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林颐 《当代老年》2008,(4):35-35
他是一名演员,也是个孝子,他说:“父母是我幸福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最大动力!”他希望能尽孝父母膝前,然而,他的职业决定了他不可能有大量时间陪伴存父母身边。该怎样来处理这个矛盾呢?他采取了这样一种方式——每天打一个电话。  相似文献   

2.
晓丽 《老年世界》2006,(12):1-1
我有一位朋友,妻子下岗且有病,父母年迈无退休工资,家庭经济很拮据,但他一直信奉一条原则:认真做事,愉快做人。我们一起共事,几乎每时每刻都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每天都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有人笑他穷开心.他答得却很有哲理:我已经穷得一无所有了,如果再不开心一点。我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3.
情爱绿荫     
焦阳 《女性天地》2012,(8):52-53
你的心事有我愿意听婚后一直与我父母同住,他处处把自己当外人,我左右为难问:我是本地女,老公是外地郎,我们结婚时经济条件有限,根本买不起房,婚后理所当然地与我父母同住,三年下来,我们没交过伙食费、清洁费和租金,他倒是用积攒的钱买了辆现代,偶尔带着我父母自驾游是他对父母的唯一表示。即便这样,他仍抱怨他不是娶了我而是嫁给了我,他这个倒插门女婿低人一等。每天吃过晚饭他一撂筷子就进卧室,油瓶子  相似文献   

4.
偶翻杂书,看到越战结束后一个士兵的故事。 他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他的父母打电话时说:“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我要带我的一位朋友回来。”他的父母说:“当然可以。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儿子继续说:“有些事情必须告诉你们,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他踩着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相似文献   

5.
游宇明 《老年人》2008,(4):16-16
笔者的一位朋友是公认的孝子。他原先每月都要回一次老家看望父母,而这次却三个月没有回去了。为什么?朋友告诉我:他的弟弟下岗10年,只在外面打了一年工之后就不再出去了,一家三口靠“啃”父母每月不到2000元的养老金过日子。父母过不下去了,就一次次暗示他这个老大多给钱。他说:子女赡养父母天经地义,但他不能接受的是,  相似文献   

6.
《女性天地》2005,(6):55-55
我有一个好友,堪称姐妹,她有一个10岁的弟弟,她的父母对我很好。去年初,她父母认我做干女儿,我欣然答应了,这样我和好友的关系又进了一层。  相似文献   

7.
《女性天地》2008,(1):45-45
我有妇科病,结婚10年没能生育。丈夫对我一直都很好,为此。我感到内疚,样样顺从他,可是前一段时间,丈夫竟然提出离婚,还把家里的财产作了分配。我不同意,他就不回家,后来回来了,也跟我分开住,两人见面不说话。形同陌路。我向他的父母、亲戚求援,他父母虽然舍不得我,但又为“无后”而焦虑,他们竞出了一个假离婚、借腹怀孕的馊主意。  相似文献   

8.
《女性天地》2009,(4):46-46
倾诉: 孩子出生后,我们全家总动员,为孩子轮流值班,父母值白班,我和丈夫值夜班。昨天下半夜轮到丈夫喂孩子,大概是上半夜玩电脑疲倦了,他给孩子冲奶时,把声音弄得很大。我说了他几句,他反而骂我没用,我再说他,他竟跑过来打我。我们恋爱两年结婚两年当父母才50天呀,他就这样对我,我早就感到他的狭隘自私,现在又领教了他的暴力,我无法原谅他。我想产假一过就去法院起诉离婚,但又有一些顾虑,怕双方老人接受不了,又怕连累孩子。你说我的想法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9.
我随父母移居到丹麦的哥本哈根,父母在哥本哈根经营一家小公司,而我则进入了当地的一所中学读书。有一个周末,我的父母正带着我郊游,突然,妈妈的电话响了,有位客户急需她提早交付一笔业务款,没办法,妈妈只能带着我来到当地的一家银行,给对方汇款。  相似文献   

10.
记得一年前,我和一位法国学者在交谈时,他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在中国古代,在一条只能够容许一个人通行的小道上,当两个人相遇时,他们相互之间怎么通过这条小道。我回答道,在古代中国,有“礼”在规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会让长者、妇女、孩子以及当官的人先通行。后来一想,如果我们继续设问,当一个人连续碰到上述一组这样的行人组合时,  相似文献   

11.
两年前有一位朋友告诉我:“这10年来,我没有一刻休息过,我拼命地学习、工作,直到今天始终都是这样勤奋。”当时,我对他较为钦敬。他具有多么强大的毅力和决心啊!从农村考到大城市上大学,又从一个小县城的中学考入北京的高校读硕士研究生,继而又在留京后第一年成...  相似文献   

12.
1.不善方辞甲是个不善言辞的人,有次他邀请了8位客人吃饭,约定的时间已过,只来了6个人,等了老半天,那2位还是不来,甲等得不耐烦地说:“该来的为什么还不来?”6位客人中两位听得不对劲,相互耳语,“如此说法,应是不该来的都来了,那我们走吧!”于是他们两个人便起身走了.甲眼看着走了两位,急得向另4位说:“你们看,不该走的劫走了。”那4位客人中,有两位听了也不舒服,彼此商量着:“照他这样讲,就是该走的不走,我俩也走吧.”甲一看只剩下最后两位客人,急得大声叫道:“我又不是说你们俩。”那最后两位客人一听,很不高…  相似文献   

13.
《现代妇女》2008,(1):50-50
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去年春节刚过的那段时间,她说自己能强烈的预感到丈夫有外遇了。那几天,她每隔数小时便打电话给他,以盘查他的行踪。“现在,他已经在我的调教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打电话给我,主动汇报情况。”当朋友这样炫耀她管理老公的经验时,我的心头总是很沉重,我总觉得这样是不正常的,最终他还是会离开的,但朋友却不听我劝。请问婚姻中男人需要这样的“管理”吗?  相似文献   

14.
在亲友中,俪的容貌最为出众。18岁,就有了第一位追求者。以后,追求者不断。本以为她会最早出嫁,没想到她倒成了最晚。年近30,尚在闺阁。俪谈过的男友前后有6位,后面几位我不大记得了,我只记得前两位。第一位男友,出身名门,父母都是高干。正因为此,他高中毕业后顺理成章进了部队,又被部队送去读书,回来后很快就提升为连长。当时俪刚刚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准备复习,第二年再考。偶然一次的邂逅,两个人碰撞出爱情的火花。周末,连长开着车,去学校接她,两个人去郊外玩,回来时,竟有些通难舍难分了。俪的爱情蒸蒸日上,学…  相似文献   

15.
双亲乐     
双亲乐九二年六月在武汉大厦的柜台前,我徘徊着,对买一五○五[产品拿不定主意,买吧,怕上当,当兵攒钱不容易;不买吧,如果对父母真有用,岂不后悔,在售货员的解说。,买了两条[五○五]神功元气袋。随着列车轰鸣声我回到了家乡,见到了?一老,当我把两条一I0五...  相似文献   

16.
一位朋友的孩子养成了乱花钱的坏毛病,刚16岁的他就很自然地想拥有自己的汽车,理由是:他所有的朋友都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汽车。儿子想动用他上大学的储蓄作为首付买辆汽车,于是他父亲就从办公室给我打来电话。  相似文献   

17.
<正>两年间,他和母亲的足迹遍布20个国家。看着母亲笑得像花儿一样的脸,他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份孝心也让他获得了令人艳羡的工作。北京科技大学大四学生李博渊打工每挣到一笔钱,就带着父母出去旅游,让父母的退休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在日记中,他这样写道:"带上父母亲人远游,去看看夕阳,看看世界。就算他们已经迟暮,但他们,还有我。"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老人世界》2010,(2):62-62
一个小镇上有两个非常爱搞恶作剧的淘气小男孩,一个8岁,一个10岁。两个小家伙给父母惹了很多麻烦。小镇里只要有什么恶作剧发生,这两个小男孩肯定参与其中。一天,他们的妈妈听说小镇有一位传教士已经成功地训导了许多淘气的孩子,于是她费尽周折找到传教士,请求他也和她的两个儿子谈谈话.让他们变得乖一点儿。传教士爽快地答应了,但是他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要分别见这两个小家伙。  相似文献   

19.
若有不平事进我律师楼甘肃省女法律工作者联谊会协办出嫁的女儿能继承父母的遗产吗?编辑老师:我是一名已婚的妇女,父母在世时我承担了赡养老人的义务,经济上给予补助,生活上由我照顾。父母有病期间,我陪同住院到送终.我尽了儿女应尽的义务。我哥哥也是个孝子,他也...  相似文献   

20.
《女性天地》2011,(10):51-51
奥斯丁是我的一位美国友人的孩子,6岁时就上了学。 奥斯丁上学没多久,父母就发现了他的变化。不小心碰了妹妹,他马上就会说“对不起”。家里来了客人,他会像主人一样与客人握手,还要说一句“见到你很高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