宏观把握和蕴含整体性思考在内的具有前瞻性的系统工程。要科学地构筑城市人…  相似文献   

6.
经过半年多的探讨和研究,上海市将向新世纪献上一份厚礼──提出了“构筑上海文艺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即到201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兼具文化艺术表演、文化交流和文化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文化网络,以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 上海文艺人才高地是构筑上海人才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是:力争使上海成为国内外文艺人才的集散中心;市场化文艺人才的交流中心;社会化文艺人才的培养中心;全球化文艺人才的信息中心。为实现构筑上海文艺人才高地这一目标,提出了近期开发上海文艺人才的对策设计。这些已经…  相似文献   

7.
《人才瞭望》2006,(2):107-110
人事部将出台政策专项培养动漫游戏人才;未来五年黑龙江省将培养百万技能人才;上海构筑人才一体化服务平台与长三角城市人才网链接;天津“十一五”规划将启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工程;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出台……  相似文献   

8.
2001年,上海在国内率先提出“构筑国际人才高地”的战略构想,这是上海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迫切需要,是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上海建设国际“四个中心”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就以其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恢宏气度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召唤着海内外各类人才来这里成就理想,开拓创业。上海的人才高地建设成就斐然。目前,来  相似文献   

9.
管理科学是美国人整理出来的,他们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管理”输出国。但是,在管理上做得最成功的却要算日本人,因为日本人除了管理科学之外,还十分重视管理理念。放眼世界,在人才频繁流动的今天,在人才“争夺战”弥漫的硝烟里,我们却很难发现日本在为自己人才的流失或者断层而忧虑。他们有自己的管理秘诀和绝活。  相似文献   

10.
时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建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已悄悄拉开了人才争夺战的序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次成为国人的共识。“人才是财神,得人才者富,失人才者贫”,“要发财,靠人才”,“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财富,谁就拥有称霸世界的实力”,成为一些有识之士的响亮口号。“抢市场,抢项目,抢人才”的“三抢”鼓点已重重敲在中国无数有志之士的心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显著栏目中的广告招聘大战,社会上各界的“重奖冲击波”也不断把当代中国人才争夺战推向高潮。对此,日前一位人才研究专家告诉笔者,1994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这赤字,那赤字,人才“赤字”是最大的赤字。这重要,那重要,人才的作用最重要。山东省副省长张瑞风更一语道破天机:“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他把该省提前7年实现全省经济第二个翻番的原  相似文献   

1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世界各国面临人才供给不足的严峻局面;加入WTO后,我国面临的人才竞争也更加激烈,表现出“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特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更加有效地实施人才战略呢?不拘一格引进智力,实现人才的柔性流动,走借“脑”发展之路,则不失为一种较为现实有效的途径。他山之石———上海、浙江的基本做法所谓“人才柔性流动”,是指打破传统的国籍、户籍、档案、身份等干部人事制度中的束缚,在不改变…  相似文献   

12.
谷刚先 《人才开发》2000,(12):10-11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回首世纪之末,对中国人来说,发生在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大事要事实在是太多了。但任何大事要事的发生都没有影响一件事情超乎寻常地进行,这就是弥漫在中国大地上正风起云涌的人才争夺战。这场人才争夺战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才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本质的深层认识。它是对二十世纪社会发展理性的总结,更是对新世纪前瞻性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3.
早在两年前,就有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发出警告:入世以后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流失!其实,人才的国际争夺战早已在20世纪末期打响,且在新世纪里愈演愈烈。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共识。我们正走进人才决胜的时代。据纽约《新闻日报》报道,美国联邦当局表示,对外国高科技人才,如中国、印度的电脑专家与其他高科技人员办理移民不需要等待,即可获得其雇主为他们申请的绿卡。在各发达国家采取措施争抢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的同时,跨国公司更是以“国际化经营,本土化人才”的战略,挟资本、技术、待遇等优势,开出各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进入WTO的情况下,企业竞争已走向国际化。众所周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抢得人才争夺战的先机,谁就有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在人才争夺战中占据有利地位。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数十家在中国设立了研究机构,直接网罗国内顶尖人才。如微软公司在中国设立的亚洲研究院有员工60多人,全部是国内的顶尖人才。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人才交流》2013,(12):12-14
人才资源是关乎一国发展的第一资源。对国家而言,提升国家魅力,需注意网罗人才;对城市而言,城市发展需要以不同的“城市性格”来吸引国际化人才;对企业而言,发展壮大“走出去”更离不开国际人才而对国际人才自身而言,在中国的就业、生活上的跨文化沟通、融入团队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困惑。本期特别策划,专家们从不同视角共同关注国际人才领域的热点话题,为搭建国际人才引力场,更好地吸引国际人才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复合型人才尤为吃香。那么,复合型人才如何“复合”呢?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其实质是经济和技术的竞争,关键是对高科技人才的竞争。目前,高科技人才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且越演越烈。人才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单向流动,是这一过程中的突出特点。世界各国竞相制定争夺人才的计划,努力培养人才、全力吸引人才、着力留住人才。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18.
李海宾 《人才瞭望》2023,(21):17-19
<正>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争先进位的“竞争焦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直接影响现实生产力变革,围绕人才主导的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内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科技创新竞争实际上是背后人才的竞争。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人才是关键变量。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城市要想吸引人才关键是要打造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生态。  相似文献   

19.
任彦 《人才开发》2000,(1):34-35
构筑上海文艺人才高地是上海人才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优秀的高层次的文艺人才队伍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文明的象征。根据上海文艺人才开发的实际,构筑上海文艺人才高地主要应采取以下五大战略:  相似文献   

20.
《人才瞭望》2005,(11):108-111
人事部部署实施“653工程”;上海强力构筑领军人才梯队;吉林公布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广西三项政策促人才流动与创业;广州拟拨款百万奖励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